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片状马氏体

增加 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File:Bba1cd11728b4710ad48609ac8cec3fdfc032304.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bba1cd11728b4710ad48609ac8cec3fdfc032304?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87%E7%8A%B6%E9%A9%AC%E6%B0%8F%E4%BD%93 来自 百度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align= light|
|}
''' 片状马氏体 ''' 主要形成于含碳量较高的钢中,又称为高碳马氏体;因其形成于200℃以下的低温,故又称低温马氏体;因其精细(亚)结构为大量孪晶,故又称其为孪晶马氏体。这种孪晶在靠近马氏体片的边界处消失,不会穿过马氏体边界,而边界上的亚结构则为复杂的位错网络,现已查明:马氏体片的中脊仍是密度更高的极细孪晶。
=='''简介'''==
片状的马氏体的空间形态为双凸透镜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乃是截面形状,因试样磨面对每一马氏体片的切割角度不同,故有针状、竹叶状,所以又称针(竹叶)状马氏体,马氏体片之间不平行,相交成一定角度(如60°、120°)。
在原奥氏体晶粒中,首先形成的马氏体片是贯穿整个晶粒的,但一般不穿过晶界,只将奥氏体晶粒分割,以后陆续形成的马氏体由于受到限制而越来越小。所以片状马氏体的最大尺寸取决于原奥氏晶粒大小,原奥氏体晶粒越粗大,马氏体片越大,反之则越细。当最大尺寸的马氏体片小到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时,便称为隐晶(或称为隐针)马氏体。通常,淬火得到的组织是高硬度、高脆性的片状马氏体。近年来,由于电镜等测试技术的应用,发现低碳钢在强烈淬火中可得到另一种强度和韧性都好的马氏体,生产上称为低碳马氏体。在显微镜下,高碳马氏体常呈针状或竹叶状,其实这是马氏体的截面形状,它的立体形状象薄片的双凸透镜。当金相试样的磨光面与马氏体片偶尔平行时,马氏体呈片状,称为片状马氏体,其形态如下图《示意图》所示。
=='''评价'''==
每个马氏体片都限制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不能穿过晶界。在一个晶粒内,最先形成的一片马氏体片(马氏体针),往往贯穿整个晶粒,将晶粒分割为二,尺寸常比较大。相继形成的受到晶界和先形成马氏体片的阻碍,尺寸都比较小,而且相交成一定角度。各马氏体片之间则是没有转变的残余奥氏体。生产上常将淬火钢的最大马氏体针的尺寸,用来表示奥氏体晶粒大小。含碳量小于0.3%(有的资料为0.6%)的钢,淬火组织可全部为板条状马氏体;含碳量大于1.0%的钢,淬火组织可全部为片状马氏体;含碳量为0.3~1.0%的钢,常同时含有两种马氏体。在一般条件下,只有含碳量为0.2%以下的钢,才可获得全部板条状马氏体,碳含量为0.8%的钢,即可为全部片状马氏体当实际热处理时,因奥氏体化温度较低,上述形态控制因素的作用增强,因而在试样的随机磨制面上,马氏体片的分布呈现无序状态。但是,应该看到:马氏体片的空间结构一直都是有规则的,仅仅是低温淬火时,马氏体有规则组合的空间变小,有规则组合的程度变弱,所以在普通的试样观察面上显现不出马氏体的有规则的空间结构。当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较低也是主要[[原因]]之一。<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15037246357616&wfr=spider&for=pc 片状马氏体] 百度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00 科學總論]]
14,2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