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安妮·索菲·穆特

移除 14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http://mmbiz.qpic.cn/mmbiz/e3OjPibS1GqhMSUZ2s1dok0aamQaBZiaEulpaga8YcDick1qXDCK0s09EJF4Iee2WAxcNwn2vlHOAvOLD3Zzgskt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原图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YwNTA4MQ==&mid=2651000988&idx=1&sn=b06b1c77cfec3cc7d227548a6fb24ec9#rd 来自古典音乐]]]
| 图像说明 = 索菲娅·穆特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63年 </p>| 出生地点 = 德国莱茵菲尔顿</p> | 国籍 = 德国</p>| 职业 = 演员</p>| 知名作品 = 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br> 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和《A大调协奏曲》等<br> }}</p>==个人简介==<big>'''索菲娅·穆特'''</big> 1963年出生,[[德国]]小提琴家。1970年、1974年两次参加在德国境内的小提琴比赛并获得重要奖项。1976年是穆特被指定次年[[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要演出者。1977年,穆特与[[[[柏林爱乐]]]]一起合作演,出从那以后,穆特经常在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厅演出,她的专集总能盘踞古典音乐排行榜。</p>
<p style="text-indent:2em;">穆特1963年生于[[德国]][[莱茵菲尔顿]],自幼天资超群,7岁就参加了德国的青少年音乐比赛并获得特别头等奖。1976年穆特13岁时,音乐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在柏林聆听了她的演奏,兴奋异常,当即决定让她参加1977年萨尔斯堡维松艺术节的演奏会,同年又让她在夏季艺术节上演出。第二年2月,穆特有幸在音乐大师卡拉扬指挥下,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协奏,演出[[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听众为她报以雷鸣股的掌声。数日后,她又在柏林音乐厅再次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和《A大调协奏曲》,并录制了她的第一张唱片。卡拉扬盛赞穆特为“自青年梅纽因之后最杰出的小提琴天才”。自此,穆特的演奏遍及世界各地,她在著名的音乐殿堂受到人们的欢呼。20余年来穆特演奏录制的唱片先后获得过国际迪斯科唱片大奖和日本东京录音学院大奖。1985年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授予穆特小提琴金交椅获得者称号,翌年穆特被授命为该院名誉研究员。</p>
<p style="text-indent:2em;">13岁获指挥大师 卡拉扬赏识并被邀与之合作,被其称为“自 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后穆特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频繁地在世界各地巡演。1990年她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穆特多次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等重要音乐节,并曾获得两项格莱美奖。她是一位典型的德奥血统的演奏家,性格热情,具有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内在个性,这使她形成了优良的演奏素质和高品位的艺术修养,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p>
<p style="text-indent:2em;">当地一家报社的编辑,穆特的两位哥哥分别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穆特一直想学小提琴,但父母似乎不太愿意,他们觉得练习小提琴会占用很多时间,“可以作为业余爱好,但是不要成为专业”。但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痴迷于小提琴时,又不忍心再去阻止。</p>
5 岁生日那天,穆特终于等到了一把作为生日礼物的小提琴,“当我得到这把小提琴时,我的志向并不是成为一个小提琴家,而只是很自然地去演奏、去练习”。</p>
 
<p style="text-indent:2em;">穆特的第一位老师是曾师从于[[卡尔·弗莱什]]的[[霍宁伯格]]。对于对音乐充满兴趣的小安妮,老师除给她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外,从不向她施加任何压力,让她尽情发挥个性。</p>
 
<p style="text-indent:2em;">1970 年,年仅7 岁的穆特在二哥的钢琴伴奏下,参加了德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她是那届参赛选手中最年幼的( 该比赛年龄跨度为6-24 岁),最终她夺得了冠军。关于这次夺冠,她说:“把练习的东西都发挥出来,就可以了。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最年轻的,可能所有的关注度当时都在音乐上吧。”</p>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次获奖引来不小的震动,各类演出邀约纷至沓来。此时,父母却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拒绝一切邀请,只为让她能正常地受教育、成长。这应该也是她艺术生涯中唯一一次比赛经历。“我那个时候完全不理解商业演出的含义,而且如果换作现在,我是父母,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小时候学小提琴并非为了成名和赚钱,而且仅仅7 岁的我那时无法独立做出选择。”</p>
 
<p style="text-indent:2em;">在7岁那年第一次获奖不久,穆特的第一位恩师霍宁伯格教授离开人世。此后,父亲为她找到了与霍宁伯格教授师出同门的小提琴大师[[亨里克·谢林]]。这位傲慢的大师,一开始根本没把穆特当回事,甚至穿着睡衣、一边修指甲一遍听她演奏。</p>
 
<p style="text-indent:2em;">但当穆特演奏完一首巴赫的《恰空》后,大师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他站起身来,走到穆特面前,以诚恳且带着几分歉意的口吻对她说:“亲爱的小姑娘,请容许我进去把服装穿戴整齐后,我们再来讨论你的演奏。”考虑到自己演出繁忙,不想耽误这位小天才的学业,谢林为穆特介绍了另一位在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执教的名师[[艾达·斯图茨基]]。正是后者教会了穆特不要单纯地模仿别人,这对她影响深远。</p>
 
==演艺经历==
 
<p style="text-indent:2em;">1976 年,穆特与哥哥一起亮相瑞士琉森音乐节,在听完她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后,时任音乐节艺术总监制的卡拉扬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兴趣。数日后,穆特再一次以《恰空》征服了[[卡拉扬]],大师喜出望外并当即邀请她参加第二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从此,卡拉扬成了穆特音乐生涯中的“保护神”。在卡拉扬的安排下,她以莫扎特“第三协奏曲”作为自己首次亮相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曲目,大获成功,这也是他们一老一少长达13 年合作的开始。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卡拉扬去世。</p>
 
<p style="text-indent:2em;">在那段时间里,卡拉扬每年邀请穆特合作5 次,每次演奏的曲目都由他亲自决定。随着穆特的成长,卡拉扬开始有意识地减少两人的合作,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的演奏家和乐团,拓宽她的视野。同时,卡拉扬也将穆特介绍到与自己有着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DG唱片公司,一起录制了[[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人的协奏曲。事实证明,卡拉扬当年的这个决定是明智的,直到现在,穆特仍是DG 的“台柱”,每张新唱片都毫无例外地叫好又叫座。</p>
 <p style="text-indent:2em;">惟独有这样一次例外。那是她与指挥家中的“怪杰”切利比达克合作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排练中,切利比达克与他指挥的慕尼黑爱乐乐团以其一贯的缓慢节奏演奏,拒绝迁就穆特的速度(众所周知,切氏与卡拉杨是一对“死对头”,而穆特又是卡拉扬一手提携的,切氏之所以会那样做,也就不难理解了),经过多次排练,仍无济于事,这时又是穆特对着这个倔老头大胆的说出了“不”字,毅然离开慕尼黑,那场音乐会被迫取消。当然这之后,她的名字自然被写上了切氏那份“黑名单”(名单上都是他永远不愿再合作的音乐家)。1985年安妮·索菲·穆特成为[https://pediainside.com/index.php?title=%E5%AE%89%E5%A6%AE%C2%B7%E7%B4%A2%E8%8F%B2%C2%B7%E7%A9%86%E7%89%B9&action=edit 皇家音乐学院]国际小提琴研究会的首任主席。</p> 
<p style="text-indent:2em;">1990年10月,穆特为英国首相演奏了一首乐曲,这首曲子是瑞士作曲家莫莱特专门为穆特写的。但是她对现代音乐的热爱是从与著名波兰作曲家柳多斯拉夫斯基的合作开始的,这位作曲家为她写了大量作品。</p>
 
<p style="text-indent:2em;">穆特的演奏曲目近年来愈趋多元,不断寻求首演的挑战,以此试图找寻到新的音乐语言。莱比锡首演波兰前卫作曲家彭德雷茨基题献给她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琉森音乐节首演俄罗斯当代女作曲家古拜杜丽娜题献的小提琴协奏曲“当下”:当代音乐是现代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过去,需要带来一些令人新鲜的东西。</p>
 
<p style="text-indent:2em;">2010~2011乐季,穆特作为纽约爱乐交响乐团的驻团音乐家,除演奏莫札特、孟德尔颂和勃拉姆斯等德奥古典曲目之外,为“延续及鼓励小提琴音乐创作的传统”,与纽约爱乐合作,首演了多部当代作曲家创作的新作。它们构筑成为穆特这张当代音乐专辑的主干。</p>
 
==社会活动==
 
<p style="text-indent:2em;">除了演奏著名的传统作品外,她也一再向她的观众介绍保留节目的新领域;室内乐和管弦乐的作品处于平等并列的位置。她利用自己的盛名为很多慈善项目筹资并资助音乐方面的后起之秀。</p>
<p style="text-indent:2em;"> 对于安妮·索菲·穆特来说,关心当代医疗和社会问题的工作有重要意义。她通过定期的慈善音乐会来支持这种关切。例如,她在2006年为哈娜和保罗·格雷柏基金会﹙Hanna und Paul Gräb Stiftung﹚、为慕尼黑以色列文化村建造犹太中心和里加的SOS儿童村进行了演奏。此外,穆特在自己每年的计划中,都要定期举办一定数量的慈善音乐会,筹集款项来支持设在美国的“艺术家反爱滋病”的组织、慕尼黑治疗癌症患者的医院、波恩的贝多芬故居和慕尼黑的现代艺术馆等等,最近一次是为帮助罗马尼亚孤儿院里的孩子们所举办的募捐音乐会。</p>
41,4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