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缪荃孙

增加 26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缪荃孙''',(1844.9.20 -1919.12.22),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 <ref>[http://www.cidianwang.com/zhuanke/zuozhe/miuquansun.htm 缪荃孙篆刻印章欣赏 - 篆刻印章 - 词典网]</ref> 。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清光绪年间进士。缪荃孙幼承家学,11岁修毕五经。17岁时太平军进江阴,侍继母避兵淮安,丽正书院肄业,习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21岁举家迁居成都,习文史,考订文字。24岁应四川乡试中举。1876年33岁时会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事编撰校勘十余年。
[[File:Muquansun.jpg|缩略图|[http://news.163.com/14/0917/09/A6B9O17P00014AED.html 图片来自网易]]]
1919年12月22日在上海逝世。<br>
==成就及贡献==
<big>著名方志学家</big><br> 
张之洞总纂《顺天府志》,招之相助,发凡起例,皆出于他。七年编成,时推巨著。清廷开馆修史,应国史馆总裁潘文勤所请,编辑清史儒林、文苑、循吏、孝友、隐逸5传。初为分纂,再任总纂。后因在评价纪大奎(1746一1825)对经学贡献上,与掌院徐桐相左,因纪写过关于《易经》论文,主旨谓《易经》用于占卜,而极少评价该书本身,故缪氏认为,纪大奎应视为星相家而非学者。“易有经学之易,有术数之易,朱子注参同契,四库列之道家,而不入经部;大奎未可补入儒林”。由于观点不同,缪在翰林院备受徐桐压制。他就愤而辞职,遂于光绪十九年张之洞闻而招之,至武汉重修《湖北通志》。民国三年(1914年),赵尔巽在北京负责重开清史馆,特聘缪荃孙为清史总纂,草拟全史凡例,并负责儒林、文苑、循吏、孝友、隐逸、土司、明遗臣七传的编写。《江苏通志》重议开局,被请拟订碑铭大纲,自发家藏拓本10800多种,编录考订,一手成之。四年江阴续修县志,被推为总纂,亲定大纲,延邑中通才任分纂,自总其成。八年秋,《江阴县续志》、《江苏通志·金石卷》同时告成。于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上海寓所与世长逝。故《江阴县续志》为其绝笔之作,此志刊行后,成为一代名志,为广大方志家所推崇。<br>
<big>杰出的目录学家</big><br>
宣统二年(1910年)缪荃孙奉调去北京,在创办京师图书馆任正监督期间,亲自清理秘阁藏书,分类清理内阁大库珍本,纂成《善本书目》8卷,《各省志书目》4卷等,时江苏议修通志,被延为总纂,定例分授协纂诸人,定期编辑。同时,广购图书馆古籍,集刻京师藏书目录。,1912年,民国成立后,他移居上海,继续从事目录学的研究,著书立说,前后撰有《艺风堂文集》、《艺风堂藏书记》、《艺风堂友朋书扎》、《清学部图书馆善本目录》、《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艺风堂金石文字目》、《南北朝名臣年表》、《近代文学大纲》等,不下二百余卷。戊申(1908年)张之洞负责学部,奏请缪荃孙调北京创办京师图书馆,任馆长之职,时图书馆尚未建造,暂时借城北积水潭广化寺为储书之所,同时,筹备基建,聘请馆员,一手创成京师图书馆,并重价购买了姚觐元的私人藏书,以充实京师图书馆之藏书。辛亥革命爆发后,缪荃孙辞归南返,寓居上海后,他仍建议并协助盛宣怀在沪搜辑《常州先哲遗书》,创建愚斋藏书楼,刊印《愚斋府稿》,广收图书,从而保存了大量古籍。并倡结诗社,整理旧籍,购书刻书,自己节衣缩食,创建艺风堂,藏书金石古董11000件,保护了大量古籍、古董不致流失,为后人保存了大量精神财富,显示了一位爱国者的高尚情操。纵观缪荃孙之一生,他不仅是一位博学通儒,著作等身,其学问造诣是多方面的,不愧为是历史学家、方志学家、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家、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在中国图书事业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人们研究学问,问津科技,都离不开图书,书籍几乎成了文化与学术的同义词。缪荃孙创办了南北两京图书馆,自己创建了艺风堂,为盛宣怀创造了愚斋藏书楼,他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人,誉称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 <ref>[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39486/39487/39719/2934500.html 著名学者、方志学家——缪荃孙],人民网<ref>
==个人著作==
==参考资料==
{{Reflist}}
1,1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