5,577
次編輯
變更
河洛图
,無編輯摘要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滇藏叶下珠河洛图</big> '''
|-
|
[[File:123223河洛图.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9151411&now=https%3A%2F%2Fpicpic.baike.soso.com%2Fp%2F20120228%2F20120228153238/ugc/baikepic2/25365/20180731084815-2034849871111373421_jpg_1014_987_133193.jpg&type=1#simple_0 /0 原图链接][https://baikepic.sogou.com/v9151411.htm d?query=%E6%B2%B3%E6%B4%9B%E5%9B%BE&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河图”、 “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2014年11月11日,河图洛书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河图洛书
文化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记载:易·系辞上、尚书、易传
地位:[[中华文化]]之滥觞
出处:河南洛阳
=='''渊源流变'''==
演变及地位: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汉代儒士认为,河图就是八卦,而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中国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源流觅迹:《周易》起源于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又源于“河图”、 “洛书”。到了宋代,大理学大家朱熹在其易学著作《周易本义》中,第一次把“河图”、 “洛书”单列出来,并将其图置于卷首,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后世多数学者认为朱熹之“河图”、“洛书”源出于宋代道士陈抟,朱熹是演绎陈抟之说而成。朱熹对“河图”、 “洛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简单的交代,说:“图书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欣、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 朱熹如是说,但到了清代,学者黄宗羲、胡渭等对宋儒“河图”、“洛书”说均提出反对意见。此后,“河图”、“洛书”就成了学术界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千载难解之谜。
=='''起源原因'''==
数学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向导,人们离不开数学,否则,就不能正确分析和把握客观事物,就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在三百万年前的中国原始社会,结绳记事昭示了人类数学文明的启蒙。在人类最初经历的原始社会,尽管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存在着比较简单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离不开数,可以想象,原始人要用数来清点劳动人数和计算劳动工具,要用数来记录[[农牧]]和[[渔猎]]的劳动成果,要用数来分配劳动产品,还要用数来交换剩余劳动产品,如此等等。否则原始社会的生产活动就不能顺利进行,生产力就不能向前发展。人类最初对数的认识就是在这种原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原始人对数的知识的不断增加,必然会总结出最早的、最初级的数学规律。
不妨把河图洛书假设为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应的数学规律,这个结论能够成立的主要理由是:1、河图洛书反映了加减法运算法则,表达了和差数理关系,是数学史上最初级的数学规律;2、河图洛书中各数的表示方法与结绳记数方法相符合;3、河图洛书是对数及数理关系的如实形象描绘,属象形文化范畴。所以,河图洛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字的起源阶段,它产生于中国文字形成之前的原始社会。
[[河图洛书]],特别是洛书很可能作为一种计算工具或计算原理在原始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明堂建筑中或多或少可以看出。从表面上看,洛书出现在古代礼仪兼祭祀的场所。洛书运用于明堂建筑便是证明。<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172005588977140&wfr=spider&for=pc 第七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入选作品揭晓,《河洛图》等10部作品获奖],人生五味, 08-04</ref>其实,在其它古代礼仪兼祭祀的场所,也发现了洛书的踪迹。例如,西安半坡新石器晚期彩陶鱼纹具有分别表示从一至九条鱼的数的神秘意蕴,这种鱼纹彩陶是祭器,设于祭场,其数据排列也是南九北一,东三西七,东南四西北六,西南二东北八,中央五、与洛书相同。(参见赵国华《八卦符号与半坡鱼纹》)从本质上看,古代礼仪兼祭祀的场所是举行重大活动的地方,而最重大的活动莫过于分配劳动产品。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下,当人们经过一定时期的劳动,需要分配劳动果实,共享丰收喜悦之时,大家集中起来,举行盛大庆典活动。他们要祭祀,告慰先祖,感恩上苍;他们要采取一定方法,正确盘点和合理分配劳动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原始人利用洛书进行计算,洛书起着计算工具或计算原理的作用,从而,大大方便了对劳动产品盘点和分配工作。也许,正因为洛书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洛书便成为原始古人崇拜的吉祥物。由于洛书与龟背的自然生成的形状具有同构性,因而,洛书可以烙刻在龟背上,于是也就有了洛龟贡书的美好传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