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57
次編輯
變更
琉璃制品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琉璃制品</big> ''' |- | File:800 (18)345678098.jpg|缩略…”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琉璃制品</big> '''
|-
|
[[File:800 (18)34567809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4885/20160807154339-1904649785.jpg/80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305238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4885%2F20160807154339-1904649785.jpg%2F80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太原盛产琉璃制品,古已有之。[[太原]]马庄苏家所制琉璃,始于[[唐朝]],明清时已远销外省。这些琉璃制品,装点了众多的[[古文物]]、[[古建筑]]。
==基本内容==
名称:琉璃制品
产地:太原
==正文==
一种涂玻璃釉的陶质制品,是在用低熔点塑性粘土为主料所制坯体外表面,覆以 硅酸铅彩色低温釉后烧制而成。按用途可分为建筑琉璃制品、建筑装饰雕塑琉璃制品和琉璃工艺美术品三大类。
“ 琉璃”一词始于汉代,称为“流离”,后又称“瑠璃”,是泛指玻璃或涂玻璃质釉料的器物。古代 西亚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即已出现了琉璃制品。中国汉代,曾创造以 氧化铅作助熔剂的低温硅酸铅彩色釉,具有翡翠绿色、釉层清澈透明、表面平整光滑等特点。北魏曾用作宫殿建筑的瓦件等。及至唐代。琉璃的釉料色彩有了较大发展,有黄、绿、蓝、白、赭等色,即是举世闻名的“唐三彩”。据北宋《营造法式》和明《 天工开物》等书记载,当时琉璃釉料的配制和琉璃瓦的烧制工艺,都已具有较完整的规模。制品质地坚实,色彩经久不变,富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如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造的开封祐国寺琉璃塔,迄今900余年,完好无损而有“铁塔”之称。明、清两代琉璃制品达到了全盛时期。从留存至今的宫殿建筑、亭塔楼阁,可以看到中国琉璃制品的发展和特征(见图)。
参考书目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1982。<ref>[https://www.sohu.com/a/127388270_582880 中国古代琉璃制品]搜狐网,2017-02-2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琉璃制品</big> '''
|-
|
[[File:800 (18)345678098.jpg|缩略图|居中|[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4885/20160807154339-1904649785.jpg/800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3052386&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4885%2F20160807154339-1904649785.jpg%2F800&type=1#simple_0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太原盛产琉璃制品,古已有之。[[太原]]马庄苏家所制琉璃,始于[[唐朝]],明清时已远销外省。这些琉璃制品,装点了众多的[[古文物]]、[[古建筑]]。
==基本内容==
名称:琉璃制品
产地:太原
==正文==
一种涂玻璃釉的陶质制品,是在用低熔点塑性粘土为主料所制坯体外表面,覆以 硅酸铅彩色低温釉后烧制而成。按用途可分为建筑琉璃制品、建筑装饰雕塑琉璃制品和琉璃工艺美术品三大类。
“ 琉璃”一词始于汉代,称为“流离”,后又称“瑠璃”,是泛指玻璃或涂玻璃质釉料的器物。古代 西亚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即已出现了琉璃制品。中国汉代,曾创造以 氧化铅作助熔剂的低温硅酸铅彩色釉,具有翡翠绿色、釉层清澈透明、表面平整光滑等特点。北魏曾用作宫殿建筑的瓦件等。及至唐代。琉璃的釉料色彩有了较大发展,有黄、绿、蓝、白、赭等色,即是举世闻名的“唐三彩”。据北宋《营造法式》和明《 天工开物》等书记载,当时琉璃釉料的配制和琉璃瓦的烧制工艺,都已具有较完整的规模。制品质地坚实,色彩经久不变,富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如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造的开封祐国寺琉璃塔,迄今900余年,完好无损而有“铁塔”之称。明、清两代琉璃制品达到了全盛时期。从留存至今的宫殿建筑、亭塔楼阁,可以看到中国琉璃制品的发展和特征(见图)。
参考书目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北京,1982。<ref>[https://www.sohu.com/a/127388270_582880 中国古代琉璃制品]搜狐网,2017-02-2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