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裙帶關係

增加 4,03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譏諷人靠著妻子的關係而得到某些利益。
*裙帶關係意思是指相互勾結攀援的婦女姻親關係。
===裙帶關係的優缺===
*台灣國民似乎非常痛恨裙帶關係,尤其是官員晉用私人。
**台灣人自己又熱愛關說、走後門,彷彿台灣全民運動。
*人事晉用最好的結果當然就是「人盡其才」,也就是找到對的人去坐對的位置。
**成功的配對在經濟學理論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的原因是訊息不對稱──老闆難以全面得知應徵者的能力與條件,所以很難選出人才。
*在勞動市場上獲得訊息的成本往往很昂貴。
**如果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訊息成本,讓真實的訊息更容易流通,就能使配對的結果更好。
**私人的關係或情誼在這裡也就有可能發揮正面的作用,因為選才的人可以透過私人關係更加了解不同的候選人。
*英國皇家海軍的裙帶--蘇黎世大學的經濟史學家Joachim Voth在最近的一篇論文裡仔細研究了英國皇家海軍在1690年至1849年歷史,他的研究重點放在海軍軍官的晉用管道上。
*他蒐集了在這段時間內服役的 5,800名海軍軍官的晉升紀錄,他們曾在不同的時間分別被分配到3,904艘戰艦上服役。
*Voth教授可以觀察到每個軍官的家庭背景,並且區分出那些跟兩位最高的海軍長官(海軍第一上將和艦隊上將)有親戚關係的軍官。這兩位上將主宰著艦長的任命權。
*海軍軍官的一個重要職位是小軍艦的艦長(post-captain),艦長的指揮與作戰能力關係著整艘戰艦的作戰表現。
**有能力的艦長往往戰功彪炳,跟無能力艦長的表現會有明顯差距。
**比艦長層級低的軍官所服役的軍艦影響力就沒有那麼大了,因此能力上的差距也不會導致該軍艦在戰功上太大的差異。
*Voth教授就是利用這樣的特點來衡量一個軍官的能力,他的假設是:一個能力強的軍官在晉升艦長之後,其所服役的軍艦表現會進步,而能力差的軍官所服役的軍艦則無此進步。
*Voth教授用一個戰艦俘虜敵人的數量、執行任務的成功次數以及摧毀敵艦的數目來衡量該戰艦的表現。
*在晉升之前因為都是小咖,兩種軍官都不會對軍艦表現有太大影響,因此兩者的表現差異不大。
**在晉升之後,「有關係」的艦長顯然比「沒關係」的艦長表現優異。
*如何解釋這個差異?
*有人會認為,「有關係」的艦長表現較優異未必是因為能力,有可能是因為受到上面的照應,得到了更好的資源等等原因。
*針對這種質疑,Voth教授用實證數據做了更多的檢測。
**他發現兩種艦長不論在任務指派、團隊素質,還有裝備上都很類似。
*有些海軍上將特別喜歡晉用自己家族的人,提拔的自己人特別多。
*Voth教授針對這些上將提拔的艦長重新進行比較,發現受晉升的「有關係」艦長與「沒關係」艦長的差異更大。
*「有關係」艦長表現好,不太可能是因為得到禮遇,比較有可能是因為能力更強所致。
*Voth教授認為當年皇家海軍的上將們發展出了一種好的裙帶主義:他們利用私人關係增加對軍官們的了解,幫助他們在晉升艦長時做出更好的選擇。
*在不同的環境裡,裙帶關係可以產生好的作用或者壞的作用。
*何者會出現,取決於該環境中決策者的動機。
*他認為皇家海軍上將善用私人關係,是因為他們有強烈的動機要選出能幹的艦長,因為卓越的艦長可以為整個艦隊帶來顯著的貢獻,並且能彰顯自己的戰功。<ref name="聯合新聞網">{{cite web |url=https://udn.com/news/story/6846/4925239 | title= 裙帶主義的好處與壞處 | language=zh | date=2020-10-12 | publisher=聯合新聞網 | author=樊家忠 | accessdate=2021-07-31}}</ref>
===
==参考來源==
{{Reflist}}
 
[[File:青木宣親.jp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br>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954901 原圖鏈接] ]]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