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仰光大金寺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仰光大金寺'''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3801/d380173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344791.htm 圖片來自ettoday]
</small>
|}
'''仰光大金寺'''([[緬甸語]]:ရွှေတိဂုံဘုရား ''Hyweiṯăgouñ hpăyà'')又稱'''仰光大金塔'''([[緬甸語]]:ရွှေတိဂုံစေတီတော် ''Hyweiṯăgouñ s̱eiṯiṯo'';[[拉丁化拼音]]:'''hrwe ti. gum. bhu. ra:''';意爲“金[[仰光|大光]]塔”)或'''雪德宮大金塔'''、'''瑞德宮''',是一座位於[[緬甸]][[仰光]]的[[窣堵坡]]。
其高度為112米,表面則鋪上了一層[[金]],再加上它是位於皇家園林西邊的聖山丁固达拉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佔鰲頭了。它是緬甸中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的杖,[[拘那含佛|正等覺金寂佛]]的淨水器,[[迦葉佛]]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髮。
== 歷史 ==
傳說此塔在2600年前佛祖死前(公元前486年)就已經建成,然而[[考古學家]]相信此塔是由[[孟族]]在公元[[六世紀]]至[[十世紀]]所建成的。傳說與考古學的意見有異,所以此問題仍是頗具爭議性的。而這佛塔的傳說則由一對遇見佛祖的孟族商人兄弟開始——他們收到了佛祖的八根毛髮,準備送到緬甸供奉。該對兄弟到了緬甸,在當地國王的幫助下找到供奉不少佛祖寶物的聖山。當該八根佛祖毛髮在兩人的金匣子取出供奉時,有些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
(譯)這是一個撼動人神的騷動,從髮絲散發出來的光穿透天(堂)地(獄),使盲的能見,聾的能聽,啞的能說得清楚;而且天降旱雷,地動山搖,連[[須彌山]]也受到影響,寶石像雨般從天而降,深度達至膝下而止;在[[喜馬拉雅山]]上的樹,即使不在開花的季節中也紛紛開花結果了。
該佛塔在建成後日久失修,直至1300年中由[[勃固]]王[[頻耶陀努]](Binnya U)重建該塔至18米高,其後經過多次重建,直到15世紀,塔的高度才達至98米。<ref>{{Cite book|title=仰光大金寺曾遭受過怎樣的劫難?|last=金憲宏|first=凝固時光的塵: 世界經典建築背後的故事|publisher=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year=2017|isbn=9789864560219|location=台灣|pages=p.208 - p.209|chapter=第三章 讓遺憾留在歲月中|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nqsoDwAAQBAJ&dq=%22%E9%81%94%E6%91%A9%E6%82%89%E6%8F%90%22&hl=zh-TW&source=gbs_navlinks_s|accessdate={{subst:#time:c}}}}</ref>在隨後的數個世紀中,該佛塔在多次[[地震]]中遭受破壞。而在1768年地震中,塔頂則被震毀。而現在的塔頂是由[[貢榜王朝]]的白象王[[辛標信]]所建的。而新的塔尖(緬甸語為''hti'')則在1871年[[英國]]入侵[[南緬]]後由[[緬甸王]][[敏東]]捐贈,高度提升至112米<ref>{{cite web |title=Shwedagon Pagoda on Singuttara Hill |url=https://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6367/ |website=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accessdate=2021-04-07}}</ref>。
== 設計 ==
塔基周長433米,周圍有由木石建成,風格各異的64座小塔和4座中塔,塔有四個入口(''mouk'')皆有石獅把守,而在入口後則有一連串的梯級直達至山上的平台。在東及南面的入口有售賣金箔、香燭、鮮花等祭祀用品及幸運符、佛像、書籍、傘子之類紀念品的攤檔;而在南大門兩旁則有一對"chinte"的獅身人面像把守,見圖。在一連串梯級上面,則有第二位佛陀Konagamana的像。塔底是由磚塊砌成,並覆上金塊。在塔底之上則為寺廟的梯台(''pyissayan''),是寺廟的核心部分的開始,故只有[[僧|僧侶]]及男性才能進入。
在更上的地方,就是其鐘型的部分(''khaung laung bon''),在其上面則是經幡(''baung yit'')及倒轉的鉢(''thabeik''),再接著的是[[蓮花]]瓣(''kya hmauk kya hlan'')及蕉的[[花蕾]](''nga pyaw bu'')。而最上面的金傘(htì)有5448粒[[鑽石]]及2317粒[[紅寶石]]。在塔的尖端,則有一顆被稱為“金剛芽”([[wikt:my:စိန်ဖူး|စိန်ဖူး seiñh͟pù]]),重76卡拉的巨鑽。而在塔的周圍則懸挂著1065個金鈴和420個銀鈴。
塔身所鋪的金是由真正的金塊製成的,把塔的磚石結構覆蓋。而金則是由緬甸上下各階層的人捐贈出來的。這傳統是由[[十五世紀]]自[[孟族女皇]]開始流傳至今。塔內則有壁龕裏供奉著玉石佛像。
== 儀式 ==
訪客在入寺前必須把自己的鞋子脫掉。而在東及南的梯道上則有闊的階梯及傳統的店舖;在南方的梯道有升降機,而在較少人用的西通道也有電梯以方便遊客。緬甸人會在塔前以順時針繞行的。緬甸人相信人出生的日子會決定其星座,這樣的星座有八個,分別代表一星期的七天及星期三的上、下午,而星座則有八種的動物,有[[鵬鳥]]、[[虎]]、[[獅]]、[[有牙象]]、[[無牙象]]、[[鼠]]、[[天竺鼠]]及[[龍]],分別代表在星期日至星期六出生的人。而每一個星座則有一個佛相,而信眾則向其佛相供奉花,旗子及潑水以祈禱及許願。而塔的地基則為正八邊型,並被較少的神龕圍著,而八這字則代表了一星期的各天,也就是緬甸人的八個星座。
== 文藝影响 ==
[[魯德亞德·吉卜林]]於1899年在其作品''From Sea to Sea and Other Sketches-- Letters of Travel'' vol. 1記載了他在10年前 (1889年)到大金寺遊覽的事。節錄如下,而全文則有見於下方連結:
一個金色的神秘物從地平線而起,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蹟在太陽下閃耀,它的形狀既不是伊斯蘭的圓頂,也不是印度教的尖塔。它在綠色的地上聳立著,而在塔下只有倉庫,棚子等作陪襯。我正在想,有甚麼神是不能被我國壓制的?
我的同伴說:‘那兒是和魔鬼有關 (Shway Dagon),把它拆掉吧!!’但這塔是不應該受到咀咒的,因為它是我們佔領仰光的原因,而且它更驅使我們在這土地上發現更多富饒珍貴的東西。這地到了現時為止,和在印度所見到的分別不大,但那圓頂彷彿向我們告訴這就是與別不同的緬甸。而我的同伴隨後便說它算是一座著名的舊寺廟現在東宇——[[曼德勒]]的路開放了,朝聖者從四方八面而來向這塔朝拜。它曾在地震中沒了大金頂,所以在它周圍搭了棚,而且你應該在拆了棚後去看這塔,因為它又重新再鋪上金了。
== 戰爭及入侵 ==
1608年,[[葡萄牙]]探險家[[菲力佩·德·布里托]](在緬甸語中被稱為''Nga Zinga'')在大金寺搶掠,把由達磨悉提王(Dhammazedi)捐贈,重300噸的大鐘帶走,目的是為了鑄砲,但他在橫渡勃固河途中,被盜去鐘掉進河裏,從此便消失於水中了。
兩世紀之後,[[大英帝國]]在1824年5月11日[[第一次英緬戰爭]]中登陸仰光,並立刻佔領了大金寺作為英軍的要塞及司令部,原因是取其在城中為於高處的地利。而大金寺的塔則在英軍撤離後仍予以保留。該寺在佔領期間遭受破壞,而且更有一軍官為了興建彈藥庫,更曾在塔下鑽洞。而在塔中的另一個於1779年鑄造的大鐘也被英軍運去,試圖把它運到[[加爾各答]],但也是和上面的事件一樣,大鐘也掉在河裏而不知所終。英軍嘗試把它[[打撈]],但不成功,而當地人則以復原佛塔的條件幫助英軍,英軍答應他們的要求;潛水員在鐘底紮起百多條竹枝,並最終可以令該大鐘浮起。這一個鐘常與42噸重,在1841年由沙耶瓦底王(Tharrawaddy)捐贈的香鐘(Gandha Bell)有所混淆,香鐘上鋪有20公斤的黃金,極其奢華之至,而它的大少更只是僅次於在大金寺東北角一亭中的[[明宮鐘]]。
在第二次緬甸戰爭中,英軍在1852年4月再次佔領大金寺,而且軍隊更佔領至1929年,時間達77年之久;但當地的人民則可以進入寺廟參拜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仰光大金寺''' </p>
|-
|<center><img src="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3801/d3801732.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344791.htm 圖片來自ettoday]
</small>
|}
'''仰光大金寺'''([[緬甸語]]:ရွှေတိဂုံဘုရား ''Hyweiṯăgouñ hpăyà'')又稱'''仰光大金塔'''([[緬甸語]]:ရွှေတိဂုံစေတီတော် ''Hyweiṯăgouñ s̱eiṯiṯo'';[[拉丁化拼音]]:'''hrwe ti. gum. bhu. ra:''';意爲“金[[仰光|大光]]塔”)或'''雪德宮大金塔'''、'''瑞德宮''',是一座位於[[緬甸]][[仰光]]的[[窣堵坡]]。
其高度為112米,表面則鋪上了一層[[金]],再加上它是位於皇家園林西邊的聖山丁固达拉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佔鰲頭了。它是緬甸中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佛陀]]的遺物,包括是[[拘留孫佛]]的杖,[[拘那含佛|正等覺金寂佛]]的淨水器,[[迦葉佛]]的袍及佛祖[[釋迦牟尼]]的八根頭髮。
== 歷史 ==
傳說此塔在2600年前佛祖死前(公元前486年)就已經建成,然而[[考古學家]]相信此塔是由[[孟族]]在公元[[六世紀]]至[[十世紀]]所建成的。傳說與考古學的意見有異,所以此問題仍是頗具爭議性的。而這佛塔的傳說則由一對遇見佛祖的孟族商人兄弟開始——他們收到了佛祖的八根毛髮,準備送到緬甸供奉。該對兄弟到了緬甸,在當地國王的幫助下找到供奉不少佛祖寶物的聖山。當該八根佛祖毛髮在兩人的金匣子取出供奉時,有些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
(譯)這是一個撼動人神的騷動,從髮絲散發出來的光穿透天(堂)地(獄),使盲的能見,聾的能聽,啞的能說得清楚;而且天降旱雷,地動山搖,連[[須彌山]]也受到影響,寶石像雨般從天而降,深度達至膝下而止;在[[喜馬拉雅山]]上的樹,即使不在開花的季節中也紛紛開花結果了。
該佛塔在建成後日久失修,直至1300年中由[[勃固]]王[[頻耶陀努]](Binnya U)重建該塔至18米高,其後經過多次重建,直到15世紀,塔的高度才達至98米。<ref>{{Cite book|title=仰光大金寺曾遭受過怎樣的劫難?|last=金憲宏|first=凝固時光的塵: 世界經典建築背後的故事|publisher=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year=2017|isbn=9789864560219|location=台灣|pages=p.208 - p.209|chapter=第三章 讓遺憾留在歲月中|url=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nqsoDwAAQBAJ&dq=%22%E9%81%94%E6%91%A9%E6%82%89%E6%8F%90%22&hl=zh-TW&source=gbs_navlinks_s|accessdate={{subst:#time:c}}}}</ref>在隨後的數個世紀中,該佛塔在多次[[地震]]中遭受破壞。而在1768年地震中,塔頂則被震毀。而現在的塔頂是由[[貢榜王朝]]的白象王[[辛標信]]所建的。而新的塔尖(緬甸語為''hti'')則在1871年[[英國]]入侵[[南緬]]後由[[緬甸王]][[敏東]]捐贈,高度提升至112米<ref>{{cite web |title=Shwedagon Pagoda on Singuttara Hill |url=https://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6367/ |website=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accessdate=2021-04-07}}</ref>。
== 設計 ==
塔基周長433米,周圍有由木石建成,風格各異的64座小塔和4座中塔,塔有四個入口(''mouk'')皆有石獅把守,而在入口後則有一連串的梯級直達至山上的平台。在東及南面的入口有售賣金箔、香燭、鮮花等祭祀用品及幸運符、佛像、書籍、傘子之類紀念品的攤檔;而在南大門兩旁則有一對"chinte"的獅身人面像把守,見圖。在一連串梯級上面,則有第二位佛陀Konagamana的像。塔底是由磚塊砌成,並覆上金塊。在塔底之上則為寺廟的梯台(''pyissayan''),是寺廟的核心部分的開始,故只有[[僧|僧侶]]及男性才能進入。
在更上的地方,就是其鐘型的部分(''khaung laung bon''),在其上面則是經幡(''baung yit'')及倒轉的鉢(''thabeik''),再接著的是[[蓮花]]瓣(''kya hmauk kya hlan'')及蕉的[[花蕾]](''nga pyaw bu'')。而最上面的金傘(htì)有5448粒[[鑽石]]及2317粒[[紅寶石]]。在塔的尖端,則有一顆被稱為“金剛芽”([[wikt:my:စိန်ဖူး|စိန်ဖူး seiñh͟pù]]),重76卡拉的巨鑽。而在塔的周圍則懸挂著1065個金鈴和420個銀鈴。
塔身所鋪的金是由真正的金塊製成的,把塔的磚石結構覆蓋。而金則是由緬甸上下各階層的人捐贈出來的。這傳統是由[[十五世紀]]自[[孟族女皇]]開始流傳至今。塔內則有壁龕裏供奉著玉石佛像。
== 儀式 ==
訪客在入寺前必須把自己的鞋子脫掉。而在東及南的梯道上則有闊的階梯及傳統的店舖;在南方的梯道有升降機,而在較少人用的西通道也有電梯以方便遊客。緬甸人會在塔前以順時針繞行的。緬甸人相信人出生的日子會決定其星座,這樣的星座有八個,分別代表一星期的七天及星期三的上、下午,而星座則有八種的動物,有[[鵬鳥]]、[[虎]]、[[獅]]、[[有牙象]]、[[無牙象]]、[[鼠]]、[[天竺鼠]]及[[龍]],分別代表在星期日至星期六出生的人。而每一個星座則有一個佛相,而信眾則向其佛相供奉花,旗子及潑水以祈禱及許願。而塔的地基則為正八邊型,並被較少的神龕圍著,而八這字則代表了一星期的各天,也就是緬甸人的八個星座。
== 文藝影响 ==
[[魯德亞德·吉卜林]]於1899年在其作品''From Sea to Sea and Other Sketches-- Letters of Travel'' vol. 1記載了他在10年前 (1889年)到大金寺遊覽的事。節錄如下,而全文則有見於下方連結:
一個金色的神秘物從地平線而起,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蹟在太陽下閃耀,它的形狀既不是伊斯蘭的圓頂,也不是印度教的尖塔。它在綠色的地上聳立著,而在塔下只有倉庫,棚子等作陪襯。我正在想,有甚麼神是不能被我國壓制的?
我的同伴說:‘那兒是和魔鬼有關 (Shway Dagon),把它拆掉吧!!’但這塔是不應該受到咀咒的,因為它是我們佔領仰光的原因,而且它更驅使我們在這土地上發現更多富饒珍貴的東西。這地到了現時為止,和在印度所見到的分別不大,但那圓頂彷彿向我們告訴這就是與別不同的緬甸。而我的同伴隨後便說它算是一座著名的舊寺廟現在東宇——[[曼德勒]]的路開放了,朝聖者從四方八面而來向這塔朝拜。它曾在地震中沒了大金頂,所以在它周圍搭了棚,而且你應該在拆了棚後去看這塔,因為它又重新再鋪上金了。
== 戰爭及入侵 ==
1608年,[[葡萄牙]]探險家[[菲力佩·德·布里托]](在緬甸語中被稱為''Nga Zinga'')在大金寺搶掠,把由達磨悉提王(Dhammazedi)捐贈,重300噸的大鐘帶走,目的是為了鑄砲,但他在橫渡勃固河途中,被盜去鐘掉進河裏,從此便消失於水中了。
兩世紀之後,[[大英帝國]]在1824年5月11日[[第一次英緬戰爭]]中登陸仰光,並立刻佔領了大金寺作為英軍的要塞及司令部,原因是取其在城中為於高處的地利。而大金寺的塔則在英軍撤離後仍予以保留。該寺在佔領期間遭受破壞,而且更有一軍官為了興建彈藥庫,更曾在塔下鑽洞。而在塔中的另一個於1779年鑄造的大鐘也被英軍運去,試圖把它運到[[加爾各答]],但也是和上面的事件一樣,大鐘也掉在河裏而不知所終。英軍嘗試把它[[打撈]],但不成功,而當地人則以復原佛塔的條件幫助英軍,英軍答應他們的要求;潛水員在鐘底紮起百多條竹枝,並最終可以令該大鐘浮起。這一個鐘常與42噸重,在1841年由沙耶瓦底王(Tharrawaddy)捐贈的香鐘(Gandha Bell)有所混淆,香鐘上鋪有20公斤的黃金,極其奢華之至,而它的大少更只是僅次於在大金寺東北角一亭中的[[明宮鐘]]。
在第二次緬甸戰爭中,英軍在1852年4月再次佔領大金寺,而且軍隊更佔領至1929年,時間達77年之久;但當地的人民則可以進入寺廟參拜的。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