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奥威尔

增加 63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35年,小说[[《牧师的女儿》]](A Clergyman's Daughter),由高兰兹出版社出版。几个月后,[[《缅甸岁月》]]终于推出英国版,是由高兰兹出版社出版的。
[[File:666437.jpg|缩略图|居 |350px|[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8cc91160def21e01.jpg 原图链接]
[https://weibo.com/2348206270/DlSjPkO8P?type=repost#_rnd1548849406362图片来自 新浪微博]]]
由于历史上东西方的对峙,'''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经常被视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而根据2007年9月4日[[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资料,因被怀疑是[[共产主义]]者的关系,奥威尔被[[军情五处]]和[[伦敦警察厅]]特别科自1929年起一直严密监视至1950年一月,因患肺病去世,年仅47岁。<ref>[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3-06/28/content_1675081.htm 他预言了"老大哥"和"棱镜门"]光明网 . 2013-09-26 </ref>
[[File:666436.jpg|缩略图|居 |800px350px|[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2166712ee4f723a2.jpg 原图链接]
[http://p2.so.qhimgs1.com/bdr/300_115_/t012166712ee4f723a2.jpg图片来自 ]]]
==''' 作品年表'''=={| class="wikitable"|-! 年份 !! 中文名称 !! 原文名|-|1931 || [[《行刑》]] || A Hanging|-|1933 || [[《巴黎伦敦落魄记》]] || 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1934 || [[《缅甸岁月》]] ||Burmese Days|-| 1935 || [[《牧师的女儿》]] || A Clergyman's Daughter|-| 1936 || [[《叶兰在空中飞舞》]] || Keep The Aspidistra Flying|-| 1938 || [[《致敬加泰罗尼亚》]] || Homage to Catalonia|-| 1939 || [[《上来透口气》]] || Coming Up For Air|-| 1940 || [[《鲸鱼之中》]] || Inside the Whale|-| 1941 || [[《狮子与独角兽》]] ||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 Socialism and the English Genius|-| 1945 || [[《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 [[《动物庄园》]] || Notes on Nationalism Animal Farm|-| 1946 || [[《穷人之死》]] || How the Poor Die|-| 1949 || [[《甘地的思考》]] || Reflections on Gandhi|-| 1950 || [[《猎象》]][[《1984》]]|| Shooting An Elephant
Nineteen Eighty-Four
|}
展开
<ref>[https://book.douban.com/series/32687 他预言了"老大哥"和"棱镜门" ] .光明网 . 2013-09-26]</ref>
 
 
=='''文学特点'''==
'''奥威尔'''的批评风格是一贯的,始终影响他自己的写作取向,他总是受到一种写作之外的力量的左右,所以写作的形式、审美意趣对他来说都不是一种目的,他也从来不会为写作技巧本身而去追求其完美。哪怕在讨论其他作家的时候,即使有精致艺术的一面,他也会一掠而过,不再去理会。 <ref>[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9/30/9593791_0.shtml?_from_ralated 奥威尔文学、文化评论的政治内涵 ]凤凰网 . 2013-11-09</ref>
[[File:666434.jpg|缩略图|缩略图|居左|400px|[http://p1.so.qhmsg.com/bdr/_240_/t01c840d6c12355afb6.jpg 原图链接] [https://chuansongme.com/n/1635053852173 图片来自 传送门]]][[File:666430.jpg|缩略图|缩略图|居右|400px|[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0973c7dfcd3d6b8c.jpg 原图链接] [http://p0.so.qhimgs1.com/bdr/300_115_/t010973c7dfcd3d6b8c.jpg 图片来自 ]]]
奥威尔是一个以诚实的政治信念来真实写作的作者。在[[《我为什么写作》]]中,他说:"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所写的东西,无一例外地都毫无生气,都成了华而不实的段落、没有意义的句子、矫揉造作的形容词,总之,都是废话。"虽然奥威尔所作的是政治的写作,但他不信任任何意识形态,他的写作依靠的不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理论,而是他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这种经验和感觉不是孤独的,而是与他人的生活现实联系在一起。他讨厌那些由精英知识分子所设计的社会改造计划和理论,因此,他在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和社会认识时,选用的是普通人能够阅读和理解的文字形式。他憎恨一切政治欺骗,尤其是用文字来糊弄人民的伎俩,所以他自己用一种诚实、真诚的文字来写作。<ref>[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9/30/9593791_0.shtml?_from_ralated 奥威尔文学、文化评论的政治内涵 ]凤凰网 . 2013-11-09</ref>
1,4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