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五月天
,無編輯摘要
'''五月天'''({{lang-en|MayDay}})<ref>[https://stars.udn.com/star/story/10092/2369713 完全揭露 五月天讓人著迷的十個秘密 - 聯合新聞網 噓!星聞] |date=2017-03-28 }}</ref><ref>[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7318 看見夢想殘酷的一面...五月天走在「歧路」上的掙扎 ... - 商業周刊]</ref>是[[臺灣]]的[[樂團]],由主唱[[陳信宏|阿信]]([[陳信宏]])、團長暨吉他手[[溫尚翊|怪獸]]([[溫尚翊]])、貝斯手[[蔡昇晏|瑪莎]]([[蔡昇晏]])、吉他手[[石錦航|石頭]]([[石錦航]])和鼓手[[劉冠佑|冠佑]]([[劉冠佑]])共五人組成;除冠佑外,其餘四人皆畢業自[[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立師大附中]],1999年發行第一張唱片前換過鼓手,冠佑在那時加入。樂團前身為「So Band」樂團,於1997年3月29日改為現名,其名稱取自瑪莎在[[BBS]]的代號「MayDay」,8787
[[ File: 五月天Mayday.jpg |thumb|300px| 五月天 <br> [https://kairos.news/19208 原圖鏈接] ]]
==樂團成長歷程==
1997年3月29日,「五月天」樂團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次亮相,對著台下100多名觀眾表演30分鐘,初登場後,主唱阿信、團長兼吉他手怪獸、貝斯手瑪莎、吉他手石頭和鼓手冠佑五人迅速走紅。
1999年發行首張專輯「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
2017年3月29日,「五月天」再度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舉辦免費演唱會,與現場超過3.5 萬歌迷共度20週年紀念。Youtube直播最高達36萬人同時觀看。在中國社交網站微博上,#五月天20週年#的標籤登上實時熱搜榜第三名,共有1.3億人次閲讀量。
===樂團興起背景及原因===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李明璁]],研究流行文化,在大學開設「音樂社會學」課程,對BBC中文網分析「五月天」的興起背景,以及歷久不衰的原因:
「五月天」樂團興起的背景──90年代末期,大學內組樂團的風潮正炙,「年輕人渴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表達對青春、人生、社會、人際關係的想法。」
在這波「獨立音樂」浪潮下,傳統由大唱片公司主導的,經過市場調研、「量身訂做偶像」的流行音樂商業模式受到衝擊。「很專注的自己寫歌、自己唱歌、自己表演」獨立樂團興起,五月天、陳綺貞都是這波浪潮中冒起,目前仍活躍的知名藝人。
1997年初登場後,主唱阿信、團長兼吉他手怪獸、貝斯手瑪莎、吉他手石頭和鼓手冠佑五人迅速走紅。
五月天成名的20年來,台灣經歷過三次政黨輪替,但青年人處境仍然艱難──薪資低、工時長,理想不斷失落,因此需要不斷裝備勇氣,而不僅是[[台灣]],[[香港]]、[[中國]]、華語文化圈的年輕人,都可以在五月天的歌中找到認同。「每個世代都透過五月天的歌和自己喊話:『雖然現實不如意、年華老去,但我挺住、要堅持、要有夢』。」
李明璁在BBC採訪時多次強調「沒有現場表演,就沒有今天的五月天。」,雖然無法在每一張專輯中看到「五月天」音樂上「實驗性的跳躍」,但特別是自2010年後的演唱會舞台效果,「五月天」不停創新,實驗性地將音樂和科技跨界融合,不斷為歌迷帶來驚喜。
唱片行業在千禧年開始面對數位化的衝擊,賣唱片不再是唱片公司主要獲利來源,取而代之的是演唱會所創造出的巨大收益,以及歌迷在現場表演中對樂團建立起的強大認同感。<ref name="BBC">{{cite web |url=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39440506 | title= 台灣樂團「五月天」成軍20週年演唱會搖滾兩岸三地 | language=zh | date=2017-03-30 | publisher=BBC中文網 | author=劉子維 | accessdate=2019-01-24}}</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