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吴康 - 哲学家

增加 69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吴康,人名,普通出现在中国,主要代表人物有:革命烈士、佛教居士、哲学家、陶瓷艺术家、教授、青年画家、世界最矮男人等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吴康{|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国籍 中国|-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吴康 - 哲学家</big> '''
 
|-
 
| [[File:吴康 - 哲学家.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吴康
职业 哲学家 信仰;佛教
信仰|} '''吴康''',著名教育家、 佛教居士、哲学家。
目录1 == 人物简介2人物生平3人物成就4专著5论文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简介吴康(1895~1976)字敬轩,自号锡园主人。广东省平远县(归梅州市管辖)东石镇锡水村(一说洋背村)人。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是平远历史上第一位留学博士,客属近代文史哲学家第一人,平远历史上教育与学问楷模第一人。==
民国5年吴康(19161895~1976) 毕业于平远县第一中学旧制第三届高中。民国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字敬轩 获文学学士学位 自号锡园主人 在京与 同学俞平伯等创办《新潮》杂志,倡导改革。后回 [[ 广东 任教,民国13年任广 ]]省平远县(归梅州市管辖) 大学屮国 文学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并代理文科教授会议主任石镇锡水村( 后称文学院长一说洋背村) 民国14年秋,任文 著名[[教育家]]、[[哲 院院长 家]] 同年冬,广东大学校务会 是平远历史上 五十八次会议决定派遣他率领11名学生赴法 国 一位 留学 。他在法国巴黎、里昂等地专门从事 博士,客属近代 及康德 哲学 的研究 家第一人 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为 平远 在外国得博士 历史上教育与 位的 问楷模 第一人。
国20 国5 年(19311916) 回国任广东 毕业于平远县第一中学旧制第三届 等师范学校教授 。民 国21年2月至民国25年7月,任中山 国9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 ,获 文学 院院长,兼中山大 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所长 士学位 民国24年8月 在京与 同学俞平伯等创办[[《新潮》]]杂志 赴欧洲出席罗马国际 倡导改革。后回[[广 方学第十九届大会。 ]]任教, 国25 国13 应邀赴法国讲学,被聘为巴黎 任广东 大学 学院客座 文学 教授;同时 赴比利时布鲁塞尔演讲《中国大学 兼图书馆主任,并代理文科 肓》捷克布拉格大学讲 《中国 会议主任(后称 化》,并被聘为捷克国家科 学院 通讯会员 长) 。民 国26 国14 春回国 ,任 中山大学中国 系教授、研究 文科研究所主任 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 同年冬 ,广东 省文化界及各党 大学校务会第五十八次会议决定 人士组成"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宣传抗日,吴康与欧阳山、草明 遣他率领11名学生赴[[法 国]]留学。他在[[法国巴黎]] 蒲风、雷石 [[里昂]] 担任协会理 地专门从 文学史及康德哲学的研究 并电告欧洲 获得[[巴黎]]大学 化界 学博士学位 遣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 为平远在外 得博士学位 罪行 第一人
国27 国20 年(19381931) 秋,广州沦陷后,中山大学分散迁移至云南澄江及 回国任[[ 广东 坪石、梅县 ]]高 地。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他以满腔的爱国热忱积极工作,办好文 师范 院各个系,而且亲自讲 校教 多门课程 。民 国27年 国21年2月 至民 国29年及民国31年至民国35年1 国25年7 月, 他又两次 任中山大学文学院 院长,兼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所 。民 国31年秋 国24年8月 开办 赴[[欧洲]]出席罗马 文专科 际东方 校于粤北坪石 第十九届大会 不久 民国25年应邀赴[[法国]]讲学 被聘 [[巴黎大学]] 国学院客座 教授;同时 任院长。是年秋,办 赴[[比利时]][[布鲁塞尔]]演讲[[《 华文化 国大学教肓》]]捷克布拉格大 院梅县分院,任院长。1949年吴康到香港,拟在港设校办 讲授[[《中国 文化 学院 》]] 但按香港法例,只能注册 并被聘 文化专 捷克国家 科学 院通讯会员 在港居住几 民国26 不能如愿 春回国 便赴台湾 教。先后任台湾 [[中山 大学 、台湾师范大 ]]中国文 教授 、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省文化界及各党派人士组成"文化界抗日救亡协会" 宣传抗日,吴康与[[欧阳山]]、草明、[[蒲风]]、雷石等担 政治大学 协会理事,并电告[[欧洲]] 学院院长。晚年常因教学来往于香港、台湾间 化界,遣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吴康是 国时期有名的哲 国27年(1938)秋,广州沦陷后,中山大 分散迁移至[[云南]]澄江及广东坪石 教育家 梅县等地 在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 先后担任 以满腔 爱国热忱积极工作,办好文 学院各个系,而且亲自讲授多门 课程 有西洋哲 。民国27年至民国29年及民国31年至民国35年1月,他又两次任中山大学文 史、中 院长职。民国31年秋,开办 文专科 史、笛卡儿哲 校于粤北坪石。不久,改为中华文化 、比较 院,任院长。是年秋,办中华 等。出版的专著和论 院梅县分院,任院长。1949年吴康到[[香港]],拟在港设校办 主要有:《比较 化学院,但按香港法例,只能注册为 化专科学校。在港居住几年不能如愿,便赴[[台湾]]任教。先后任台湾大 《周易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后任政治 纲》、 《抗战史料》、《西洋哲 史》、《新人 学院院长。晚年常因 育论》、《苏格拉底哲 思想》、《希腊哲学之唯物思想》 来往于香港 《亚德来个人心理学》等多种;在 台湾 出版的《吴康全集》(1-8册)超过1000 万字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吴康 曾就读于平远县立中学校(今平远中学),与曾养甫 同班同学。1918年在北京大 民国时期有名的[[哲 读书时,与傅斯年、毛子水、俞平伯、杨振声、罗 伦、顾颉刚、张申府 ]] 康白情等一同创办《新潮》杂志社。1920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24年任国立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 [[ 授兼图书馆主任,并代理文科教授会议主任( 育家]]。他先 称文学院长)。1925年秋, 的课程有[[西洋]]哲 院院长。同年冬, 史、[[中 立广东大 ]]哲 校务会议决定派遣他率领11名学生赴法国留学。他在法国巴黎 里昂等地专门从事文学史及康德 笛卡儿 哲学 的研究,获得巴黎大学 、比较 文学 博士学位,成为平远县在外国获得博士学位 等。出版 第一人。1931年,回国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32年2月至1936年7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所长。1942年秋,在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创办中华文化学院国文 科学校(1946年在黄花岗附近建新校舍,改名"私立中华 著和论 化学院",1947年更名为"私立 主要有:[[《比较 化大 "),并任校长。1949年迁文化 》]]、《周易 纲》、 [[《抗战史料》]]、《西洋哲 至香港(该校在大陆的部分由 史》、[[《新 民政府接管,并于1951年并入华南联合大学,后华南联合大学各系科分别并入现在的中山大 文教育论》]]、《苏格拉底哲 思想》 华南师范大 [[《希腊哲 之唯物思想》]] 华南 《亚德来个人心 工大 。而 》等多种; 香港 [[台湾]]出版 学校于1956年并入联合书院,1963年联合书院并入香港中文大学[[《吴康全集》]](1-8册) ,1951年春赴台,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还担任过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 超过1000 万字
折叠编辑本段 == 人物 成就吴康先 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先后担任的课程有西洋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笛卡儿哲学、比较文学等。先生虽数度担任学校行政工作,然志在学术著述。公余仍埋首写作不懈,出版的专著和论文主要有:《比较文学绪论》、《周易大纲》、《抗战史料》、《西洋古代哲学史》、《人文教育哲学概论》、《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希腊哲学之唯物思想》、《亚德来个人心理学》等。在台湾出版的《吴康先生全集(1-8册)》超过1000万字。惜天丧斯文,先生于1976年逝世。平==
折叠编辑本段 吴康曾就读于平远县立中学校(今平远中学),与曾养甫是同班同学。1918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与[[傅斯年]]、毛子水、[[俞平伯]]、杨振声、[[罗家伦]]、顾颉刚、[[张申府]]、康白情等一同创办[[《新潮》]]杂志社。1920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24年任国立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并代理文科教授会议主任(后称文学院长)。1925年秋,任文学院院长。同年冬,国立广东大学校务会议决定派遣他率领11名学生赴[[法国]]留学。他在[[法国巴黎]]、[[里昂]]等地专门从事文学史及康德哲学的研究,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成为平远县在外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1931年,回国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32年2月至1936年7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所长。1942年秋,在[[广东]]省[[乐昌]]县坪石镇创办中华文化学院国文专科学校(1946年在黄花岗附近建新校舍,改名"私立中华文化学院",1947年更名为"私立文化大学"),并任校长。1949年迁文化大学至香港(该校在大陆的部分由人民政府接管,并于1951年并入华南联合大学,后华南联合大学各系科分别并入现在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而在[[香港]]的学校于1956年并入联合书院,1963年联合书院并入香港中文大学),1951年春赴台,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还担任过[[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 ==人物成就== 吴康先生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先后担任的课程有[[西洋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笛卡儿哲学]]、比较文学等。先生虽数度担任学校行政工作,然志在学术著述。公余仍埋首写作不懈,出版的专著和论文主要有:[[《比较文学绪论》]]、《周易大纲》、[[《抗战史料》]]、《西洋古代哲学史》、[[《人文教育哲学概论》]]、《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希腊哲学之唯物思想》]]、《亚德来个人心理学》等。在[[台湾]]出版的[[《吴康先生全集(1-8册)》]]超过1000万字。惜天丧斯文,先生于1976年逝世。<ref>[http://book.kongfz.com/19661/2252131365/ 台湾商务版 吴康《老莊哲學》] , 孔夫子旧书网 </ref> == 专著== [[ 《近代教育史》 ]] ,〔美〕格莱夫斯/著,吴康/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22年9月初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年、1972年再版。
吴康先生(1960年端午节摄)
吴康先生(1960年端午节摄)
《中世教育史》,〔美〕格莱夫斯/著,吴康/译,商务印书馆1922年初版,1938年重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66年5月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汉籍考原》(Histoire de la Bibliographie Chinoise),署名Woo Kang,法文著作,1938年列入巴黎中国学院文库出版。
[[ 《周易大纲》 ]] ,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重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52年、1991年重版。
《尚书大纲》,商务印书馆1941年4月初版
《老庄哲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55年2月初版,1958年、2006年重版
[[ 《宋明理学》 ]] ,台湾华国出版社1955年10月初版,1962年、1977年增订再版
《黑格尔哲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59年9月初版,2000年11月再版
《孔孟荀哲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6月初版,1987年10月重版
[[ 《康德哲学简编》 ]] ,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出版
《人文教育哲学概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出版
《哲学概论》,吴康、周世辅/合著,台湾国立编译馆1973年初版,正中书局发行
[[ 《西洋古代哲学史》 ]] ,遗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4月出版
《吴康先生全集·补篇》,遗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1月出版
《文学概论》
折叠编辑本段 == 论文==  [[ 《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 ,载于《新潮》第1卷第2号,1919年2月
《人生问题》,载于《新潮》第2卷第2号,1919年12月
《对于中文旧书分类的感想》,署名吴敬轩,载于《图书馆学季刊》第1卷第1期,1926年3月
[[ 《周代学术勃兴之原因》 ]] ,署名吴敬轩,收入《中国学术讨论集》(第1集),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27年出版
《客家研究导论·序》,署名吴敬轩,希山书藏1933年11月初版。
《中国四十年革新之回顾》,载于中山大学文科研究所《语言文学专刊》第1卷第3期,1937年6月
 
[[File:吴康 - 哲学家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老庄与道教》,载于台湾《大陆杂志》第7卷第4期,1953年8月
《南宋湘学与浙学》,载于台湾《学术季刊》4卷2期,1955年12月,后收入《宋史研究集》(第十三辑),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81年出版。
[[ 《庄子之怀疑思想》 ]] ,载于国立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七期,1956年4月
《庄子的道学》(An exposition of the Tao-theory of Chuangtze),署名Woo Kang,Proceeding of the X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hilosophy,1958年。
《孔子教育思想之完全人格君子、圣人》,载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集刊》第4辑,1961年11月
[[ 《墨子哲学思想述要》 ]] ,载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集刊》第5辑,1962年11月
《孔子与春秋》,载于《孔孟月刊》第2卷第1期,1963年9月
《晚清今文经学代表康有为之改制大同思想》,载于《孔孟学报》第12期,1966年9月
[[ 《陈白沙学说》 ]] ,载于台湾《学园》第2卷第6期,1967年2月
《孟子哲学思想》,载于《孔孟学报》 第14期,1967年9月
《荀子论礼乐》,载于《孔孟学报》第20期,1970年9月
[[ 《荀子论王霸》 ]] ,载于台湾《孔孟学报》第22期,1971年9月
《周濂溪学说研究》,载于项维新、刘福增主编《中国哲学思想论集》第四册,台湾牧童出版社1977年出版
《康圣人的故事》,收入夏晓虹编《追忆康有为》(增订本),三联书店2009年4月版
[[ 《宋代书目考》]] == 参考资料 == [[Category:文学家]]
15,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