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沈玉昌

移除 4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个人简历 == 编辑
1916年12月26日,生于[[浙江省湖州市]]。</br>
出生于[[浙江省]]
== 生平 == 编辑
1936年—1940年,成为[[浙江大学]]史地系首届本科生。</br>
1940年—1942年,从师于[[中国]]近代地貌学一代宗师叶良辅先生,获硕士学位。</br>
1987年退休。从事地理科学60年,是中国现代河流地貌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国内外杰出的地貌学家,在河流地貌、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以及应用地貌诸领域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河流地貌研究体系,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调查实践 == 编辑
沈玉昌一向主张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提高理论,再服务于实践。他身体力行,以完成国家的重大课题为己任。无论是50年代初的西南铁路选线和汉江调查,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峡和长江上游河谷地貌考察,还是全国地貌区划与地貌制图工作,沈玉昌始终坚持地貌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
== 沈玉昌成渝铁路 == 编辑
1950年7月,沈玉昌应竺可桢副院长之请,调到[[南京]]地理所工作。不久他便欣然参加西南铁路选线工作。沈玉昌回忆说,“当时去西南的共4人,我和孙承烈一组,负责隆一筑线;陈吉余和邓静中一组,负责湘黔线。一个地貌,一个经济地理,相互配合得好,任务也完成得好,深受西南铁路工程局的欢迎”。?
接着,沈玉昌又应邀察勘成渝铁路。当时成渝铁路已进入施工阶段,一些地段出现的问题很多,急待处理。沈玉昌和工程指挥部密切配合,以其扎实的地质、地貌知识,解决了永川大滑坡和黄鳝溪简阳桥等一系列工程地貌问题,受到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的表彰。沈玉昌撰写的“川黔之间的地形与铁路建设”一文对中国工程地貌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介绍 == 编辑
汉江—长江—黄河
回顾1952—1962年的工作时,沈玉昌说:“我主要做了两件事。一项汉江调查,一项三峡和长江上游河谷地貌考察。黄河的工作只开了个头,没有做完。”沈玉昌对前两项工作是满意的,完成了国家的重大任务,撰写了《汉江流域地理调查报告(自然地理部分)》和《长江上游河谷地貌》两部专着。
60年代初,长江的考察工作刚结束,沈玉昌便着手研究黄河。他一面组织力量,在地貌室设立渭河和黄土地貌两个研究组,一面亲自参加从陕西府谷至黄河口的地貌调查。“可是”,沈玉昌十分遗憾地叹了口气说,“‘文革’中断了我的研究工作,使我至今欠着黄河一笔难以偿还的债”。
== 地貌区划 == 编辑
1955年,
沈玉昌构造地貌类型
为了给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资料,沈玉昌于1963—1965年组织地貌室的主要力量编制1/50万黄淮海平原地貌图。他满腔热情投身黄河两岸的考察,拟订图例系统、撰写说明书,决心为改变黄淮海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作贡献。然而,1966年使这项工作中断了。所幸的是,黄淮海平原地貌图的蓝图已被华北六省市广泛应用。经过地貌室近几年的努力,这幅图终于在1985年修改出版了。
== 治学严谨 == 编辑
沈玉昌以治学严谨、对事业对极端认真负责,而深受大家的尊敬。他常说,科学的认识,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工作稍有不慎,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 沈玉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 编辑
先生以参加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为荣,同时又一直担心自己所作的结论是否附合实际。1975年,三峡前期工程上马,他欣然应邀到现场考察、会商。10多年来地质队和水文队在三峡地区做了详细的勘察,结论与沈玉昌的一致。他才稍稍放下了心。
理论上的探索,沈玉昌也是一丝不苟。1961年,他着手总结长江上游的工作时,发现金沙江袭夺问题仍是个悬案。这是中外学者长期争论的涉及长江发育的一个大问题,不容回避。沈玉昌说,他当时是赞同“袭夺说”的,但感到证据尚不充分,所以决定再去云南调查。经过详细的调查,沈玉昌的认识反了个过。许多证据证明,石鼓附近不存在袭夺弯,“长江第一弯”是适应断裂构造发育的河谷。洪文村至剑川之间的宽谷也不是金沙江古道,长江由此经漾濞江入澜沧江更不可能。据此,沈玉昌撰写了“滇西金沙江袭夺问题的新探讨”一文。他的这种大胆探索的治学精神无疑是值得称颂和学习的。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