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妮·索菲·穆特

移除 12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除了演奏著名的传统作品外,她也一再向她的观众介绍保留节目的新领域;室内乐和管弦乐的作品处于平等并列的位置。她利用自己的盛名为很多慈善项目筹资并资助音乐方面的后起之秀。</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对于安妮·索菲·穆特来说,关心当代医疗和社会问题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她通过定期的慈善音乐会来支持这种关切。例如,她在2006年为哈娜和保罗·格雷柏基金会﹙Hanna und Paul Gräb Stiftung﹚、为慕尼黑以色列文化村建造犹太中心和里加的SOS儿童村进行了演奏。此外,穆特在自己每年的计划中,都要定期举办一定数量的慈善音乐会,筹集款项来支持设在美国的“艺术家反爱滋病”的组织、慕尼黑治疗癌症患者的医院、波恩的贝多芬故居和慕尼黑的现代艺术馆等等,最近一次是为帮助罗马尼亚孤儿院里的孩子们所举办的募捐音乐会。</p>
<p style="text-indent:2em;"> 安妮·索菲·穆特是一级联邦铁十字勋章、巴伐利亚州勋章、巴登符腾堡州奖章和[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E5%AE%89%E5%A6%AE%C2%B7%E7%B4%A2%E8%8F%B2%C2%B7%E7%A9%86%E7%89%B9&action=edit 奥地利]科学艺术荣誉十字奖章得主。2002年她曾获得巴伐利亚马克西米利安科学艺术勋章和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文化荣誉奖。2003年被巴伐利亚州科学、研究和艺术部授予“Pro Meritis Scientiae Et Litterarum”﹙科学与文化勋章﹚荣衔。2005年她获得奥地利科学和艺术十字荣誉勋章,并被法国文化部长授予“Offic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的荣誉。</p> 
==个人生活==
 
<p style="text-indent:2em;">幼年时,她就酷爱各类运动,还为此付出了些代价,曾两度受伤,一次甚至颅骨破裂,昏迷了几小时,经过6个月的治疗与恢复,才复原。现在,她常驾驶着自己心爱的保时捷跑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她认为从中可以体味到一种速度和力度的释放。她还喜欢烹饪,对美味的意大利风味食品爱不释“口”,有次切西红柿时差点把手都切掉。但在大饱口福的同时,她也像每一位女性一样注重自己的身材,通过游泳和练习瑜珈来保持自己的体型,使自己始终能在公众面前展现出迷人魅力,特别是她习惯身穿无肩带的晚礼服演奏,更凸现了她优雅的风采。虽是一位古典音乐演奏家,但平时她却喜欢听爵士音乐和流行音乐,从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到埃尔顿·约翰,都是她家音箱中的“常客”。 第一任丈夫、律师翁德里希在与其结婚不到6年就因癌症撒手人寰,只给穆特留下了两个孩子。而数年后,穆特邂逅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普列文,普列文特地为穆特写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并由自己领衔波士顿交响乐团协奏,穆特亲自首演。2006年5月两人离婚,但仍继续合作。</p>
 
==人物成就==
 
<p style="text-indent:2em;">穆特是小提琴界的“神童”。她7 岁成名,获得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一等奖。15 岁的时候,在卡拉扬的指挥下,穆特和柏林爱乐乐团录制了第一张唱片:莫扎特的第三、第五小提琴协奏曲。同年,她被评为德国年度艺术家。她是古典音乐界国际大奖的常客,在她的奖杯收藏中,包括了德国唱片大奖、唱片学院奖、法国唱片大奖、国际唱片奖、法国《音乐世界》杂志奖、日本《唱片艺术》杂志奖以及若干格莱美奖。</p>
<p style="text-indent:2em;">穆特在从梅纽因、阿卡多、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曾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p>
<p style="text-indent:2em;">当代小提琴“名人堂”之中,德国的安妮·苏菲·穆特,始终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7岁获得全国冠军,13岁登上国际乐坛,她以优雅绝美的琴声纵横乐坛35年,被“教父级”指挥家卡拉扬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杰出的天才”,一直驻足于欧洲、美国及亚洲的各大音乐中心。几乎每次演出,她都以抹胸鱼尾裙的标志性装扮伫立在舞台上。优雅、迷人,被乐迷尊为“最美丽的小提琴女神”。也正是从她开始,世界上突然冒出了许多漂亮的器乐演奏者,似乎在她之前,人们看音乐会只洗耳恭听却不大开眼界;除此之外,卡拉扬的力捧、特立独行的婚姻……所有这些都使她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小提琴演奏家。</p>
 
 
==参考文献==
41,4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