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File:论语《微子·第十八·共十一章》原文及解读.jpg|thumb|350px|right|[ http://n.sinaimg.cn/sinacn12/126/w640h286/20180506/3e9c-hacuuvt9217578.jpg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91117054_17cf0b4fe001006s8d.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 原文 ==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译】 ==  微子走了,箕子做了奴隶,比干因劝告而被处死。孔子说:“殷代有三个仁人。” == 【注】 == 《朱注》杨氏曰:此三人者,各得其本心,故同谓之仁。 == 【记】 == 均因殷纣王“无道”,或出走,或被杀,或被贬为奴隶。“仁”和“仁者”不一定得好运好报,古今同然。然而“福”、“德”如何统一?这个“至善”在哪里?既不能如康德道德的神学那样归之于上帝,那么只能求统一于子孙不断的人类总体了。详见拙作《哲学探寻录》。 == 原文 ==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译】 == 柳下惠做司法官,三次被免职。有人说:“你为什么不走?”他说:“以正当的行为来办事,到哪里去不都要多次被免职?如果以不正当的行为来办事,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 == 【注】 == 《集释》《集解》孔曰:士师,典狱之官。 == 【记】 ==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鲁、卫之政,兄弟也。“到处都一样”,不如就在自己家乡干。 == 原文 ==
论语《微 齐景公待孔 ·第十八·共十一章》原文及解读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    《朱注》杨氏曰:此三人者,各得其本心,故同谓之仁。==
  【记】均因殷纣王 齐景公关于对待孔子的规格说: 无道” 像对待季氏那样 或出走 我做不到 或被杀,或被贬为奴隶 可以用介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 “仁 又说: 仁者” 我老了, 一定得好运好报,古今同然 能用他了 然而“福”、“德”如何统一?这个“至善 在哪里?既不能如康德道德的神学那样归之于上帝,那么只能求统一于 孙不断的人类总体 就离开 。详见拙作《哲学探寻录》
==   18.2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注】 ==
  【译】柳下惠做司法官 《集释》《史记·世家》:……齐大夫欲害孔子 三次被免职 孔子闻之 有人说 景公曰 :“ 你为什么不走? 吾老矣,弗能用也。 他说:“以正当的 孔子遂 为来办事 到哪里去不都要多次被免职?如果以不正当的行为来办事,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反乎鲁。
==    《集释》《集解》孔曰:士师,典狱之官。==
  【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鲁、卫之政,兄弟 孔子 要讲价钱和身份的 。“ 到处都一样 美玉 ,不如就在自己家乡干 宜有善价
== 原文 ==   18.3  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 人归女乐 则吾不能;以 孟之间待 桓子受 。”曰:“吾老矣 三日 能用也。” 朝, 孔子行。
==    【译】 齐景公关于对待孔子的规格说:“像对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可以用介乎季氏、孟氏之间的待遇。”又说:“我老了,不能用他了。”孔子就离开了。==
  【注】《集释》《史记·世家》:…… 大夫欲害孔 国人送来歌舞女妓,季桓 接受了 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 三天不上朝办事 弗能用也。” 孔子 遂行,反乎鲁 就离开了
==    孔子也要讲价钱和身份的。“美玉”宜有善价。==
  18.4 齐人归 《朱注》尹氏曰:受 女乐 而怠于政事如此 季桓子受之 其简贤弃礼 三日 朝,孔 足与有为可知矣。夫 所以 也,所谓见机而作
==    齐国人送来歌舞女妓,季桓子接受了,三天不上朝办事,孔子就离开了。==
  【注】《朱注》尹氏曰:受女乐 这是知其不可 怠于政 不为,就走。并非事 如此 处处均知其不可而为之,那就反成乡愿了 其简贤弃礼 毫厘之差 千里之失。“仁”、“知” 足与有为 知矣。夫子所以行也,所谓见机而作 偏废
== 原文 ==   【记】这是知其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 不可 而不为 就走 来者犹可追 并非事事处处均知其不可 为之 那就反成乡愿了,毫厘 已而!今 差,千里之失。“仁”、“知 从政者殆而! 不可偏废。
  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 下,欲与 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辟之 已而!今 不得与 从政者殆而!”言。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 ==
  【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说:“凤凰啊,凤凰。为什么德行会这么衰落!过去的不用说了,未来的还来得及。算啦,算啦。今天搞政治的实在是不行啊。”
   孔子下车,想与他谈谈。他却很快避开,孔子没能与他谈。
==    【注】 《朱注》:凤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接舆以比孔子而讥其不能隐,为德衰也。来者可追,言及今尚可隐去。==
  【记】“接舆”也 《朱注》:凤 解说并非人名 道则见,无道则隐 而是 舆以比 孔子 的车子。总之,歌词意思是说事 而讥其 可为,政治危险,还是退 隐, 不必 此栖栖惶惶,四处奔走了 德衰也 来者 见道家早于孔子 早有 言及今尚可 者了
== 【记】 == “接舆”也有解说并非人名,而是接过孔子的车子。总之,歌词意思是说事不可为,政治危险,还是退隐,不必为此栖栖惶惶,四处奔走了。可见道家早于孔子,早有隐者了。 == 原文 ==   18.6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译】 ==  长沮、桀溺并肩耕作,孔子走过他们,要子路去问过河的渡口。
  长沮问:“你为谁赶车?”
  长沮说:“那他知道渡口嘛。”
 
论语《微子·第十八·共十一章》原文及解读
  子路又问桀溺。
  此种态度常发之于情感感叹,如《论语》此章。可见,孔子之情不同隐者之情。此不同固基于对局势认识的不同和道德理想的不同,因之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而怀有不同之生活感情。可见,情无本体,各自建本体。孔子所建本体为“仁”,即此情(“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之提升,所以“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与其说是某种理论论证,不如说融理入情的深沉感喟。此亦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意,人类本体之存在、延续乃绝对律令之道德意志所由出,一切使命感(mission)、义务感(duty)均来自此,是也。
  救世之宗教、哲学甚多,有的强调救灵魂甚至以入黑暗、求苦难、舍肉身、得痛楚为得救;有的先救灵魂再救肉体,以救前者为必要条件;孔学似有不同,至少肉体、灵魂并重,故“解民倒悬”、“救民水火”,先自救灵魂,复救民肉体,再益之教育,此亦救灵魂之事。儒学并不仅是宗教教义而兼有政治性格,此中国所谓“哲学史”总包含政治思想之由来。<ref>[https://www.vrrw.net/wx/27358.html 论语《微子·第十八·共十一章》原文及解读]</ref>
== 孔子 ==
27,00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