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议会内阁制

增加 3,377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Yhz33.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8/6fb5499add41479586a5e157f5ed200f.jpe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8…”
[[File:Yhz33.jpg|缩略图|[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8/6fb5499add41479586a5e157f5ed200f.jpeg 原图连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8%AE%AE%E4%BC%9A%E5%86%85%E9%98%81%E5%88%B6&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图片来源于]]]
'''议会内阁制'''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1721年不会说英语的[[英王乔治一世]]在位时,议会任命罗伯特·沃尔波尔爵士为内阁首相,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18世纪末,英国的议会内阁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陆续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

议会内阁制的特点是:
(一) 议会既是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英王虽是国家元首,但权力不大。
(二) 政府(即内阁)由获得议会(在两院制下一般是下议院或称众议院)多数席位的政党或获得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其成员由国家元首任命。
(三) 内阁成员通常都是议会议员,因此他们既做政府行政工作,又在议会参加立法工作,议会的重要法律提案多来自内阁,即立法工作是在内阁指导下进行的。
(四) [[内阁首相]]及其成员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附署国家元首颁布的法律和命令,以表示内阁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监督。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或否决内阁的信任案,内阁须总辞职;或者内阁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采用议会内阁制的国家还有荷兰、意大利、[[冰岛]]、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非君主制国家]]的内阁首脑通常称之为总理,阁员不称大臣而称部长。

==议会内阁制的国家有哪些==

英国、大多数欧洲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北欧等)、日本、加拿大、澳洲、纽西兰、以色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土耳其、大部份前东欧国家

==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区别==

1、权力不同

议会制:又称内阁制,包括“内阁君主立宪制”及“内阁共和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是其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国会)的支持。

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与议会内阁制相对称,指由选民分别选举行政和立法机关,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同时担任政府首脑的制度。

2、产生方式不同

议会制:选民选出议会,议会推选出总理(首相),总理(首相)挑选内阁成员而形成政府(行政当局)。

总统制:选民一方面要选议会,一方面要选总统,然后由总统来挑选他的内阁成员。

3、地位不同

议会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帅海、陆、空三军,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4、执政党不同

议会制:执政党一般是指在议会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

总统制:执政党则是指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的那个政党或政党联盟。<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5202609 知乎]</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540 社會學總論]]
3,5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