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璟

增加 18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王璟
| 圖像 = [[File:王璟1.jpg|缩略图|center|[httphttps://pic5.nipicpediainside.com/20100111images/9/90/4125101_111120055643_2%E7%8E%8B%E7%92%9F1.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明 [[ 正德 ]] 年间 [[ 太子太保]]
| 出生日期 = 1447年1月20日
| 國籍 = 中國
}}
'''王璟''',字 ''' 廷采 ''' ,号 ''' 东皋 ''' [[ 山东省 ]][[ 莒南县 ]] 板泉镇大白常村人。===基本情况===明 [[ 成化 ]] 八年(1472年)中 [[ 进士 ]] ,先任 [[ 登封县 ]] 知县,又任两京御史。 [[ 弘治 ]] 十四年(1501年)以 [[ 南京鸿胪卿 ]] [[ 右佥都御史 ]] ,处理两浙盐运,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 [[ 保定巡抚 ]] [[ 正德 ]] 元年(1506年),因病致仕。正德三年(1508年),因事连坐被夺官闲住。   正德六年(1511年),起用任 [[ 山西巡抚 ]] ,后累迁 [[ 右都御史 ]] 。不久改 [[ 左都御史 ]] 。之后进 [[ 太子太保 ]] 。到 [[ 朱厚熜 ]] 即位, [[ 严嵩 ]] 专权,王璟看到皇帝昏庸,国势日衰,便辞官回到故里,不久病故于1533年,享年87岁,卒赠“少保”,谥“恭靖”。王璟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明史给予很高的评价。
==人物生平==
王璟生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明 [[ 正统 ]] 十二年(1447)正月二十日,卒于 [[ 嘉靖 ]] 十二年(1533)九月二七日。一生历经英宗正统、代宗 [[ 景泰 ]] 、英宗 [[ 天顺 ]] 、宪宗 [[ 成化 ]] 、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七个年代。   他于成化八年中进士,在朝为官50余年,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和世宗四代皇帝,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卒后赠少保。他一生勤政为民,政绩卓著。特别是他耿介忠直为政清廉的气节,在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上被人奉为楷模,清名传诵至今。===个人品德===
王璟在上层士大夫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又能让山野草莽中的农夫野老、贩夫走卒众口夸赏,不能是没有原因的。王璟有八方面可贵之处。
==== 忠心报国====
热爱祖国,忠心耿耿,时时处处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追求,视保卫国家利益为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幼时即秉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道德信条,为官兢兢业业,躬亲政事,孜孜不倦。虽然仕途屡遇坎坷,多次受到打击、委屈,仍旧无怨无尤,忠贞不二,不动摇、不投机、不发牢骚,这一点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 关心群众====
熟读四书五经的王璟深信《尚书》中的倡导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和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加之他自己出生于乡村民间,和草民百姓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民间的疾苦甚为了解,所以入仕后以保国安民为宗旨,关心民瘼,关注民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尽可能多为老百姓办实事。真正履行了封建时代标榜的“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职责。所以,当他在任河南登村县令离任时,百姓“候送于道者数里不绝”,这与后来民国初年临沂县长范筑先离任时,民众倾城相送,至有恸哭昏绝者。范公与百姓握手话别,竟至日落方得出城;再如共产党的好书记焦裕禄,毕生献给兰考人民,去世时全县人民无不痛哭失声,数万人附棺送葬的情景有些相似,可见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自古以来,清官、循吏爱民、利民,做人民的好儿子的优良传统是一以贯之的。
==== 守正不阿====
坚持原则,坚持正义,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彰显正人君子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这也正是鲁迅先生所肯定的“为民请命”的“中国的脊梁”。大家知道,有明一代,阉官专权,祸国殃民,最后终于把威加蛮夷、抚有四海、国力强盛、民生富裕的大明帝国蠹食殆尽。使大明帝国大厦,轰然倒塌,酿成了一场中华民族的千古悲剧。事实证明:倒行逆施,蠹国害民的阉党之流为害之烈当不可小觑。王璟生当大阉巨孽王振之后,魏忠贤之前的刘瑾时期,宦官跋扈,势焰薰天。他们假借王命,横行不法;他们任意圈地占田,敲诈勒索,妄加税赋,大肆逮捕,并武力镇压无力交纳各种“杂派”的穷苦百姓,弄得百姓“冤号遍道路”。而朝内很多达官贵人,为了自身利益“靡然附之”,甚至贿赂献媚,卖身投靠,争相趋之。在这种情况下,王璟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不谄不媚,不向权奸低头。仗义执言,“抗疏切谏”,终于说服皇帝,罢除了阉党把持的“皇庄”,使这一地区百姓“得免侵渔”。要知道,王璟当时行为是要冒生命危险的,没有置自己身家性命于不顾的凛然之气是断乎做不出来的。王璟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爱敬,与他刚正不阿,不附焰趋势,不怕牺牲,敢于保国护民的高尚风格是分不开的。
==== 清正廉洁====
王璟身居高居而清贫自守,自甘淡泊,不慕荣利。不恃势妄为,不象某些小人,得志便猖狂,盛气凌人,暴虐为乐,明代阉官肆恶,“大臣靡然附之”,而王璟“独守故操”,不为所动。在受到排挤倾轧的日子里能秉持节操,不为利诱,不为威折,高节可风。在群小用事,官场乌烟瘴气的情况下,王璟清操独持,不入浊流。终因得罪大阉刘瑾、谷大用一伙,而被“矫诏罢官”。这时候王璟不找门子、不托关系,无怨无悔,“唯闭门课子读书”。直至刘瑾罪行败露伏诛后方得起用。正德末年,宦官乱政,朝廷官员多结党营私,贿络公行。值此颓风漫延之际,王璟“门下不受私谒,澹然如布衣时,家无僮仆之奉,田园之适,唯读书课子孙而已”,其高风亮节于此可见。王璟多年担任负责盐务、赈荒、田赋、理税、科考,及考核官员政绩的官职,按今天的话说都是很有油水的职务,但王璟从来两袖清风,从不谋私营利,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更令人感动的是,在一九五二年王璟墓搬迁时,打开墓穴后,发现王璟夫妇墓中只有自用的二十八颗石印章和夫人刘氏随身戴的两个小耳坠、一对手镯和一个铜质发罩,除此以外,竟然连一件贵重殉葬品也没有,甚至连棺材也是平常木料,早已朽烂。一代高官如此清贫,令在场的人无不欷歔感叹。
==== 为政勤敏====
王璟起家,不是靠旧社会所谓的走黄门(金钱贿赂)、红门(女色、裙带)、黑门(帮派、后台),不是靠投机钻营,而是靠实力。所谓实力,一是实学,二是实干。
实干,就是从政后,为实现有志知识分子安邦定国的理想,而付出终生的努力和实践。王璟青年入仕,一生担任过各种地方官、朝廷官员。也经历了仕途波折。但他勤政爱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政绩卓著。工作中不计个人利害,唯以国家人民为念,施政大刀阔斧,“发奸擿伏,丰采炳著”。特别是他在防守边疆,整顿盐务中都表现了卓越的才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吏部连年考核,名列前茅,连续升迁,有时一年升一级,上下左右人等都为之折服。这些都是王璟勤政敬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取得的结果。王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的政绩都是可圈可点的。从书斋中走出来的一介书生,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锻炼成为一个经邦济世的杰出领导人,一个精通管理经济、军事、政务的全才、实干家,这确是难得可贵的。
==== 重视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王璟深知不学无以明理,不学无以兴国。除督课子孙读书外,任官一地,所到之处,必首重教育,大力兴学,不遗余力,培养造就人才不计其数。儒家传统文化历来以尊师重教,兴学育人为己任,以崇义施仁,克尽忠孝,秉礼守信为宗旨。王璟就是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者、践行者。对于家乡临沂、沂水、费县学校的重修建造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亲自为纪念沂州学府建成专门写了一篇《沂州学记》,流传至今。王璟在任左都御史时,由朝廷选为考试阅卷官,秉公衡文,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人才。王璟对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而他自己率先垂范,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亲自督课子孙读书。在他的后代中,很多人考中进士、举人、秀才,便是王璟重教育的有力证明。
==== 经世致用====
自古以来,有些知识分子自恃读了一些书,往往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下笔千言,可是一接触实际,则束手无策,百无一能,误人误国,前车可鉴。如魏晋崇尚清谈,甚至有几日夜不倦,结果引来了五胡乱华,国破家亡。宋代重文轻武,大讲理学,结果积弱亡国,导致异族入主中原。近世如陈独秀、王明、李汉俊等,形势好时慷慨激昂,形势不利时或妥协变节、或迷茫困惑,了无主张,几陷革命于覆舟之灾。五百年前的王璟却能做到知行统一,以经邦济世为务,研究现实,讲究实际,注重实效,在实践中锻炼,可谓干一行学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很快完成了从知到行,从书生到实干家,从知识分子到实业家的角色转换。因政绩卓著而被多次提拔,被各界视为公认的能员、干员。
从林俊写的《送王中丞董理鹾政序》一文中可以看到,作为国家主要税收来源的盐税,由于贪官污吏营私舞弊,损公肥私,使国库严重亏空。国家财政部(户部)官员无奈,只得奏请皇帝“选举风力大臣董其事”。王璟膺此重任,结果不负朝廷期望,拨乱反正,很快就整顿好了公私盐业市场,恢复了经济秩序,增加了国库收入,表现了他非凡的经济手段。另外,王璟在山西守边御敌时,屡次克敌制胜。体现了优秀的军事才能。王璟在罢除皇庄的过程中,弭变乱于萌芽状态,表现了很高的政治水平。王璟在江西浙东赈荒,措施得力,工作有条有理,表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才能。这些都不是一般空言虚浮的知识分子所能做到的。这些事实说明了王璟是一个有魄力、有才干的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是一个强干、务实、稳重的领导者。
==== 宽宏大度====
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明宰辅之才,必须有相才、相器、相量。大臣要有雍容大度,宠辱不惊,胸藏万壑,海纳百川,高深莫测,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量、修养和素质。而明代这样的相才并不多,有的心胸狭窄,有的承颜希色,有的模棱圆滑,有的优柔寡断,还有的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居心叵测,图谋不轨。而王璟却一直坦坦荡荡,正直无私,雷厉风行,任劳任怨,众口皆碑。与皇上,与朝中大臣和各级下属都能和谐、融洽相处,虽曾有阉党营私而排挤他,但无人猜忌他。这种人格的形成是从小培养成的。如在学生时有个人谋刺他,他一直不声张。三十年后,那人有难,王璟还给了他帮助,并教育他说:“当年害死我,今天谁救你?今后千万勿害人。” 使那人惭服。另外,王璟在处理与内宫皇妃等人的关系时也十分谨慎得体,表现了堂堂君子之气和大臣风度,使人无懈可击,只能钦服而已。
当然,王璟作为五百年前的一个封建官吏,不可避免地会有他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不能不切实际地溢美,或任意拔高。我们也不是无原则地吹捧古人,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从中汲取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我们今天和今后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去评价、看待历史人物,也不必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于古人。
===故里===
王璟的祖茔在大白常村前,有本人的衣冠冢。明正皇帝亲赐御祭九坛。该墓区占地40余亩,有四座龙首龟趺碑,大型石雕四对八件,即石人(翁仲)、石马、石狮、石羊各一对。还有石牌坊(墓志门)一座,望柱(华表)一对,大型石供桌和石桌、香炉各一个,另有祠堂三间,巨柏千余株,围墙约700米。清乾隆二年又修建墓门门厅三间,门前大戏台一座等。
王璟墓茔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莒南县规划的三个旅游景点之一。2005年被县委宣传部授予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具有较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图章===
1952年在王璟墓中出土的28枚图章,其中有两枚图章两端都有刻字。这是研究王璟生前书法、为官办事的重要资源。
===箴言===
王璟1522年授其孙太仆寺主簿王宗贤座右铭:清,慎,勤。
1523年在《创修外城记》中:夫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肆为国家设牧民之官者,盖欲俾之劳其心,以为国之经营;民供仕者之禄也,以佣仕者之心。倘德不称,则为尸位;受小民之佣而不竭心力以偿之,则为窃禄。故小民之迹虽微,而所系则重。
==史书记载==
《明史 卷186》( [[ 李祥琨 ]] 校点诠注)
王璟,字廷采,沂人,成化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八年进士,为登封知县,历两京御史。弘治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十四年即公元1501年。十四年,以南京鸿胪卿拜右佥都御史,理两淮盐政,振荒振荒,赈济灾荒。“振”通“赈”。浙江,奏行荒政十事,多所全活。十七年冬,巡抚保定。
关于本文涉及明朝官职的说明:
[[ 鸿胪寺 ]] ,鸿,声也;胪,传也。传声赞导,故曰鸿胪,掌赞导相礼,又称理藩院,主管外藩事务。最高长官为鸿胪寺卿(正四品)属中央官署九卿之一。
[[ 都察院 ]] ,中央最高监察、弹劾机关。最高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从一品),下设副都御史(正三品)、佥都御史。又分十三道,设监察御史(正七品),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 巡抚 ]] ,为省级地方政府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盐漕等,为从二品,明初始设,由京官任;宣德间始专设。
[[ 太子太保 ]] (从一品)、少保(正二品),为辅导太子的官,太保次于太傅。
[[ 光禄寺 ]] ,唐以前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唐后始专司膳。最高长官光禄寺卿为从三品,少卿为正五品。
[[ 给事中 ]] ,明初沿前代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408年)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后至清雍正元年(1723年)并入都察院,同时撤佥都御史。
=== 译文===
王璟,字廷采,沂州人。成化八年(1472年)考中进士,做了(河南省)登封县知县。后又历任南京和北京的御史。弘治十四年(1501年)以南京鸿胪寺卿的职位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负责整顿两淮地区的盐业政务,又负责赈济当时浙江发生的灾荒。他向皇帝提出十条救灾的措施,使很多人活了下来。弘治十七年(1504年)的冬天,受皇帝派遣去保定地区视察。
武宗皇帝朱厚照即位以后,太监 [[ 夏绶 ]] 请求在真定府等各地每年增加芦苇场地的税收;少监付琢又请求按土地亩数收税,并重新丈量、核查静海县、永清县、隆平县等地的田地;太监张俊又要求对宁晋小河里来往的客船和货船收取税费。皇帝下诏都答复了。因为皇庄土地的事(穷人因受不了繁重赋税而反抗),宦官又派京城卫兵逮捕了以鲁堂为首的二百多农民。引起了北京南郊地区的骚乱。王璟对这些行为提出反对的建议并恳切地提出谏言,规劝罢除皇庄,得到户部尚书韩文等人的大力支持。管理皇庄的太监才渐渐地被召回来。
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以有病为由辞职,皇上亲自批示让他乘坐国家驿站公车,专车送回家养病。
正德三年(1508年),因受大奸臣 [[ 刘瑾 ]] 迫害连累而被罢官,回家闲住。正德六年(1511年)被重新起用担任山西巡抚,他制造了火枪一万多支,每支枪里装着六支箭,箭头上都抹着毒药。用这种枪来抵御贼寇,贼寇便不敢再进犯山西境内了。后经多次提拔做了右都御史,不久又被调任左都御史。任命张纶为右都御史来代替他的职务。后来陈金以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的身份进入都察院,地位在王璟以上,人们都戏称王璟为“中都御史”。
当时,有一群坏人掌权,那些大官们都像野草被大风刮倒似的归附于那些阉党权贵。唯独王璟坚守着原来那种清正无私廉洁奉公的操守,不拍马溜须,又一次晋升为太子太保。世宗皇帝朱厚熜即位后,就退休了。死后被追封为少保,谥号为“恭靖”。
==生平传记==
=== 独持清操昭后人===
——记明代廉吏王璟
(写于1993年5月10日)
 本文选自 <ref> 《明史》卷186。 王璟,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人。</ref>
==参考文献==
129,54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