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蛇

增加 2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纲''' :爬行纲
|}
'''<big>海蛇</big>'''(Pelamis platurus),是蛇目眼镜蛇科的一亚科。与眼镜蛇亚科相似,都是具有前沟牙的 [[ 毒蛇 ]] 。尾侧扁如桨,躯干后部亦略侧扁。本亚科有13属、38种。西起波斯湾东至日本,南达澳大利亚的暖水性海洋都有分布,但大西洋中没有海蛇。海蛇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海蛇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 卵生。分布于中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中国沿海有23种海蛇,其中广西、福建沿海海蛇资源丰富,以北部湾最多,每年可到5万多公斤。福建平潭、惠安、东山等各沿海县每年捕获可达1万多公斤。
== 形态特征 ==
== 生活习性 ==
海蛇喜欢在大陆架和海岛周围的浅水中栖息,在水深超过100米的开阔海域中很少见。它们有的喜欢呆在沙底或泥底的混水中,有些却喜欢在 [[ 珊瑚礁 ]] 周围的清水里活动。海蛇潜水的深度不等,有的深些,有的浅些。曾有人在四五十米水深处见到过海蛇。浅水海蛇的潜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在水面上停留的时间也很短,每次只是露出头来,很快吸上一口气就又潜入水中了。深水海蛇在水面逗留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傍晚和夜间更是不舍得离开水面了。它们潜水的时间可长达2~3个小时。海蛇具有集群性,常常成千条在一起顺水漂游,便于捕捞,还具有趋光性,晚上用灯光诱捕收获更多。海蛇具有趋走和集群的习性,常常成千上万条集聚在一起顺流漂游。所以海蛇的生育交配是极为壮观的,每当繁殖季节来临,常有成群的雌、雄海蛇聚集在一起,有时数量可以多到数百万条,相互追逐,随波逐浪不断前进,其队伍有时可以绵延数公里之长。当它们聚集在港口处,甚至连船舶也难以正常航行。据报道,在马六甲海峡,曾经出现过一次海蛇汇集在一起,排成了一米宽60海里长的"一"字形长蛇阵,井井有条,浩浩荡荡,其场面甚为壮观。
== 折叠食物 ==
== 毒性 ==
海蛇的毒液属于最强的动物毒。钩嘴海蛇毒液相当于 [[ 眼镜蛇 ]] 毒液毒性的两倍,是氰化钠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类似眼镜蛇毒的神经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对人体损害的部位主要是随意肌,而不是神经系统。海蛇咬人无疼痛感,其毒性发作又有一段潜伏期,被海蛇咬伤后30分钟甚至3小时内都没有明显中毒症状,然而这很危险,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实际上海蛇毒被人体吸收非常快,中毒后最先感到的是肌肉无力、酸痛,眼睑下垂,颌部强直,有点像破伤风的症状,同时心脏和肾脏也会受到严重损伤。被咬伤的人,可能在几小时至几天内死亡。多数海蛇是在受到骚扰时才伤人。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是"毒蛇之王"--细鳞太攀蛇,海蛇的毒性和它差不多,并列为世上最毒的毒蛇。细鳞太攀蛇,它的毒液是眼睛蛇王的20倍,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5万只小白鼠。其中,据记载,生活在澳洲的艾基特林海蛇列为世界10种毒性最烈的动物之一。还有生活在亚洲帝汶岛的贝氏海蛇也是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海蛇咬人可在数十分钟内使人致死。
== 种群分布 ==
世界上存在海蛇约有50种,它们和眼镜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均为剧毒蛇。世界上大多数海蛇都聚集在大洋洲北部至南亚各半岛之间的水域内。少数几种海蛇,如长吻海蛇、青灰海蛇、环纹海蛇和青环海蛇等在温带海域中也经常见到。中国国沿海分布着扁尾海蛇亚科和海蛇亚科的l5种海蛇:青环海蛇,长吻海蛇,平颏海蛇,环纹海蛇、黑头海蛇、淡灰海蛇、半环扁尾海蛇、青灰海蛇、小头海蛇、海蝰、蓝灰扁尾海蛇、扁尾海蛇、龟头海蛇、棘眦海蛇、棘鳞海蛇等。这些海蛇主要生活在南海、北部湾及海南、台湾、广西、 [[ 广东 ]] [[ 福建 ]] 等省沿海,而长吻海蛇在全国沿海各省均能见到。两栖海蛇共有5种,性情相当温和,可以任人摆布。与其它卵胎生海蛇不同,两栖海蛇是卵生的,在产卵季节,两栖海蛇经常成群结队到固定的海岛上去产卵,菲律宾的加托岛就是海蛇常去的海岛之一。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这些岛上进行商业性的捕蛇活动。<ref>[http://www.nyw58.com/news/show-28902.html 青环海蛇,青环海蛇有毒吗],商农网站</ref>
==视频==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