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郝诒纯

移除 6,8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郝诒纯 编辑 ''' 郝诒纯 ''' (1920 09.01 - 2001 06.13), [[ 湖北 ]] 咸宁人,地质学与古生物学家 。 [1] 1943 。1943 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2] 郝诒纯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科研和教学。主持完成《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西宁民河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中国的白垩系》、《有孔虫》等重要著作。开展微体古生物的古海洋学及海洋地质学研究,主持完成《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古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西沙北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和《南海珠江口盆地第三纪微体古生物及古海洋学研究》等专著。 [1-2]
*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9月1日,郝诒纯出生于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老同盟会员的家庭,郝诒纯从5岁起,就经常看见父亲为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家里召开秘密会议,母亲在门口望风放哨。她的父亲是清末秀才,随她祖父学习 文名 医,后加入同盟会,第一次大革命期间曾出任武汉政府湖北省司法厅厅长兼高等法院院长。1930年(民国十九年), 郝诒纯 随父母于迁到北平。她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上初中期间,成绩优秀,后因参加“一二·九”爱 运动,被学校除名,后考入北平市立女一中高中部。 * 1938年( 华民 二十七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她先学历史,后改学地质学。 *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大学毕业,在云南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同时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兼课。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地学系研究 * 1946-1952年在 咸宁 京大学任教。 * 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她调到北京地质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讲授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微体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态学等课程,曾任普通地质学教研室副主任和古 日期物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1920年9月1日 逝世日期2001年6月13日 职 业 * 1954年,她带领生产实习队给山西某生产单位填制了两幅半1:5万地质图,提交了4个煤田的详查报告,全部一次通过验收,受到 地质 部的表扬。 * 1956年,她与杨遵仪、陈国达两教授合编了中国第一本高等 校《古生物学》教材。* 1957年,郝诒纯被派往前苏联进修,专 院校是微体古生物学。 * 1959年秋,回国她用俄文写出题为《苏联克拉斯诺达尔边区诺沃罗 西 斯克一带白垩-第三纪有孔虫及其地层意义》的科学论文,在莫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上宣读,与会的莫斯科大学和前苏 合大 院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郝诒纯的论文是对工作 区白垩-第三纪 理气象 层和有孔虫动物群第一次 统的总结,提出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正确方案。主要成就 * 1963年,中国与古巴签定了技术援助协议,郝诒纯作为专家,被派到古巴帮助开展白垩- 第三纪 地层和海相微体生物的研究,指导地下水勘探和石油普查。两年工作期间她跑遍了古巴的五个省,不仅完成了原定任务,还帮助古巴培训了一批从事地质测量、古生物地 工作和 有孔虫 等方面的 研究 的专门人才。 * 1973年,她应聘到 中国 地质 科学院 院士 代表作品 主持对中国白垩系进行系统总结,主编了 《中国地层 概论》中的 白垩系 部分。* 1974年,她与几位年轻同生产部门合作,先后到塔里木盆地和大港油田开展科学研究,被人诬蔑为用科研压迁校。* 1980年,她与曾学鲁 林甲兴等编著的 《有孔虫》 、《古 专着,全面总结了当时国内外的有孔虫化石资料及其 生物 地层 教程》 与石油勘查的意义。目录1 人 * 1987年,她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微体古生 生平 2 主要成就 学的 教学 ,筹建了几个门类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完 了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自动化鉴定软件,已被中国部分石油生产单位采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 ▪ 主要著 * 1993年2月,郝诒纯组织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亚洲人口与发展会议,在会上 了题为“中国妇女运动与人口的关系”的发言。3 获奖记录 4 社 * 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国际首脑会议和1995年在中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 任职 5 。她还率代表团或参加代表团访问或顺访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开展 物评价 6 民外交,促进了各国妇女和议员间的友谊与交流。<ref>[http://sourcedb.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_xxbwz/ygysmd/200906/t20090624_1810094.html 后世纪念 中國科學院]</ref>
 人物生平编辑 郝诒纯(5张)   1920年(中华民国九年)9月1日,郝诒纯出生于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老同盟会员的家庭,郝诒纯从5岁起,就经常看见父亲为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家里召开秘密会议,母亲在门口望风放哨。她的父亲是清末秀才,随她祖父学习中医,后加入同盟会,第一次大革命期间曾出任武汉政府湖北省司法厅厅长兼高等法院院长。 [3] 1930年(民国十九年),郝诒纯随父母于迁到北平。她在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上初中期间,成绩优秀,后因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被学校除名,后考入北平市立女一中高中部。 [3]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參 取西南联合大学,她先学历史,后改学地质学。 [3]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大学毕业,在云南地质调查所任技士,同时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兼课。 [3] 同年,考取清华大学地学系研究生。1946-1952年在北京大学任教。 [3] 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她调到北京地质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讲授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史学、微体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态学等课程,曾任普通地质学教研室副主任和古生物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 [4] 1954年,她带领生产实习队给山西某生产单位填制了两幅半1:5万地质图,提交了4个煤田的详查报告,全部一次通过验收,受到地质部的表扬。 [4] 1956年,她与杨遵仪、陈国达两教授合编了中国第一本高等学校《古生物学》教材。 [4] 1957年,郝诒纯被派往前苏联进修,专业是微体古生物学。 [4] 1959年秋,回国她用俄 写出题为《苏联克拉斯诺达尔边区诺沃罗西斯克一带白垩-第三纪有孔虫及其地层意义》的科学论文,在莫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上宣读,与会的莫斯科大学和前苏联科学院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郝诒纯的论文是对工作地区白垩-第三纪地层和有孔虫动物群第一次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正确方案。1963年,中国与古巴签定了技术援助协议,郝诒纯作为专家,被派到古巴帮助开展白垩-第三纪地层和海相微体生物的研究,指导地下水勘探和石油普查。两年工作期间她跑遍了古巴的五个省,不仅完成了原定任务,还帮助古巴培训了一批从事地质测量、古生物地层工作和有孔虫研究的专门人才。 [5] 1973年,她应聘到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对中国白垩系进行系统总结,主编了《中国地层概论》中的白垩系部分。1974年,她与几位年轻同生产部门合作,先后到塔里木盆地和大港油田开展科学研究,被人诬蔑为用科研压迁校。1980年,她与曾学鲁、林甲兴等编著的《有孔虫》专着,全面总结了当时国内外的有孔虫化石资料及其生物地层学与石油勘查的意义。 [5] 獻==1987年,她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微体古生物学的科研和教学,筹建了几个门类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自动化鉴定软件,已被中国部分石油生产单位采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创造了经济效益。 [3] 1993年2月,郝诒纯组织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届亚洲人口与发展会议,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妇女运动与人口的关系”的发言。 [5] 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国际首脑会议和1995年在中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她还率代表团或参加代表团访问或顺访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开展人民外交,促进了各国妇女和议员间的友谊与交流。2001年6月13日逝世。   主要成就编辑    科学研究郝诒纯早年从事地质普查找矿工作,20世纪50年代主攻微体古生物学,为使微体古生物学在中国形成系统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进行微体古生物教学工作中,她搜集总结国内零星成果,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亲自讲课,编写教材,郝诒纯在中国开创了钙质微化石的研究,填补了又一项空白。并在中国东部油田第一个鉴别出钙质超微化石,她指导研究生经过六年的探索,高设计建立了微体古生物微型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完成了新生代浮游有孔虫自动化鉴定软件,1987年底通过部级鉴定,被评为“达到国际上80年代水平”,她还指导博士后研究人员,利用该系统成功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某些类别的个体发育与系统演化的研究,取得了优异成果。 [3] [5]     教学成果指导青年教师主编了《微体古生物教程》,这是中国第一部这方面系统全面的教材,使微体古生物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她先后讲授过光性矿物学、工程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地层学及地史学、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学等多门地质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了几百名古生物专业的大学生。通过讲课和办培训班,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接受进修教师和担任专业咨询顾问,培养了一批微体古生物学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人员,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这一学科的知名学者和重要骨干。她为开展中国微体古生物的多门类综合研究,培养了国内第一位主攻放射虫类的硕士研究生和第一位主攻该门类古生物的博士研究生。一生培养了14名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一批进修人员。 [3]     主要著作 著作(2张)   她主持完成了《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古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西沙北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有孔虫》、《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和《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中国的白垩系》等著作。 [3] 1:杨遵仪、郝诒纯、陈国达,古生物学,地质出版社,1956。 [3] 2:郝诒纯、苏德英等,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化石,地质出版社,1974。3:郝诒纯等,中国地层(白垩纪部分),地质出版社,1980。 [3] 4:郝诒纯、裘松余等,有孔虫,科学出版社,1980。5:郝诒纯,钙质微型化石及其研究现况,地球科学,1981,1:16~31。6:郝诒纯,中国微体古生物研究三十年,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1。 [3] 7:郝诒纯、曾学鲁、李汉敏,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地球科学(专辑),1982,2:1~161。 [3] 8:郝诒纯、丁培民等,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出版社,1988。9:郝诒纯等,微体古生物微型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现代地质,1989,3(4):369~376。 [3]    获奖记录编辑 所获奖项  ▪ 1999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 (获奖) ▪ 1999 “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4] (获奖) ▪ 1985 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4] 《中国地层概论》 (获奖) ▪ 1985 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 (获奖) ▪ 1945 获中国地质学会设的马以思女士奖学金[3] (获奖) 荣誉称号  ▪ 1983 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4] (获奖) ▪ 1982 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4] (获奖) ▪ 1978 被评为湖北省先进科教工作者[4] (获奖) 团队  ▪ 1982 获石油部门科技成果奖 和阮培华发表的《西宁民和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论文 (获奖) ▪ 1978 中国科学大会集体成果奖 (获奖)    社会任职编辑1983年起,郝诒纯先后当选为九三学社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中国委员会常委,第七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八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兼教科文卫专门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以来又先后被选为中华中国妇女联合会的第六、第七届副主席。曾在云南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京地质学院讲师、副教授,武汉地质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四届副理事长,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第二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中国妇联第六届执委会副主席。九三学社名誉主席。 [1-3]    人物评价编辑郝诒纯在事业上有着执著的追求,并具有开拓精神。在国际上,她一直瞄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开展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最早的国家,及时引进它们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方法,同时利用中国大规模开展石油勘探和研究人员较多的有利条件,组织力量同他们开展竞争,取得了一些为国际古生物界所瞩目的成就。(九三学社评) [3] 郝诒纯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身心无私地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国家,献给了她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也献给了九三学社的建设与发展,以其正直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湛渊博的学术成就赢得了广大社员的尊敬和爱戴,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们。(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曾评) [6] 郝诒纯教授把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她热爱的事业。(中国地质大学评) [5]    后世纪念编辑2004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副主席郝诒纯先生诞辰84周年,中国地质大学在北京召开“纪念郝诒纯院士暨《大地的女儿-郝诒纯院士纪念文集》发布会”。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洪绂曾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深切怀念九三学社优秀的社务活动家郝诒纯先生”的讲话。{{reflist}}
8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