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6
次編輯
變更
臺南神社
,'''臺南神社'''設立於[[大正]]12年(西元1923年),為[[臺灣]][[臺南市 (州轄市)|臺南市]][[南門町 (臺南市)|南門町]](今[[臺南市]][[中西區 (臺南市)|中西區]])的[[神社]],神苑還包含了1901年設立的御遺跡所。臺南神社主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台灣的唯二[[官幣社]]之一,社格僅次於[[臺灣神宮]]。臺南神社在二戰後廢社,改做臺南[[忠烈祠 (臺灣)|忠烈祠]],神社建築於民國五十八年(1969年)拆除,現址為[[臺南市美術館]]2館(內苑)及[[臺南市中西區忠義國民小學|忠義國小]](外苑)。
== 歷史 ==
臺南神社所在的古地名為'''檨仔林'''([[芒果]]林之意),原為臺南豪族[[吳汝祥]]之宅邸「'''宜秋山館'''」,於1901年先作為'''北白川宮親王御遺跡所'''及'''臺南博物館''',1922年在御遺跡所東側新建神社、1923年完工(同年10月28日鎮座)、1925年10月31日列為官幣中社。戰後改神社為[[忠烈祠]],1969年神社建築本體遭拆除改為體育館,1991年改為公十一停車場,2019年原址之上[[臺南市美術館]]2館落成。神社外苑現為忠義國小,近年鄰近之忠義國小改建校舍發掘部分殘蹟,如神社之石橋(戰後賦名成功橋),並已完成修復。
===草創初期===
====御遺跡所 (1901)====
1895年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奉[[明治天皇]]之命率領[[近衛師團]]來接收臺灣,其在1895年5月29日於[[澳底]]登陸台灣,但之後在臺人激烈抗爭之下發生了[[乙未戰爭]]。其一行人一路南下,行經基隆、台北、新竹、彰化等地,途中因戰事和衛生不適應等因素,許多人已戰死或病倒。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10月18日抵達[[後壁區|後壁]][[安溪寮 (臺南市)|安溪寮]]時,已有輕微感冒和發燒,之後在10月20日抵達灣裡([[善化區|善化]]),在10月21日抵達大目降([[新化區|新化]]),並在10月22日被擔架抬著從[[迎春門 (臺南市)|大東門]]進入[[臺灣府城|台南城]],居住在安海街的[[臺南安海街御舍營所址|張紹芬宅邸]],並在此與分別自[[布袋港|布袋]]、[[枋寮鄉|枋寮]]登陸台灣的[[伏見宮貞愛親王]]、[[乃木希典]]會合見面。在日軍進入台南市區後,莊雅橋街豪商[[吳汝祥]]之邸「宜秋山館」作為近衛師團司令部,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隔日10月23日移住此處,並在10月28日去世於宜秋山館宅第南側的廂房,死因據官方記載為[[瘧疾]](也有一說在新竹牛埔山即去世),其靈柩於隔日由{{link-jp|西京丸|西京丸}}在[[吉野號防護巡洋艦|軍艦吉野]]的護航下自[[安平]]送回日本。
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去世後,台灣總督府便計畫設立官幣社以紀念能久親王。1896年1月,[[貴族院]]通過了用國費在台灣建立神社的建議案。1897年9月,[[臺灣總督]]乃木希典設置了「故北白川宮殿下神殿建設取調委員會」,以調查[[臺灣神社]]的建設地點,在調查台南、基隆和台北三地後,最後選定在臺北[[圓山]]設立臺灣神社。至於在台南,則是由市民關善次郎作為代表向[[臺南縣 (日治時期)|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提出保存御遺跡,故由[[臺南縣 (日治時期)|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和[[臺灣守備混成旅團|混成第三旅團]]長高井敬義於1899年11月向總督府提出了「御遺跡所保存工事」。1900年3月,磯貝靜藏委託技師河野市次郎和技手明田藤吉修繕北白川宮親王的「御寢室」以盡量保持舊貌地修繕,並增設瑞籬和拜殿、手水屋、敷石等設施,並保留北白川宮親王用過的鐵製西洋式御寢臺(宜秋山館既有)、竹製擔架、藺蓆、毛布、木製支那式寢臺(彰化駐營時使用)。宜秋山館在整修後仍作為旅團司令部,部分空間則內定規劃作為博物館。
御遺跡所(今府前路與永福路交叉口,今里民活動中心)的整體工程則是在1901年1月經許可徵收土地和民房,在同年7月7日動工,同年12月24日完工,隔日舉行落成式。御遺跡所在1902年1月改由臺灣神社管理,作為「臺灣神社臺南御遺跡所」(根據1907年《臺南及安平市街圖》,臺南的北白川宮御遺跡所也標有臺灣神社的名稱),並配置兩名神職人員常駐。同年2月26日舉行御遺跡所工事竣工奉告祭。據1901年5月30日《[[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的報導,御遺跡所工程原來準備進口[[厦门市|廈門]]杉木,但因經費過高改用阿里山木,但經費還是超出500圓,因此包辦本項工程的日本人關善次郎自己出錢彌補差額,並選派臺南縣殖產課員及嘉義[[辦務署]]三課員初型採辦,並召用日本本土木匠二名,並預定1901年8月中完工。
擴建後神殿在原北白川宮親王寢殿南側建有靈門、拜殿、神門、手水舍、鳥居、石燈籠、圍籬。整體配置軸線為南北向,面向今府前路。而在御遺跡所完工前,北白川宮親王的遺孀{{link-jp|能久親王妃富子|能久親王妃富子}}在同年11月造訪了此處,當時御寢室以整修完成,根據臺灣日日新報的記載,宮妃由正門之「神門」進來,通過正在建造中的「拜殿」旁邊,而由「靈門」到達「寢殿」,然後到了博物館略事休息。
另外,原設置在[[拱辰門 (臺南市)|大北門]]外[[臺灣守備隊|臺灣第二守備隊]]練兵場的「忠魂碑」於1903年遷至御遺跡所東側,使原在此處的[[檨仔林朝興宮]]遭拆除,而神像則安祀在附近民宅(臺南市丙檨仔林街340番地)。
==== 臺南博物館 (1902-1922) ====
臺南博物館的建築為吳汝祥所捐獻的閩南式宅第建築宜秋山館之部分空間,博物館展示民情畫作、動植物標本、原住民器具及工藝品等展品,為免費參觀。博物館位於御遺跡所北側,大門入口位於西側(面臨今永福路)。其南側廂房為御遺跡所,宅第部分經整修後做為臺南博物館,在1902年2月26開館,其館藏包含了1899年開設在北勢街的的台南縣物產陳列館的展品,後因台南縣物產陳列館在1901年9月關閉,其展品全部移至位在御遺跡所的臺南博物館展示。在1922年,因興建臺南神社,臺南博物館遷至[[幸町 (台南市)|幸町]]一丁目6番地([[原臺南州廳|臺南州廳]]東側)的「[[兩廣會館 (臺南)|兩廣會館]]」(今[[國立臺灣文學館]]旁[[南門路 (台南市)|南門路]]東側民宅址)重新開館。1923年4月,臺南博物館劃分為「教育博物館」及「商品陳列館」。1927年,新的商品陳列館成立(今[[中山路 (臺南市)|中山路]][[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址),兩廣會館原地成為「臺南州立教育博物館」。
1901年(明治34年)臺灣日日新報連載有關臺南縣博物館消息,5月2日:「故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保存地博物館豫定蒐集陳列物品,包括各種內地品、西洋品和本島品等各種、本年經費額中少許用作移置北勢街物品陳列所幾部」;5月30日「臺南所奉故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之處,工事尚在經營之際,其博物館略將告成」;7月18日:「北白川宮殿下御遺跡地內設立博物館一事,新築工事已經著手,不日即可竣工。落成後將收藏陳列教育殖產、古器物、藝術品等」;9月30日漢文版:「臺南縣擬開博物館,卜地於故北川宮殿下遺跡之徬脩築館舍,即從前第三旅團司令部事務室始湧之屋宇。今已大加修繕,其工程殆將告竣,準備開館一切事宜。但該館開館經費無著,經當局審議後乃從本年度教育經費中,以一千二百圓教育用品購入費充作開館費,此外以一千七百餘圓,總計三千餘圓,並編成臺南縣博物館規程和圖書記錄閱覽規程。」臺南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在1901年11月時由於「廢縣置廳」,將台灣劃為20廳,曾有一段時間為臺灣總督府直接管轄,甚至比1908年成立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早了七年。
===臺南神社===
==== 神社設立 (1923) ====
1918年10月,由田村武七、[[佐佐木紀綱]]、[[越智寅一]]、里見四郎、[[許廷光]]、[[陳鴻鳴]]、[[楊鵬博]]等人向台灣總督府陳情設立祭祀能久親王的專祠;在1919年7月由[[臺南新報]]社長[[富地近思]]等人開始了神社建立募款活動;同年10月,提出神社建立申請書,社號為「台南神社」,祭神為能久親王,並在1920年3月經總督府通過,並由[[臺灣總督府土木局]]技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總督府徵收土地及地方官民集資後,在御遺跡所東側興建神社,臺南神社在1920年9月動工。[[昭和天皇|裕仁皇太子]]曾在神社完工前的1923年4月造訪此處,並手植了一棵榕樹。1923年6月,台南神社竣工,1923年10月28日舉行鎮座式,並由北白川宮家奉納了一付由備前康光製作的[[太刀]],臺南神社工程總花費256,875圓(含土地徵收費6萬圓),祭神為北白宮能久親王,例忌日為能久親王之忌日──10月28日。台南神社占地約六千坪,包含了本殿、拜殿、手水舍、社務所、中門、倉庫等設施,材料皆使用阿里山或[[八仙山林場|八仙山]]產的檜木,並設有兩座鳥居,神社入口鳥居為鋼筋混凝土造,拜殿前鳥居為木造,社務所和神職宿舍則是由御遺跡所既有建物移築而來。
1923年,法人團體台南公館([[原臺南公會堂|臺南公會堂]]前身)解散,其剩餘的基金便用來製作一座神馬並捐獻予臺南神社;此神馬是由大阪今村銅器鑄造所製作。1924年3月,臺南消防組捐獻了另一座神馬。
==== 列格為官幣中社 (1925) ====
在臺南神社建設時,日本[[內務省]]神社調查會基於「一神一[[近代社格制度|官幣社]]主義」,因能久親王已是官幣大社台灣神社的祭神,其無法再作為其他官幣社的祭神,故台南神社的社格在鎮座時僅為「無格社」。台灣當局在此後仍期望台南神社能列格為官幣社,臺南州知事[[吉岡荒造]]在1923年7月向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提出官幣中社列格申請。台灣總督府的總務長官及內務局長亦多次向日本中央交涉討論聲列格之事,但礙於內規而仍無結果。直到新總督[[伊澤多喜男]]在1924年9月上任,地方再次向總督府提出列格申請,而總督於1925年5月再由向總理大臣提出列格申請,甚至親赴東京說明台南神社列格之緣由。同年10月22日,內務省神社調查會通過了臺南神社列格案。大正14年(1925年)10月31日的[[天長節 (日本)|天長節]]當日,台南神社列格為「官幣中社」。於同年11月25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擔任敕使舉行列格奉告祭。臺南神社列格後,北白川宮家獻納了能久親王相片、御筆「堅苦」兩字之書法、蚊帳、軍用行李、正帽、正衣袴、肩章、飾帶等物品。於1933年,[[愛國婦人會]]臺南支部為了紀念臺南神社設立十周年,募款在臺南神社社務所西側新建一大型[[神樂]]殿;1934年5月,臺南神社神樂殿竣工。
==== 外苑擴建 (1936) ====
在臺南神社設立之時,原計畫設置廣大的神苑,但囿於經費而未實現。在1933年台南神社設立十周年之際,當局便決定擴建台南神社外苑,使多年來對神社外苑擴建的討論得以實現,並組成了「官幣中社臺南神社奉贊會」,由總督[[中川健藏]]擔任名譽顧問,台南州知事[[今川淵]]擔任會長。 外苑將向東延伸到[[臺南孔子廟]]的範圍,且須徵收部分民有地及建築。神苑擴建預算約35萬圓,其中20萬圓由台南州、市補助,其餘由大眾捐款募資。為了外苑擴建,需徵收11,065坪土地,其中民有地約4,500坪,孔廟的地約3,800坪。神苑土地在1935年3月徵收完成,而外苑擴張工程分為兩期,第一期在1935年9月13日舉行地鎮祭動工,第二期工程由[[文部省]]神社局委託著名造園家{{link-jp|本郷高徳|本郷高徳}}設計,並由臺南州下的各青年團從事奉仕事業參與興建,外苑還包含了1936年2月動工的[[臺南武德殿]]。1936年10月24日,台南神社舉行神苑落成奉告祭,並在神苑內新落成的臺南武德殿舉行臺南神社神苑落成奉納武道大會的劍道和柔道比賽。另外,台南神社東側的末廣公學校因校舍不敷使用,已自1929年逐漸在[[桶盤淺]]興建新校舍(今[[臺南市中西區進學國民小學|進學國小]]址),並在1932年9月全部完工。在外苑完工後,於1937年5月,在神社外苑西南角新設了休憩所,並設有廁所、洗臉台等設施以便參拜者使用及休息。轉任臺北州知事的今川淵在1936年9月向臺南神社捐獻了一座「神苑碑」。1937年4月,台南市木材商佐佐木紀綱和越智鐵工所的越智寅一向臺南神社捐獻了一座[[花崗岩]]製的鳥居,以代替拜殿前木造的第三鳥居。此鳥居委託[[山口縣]]的石匠中村藤兵衛製作,並經貨船臺東丸於3月28日運送製[[安平運河]]船溜(今[[河樂廣場]])。
此時的臺南神社佔地遼闊,整體配置軸線為東西向,神社內苑入口位於東側(今忠義路上)。神社內苑的範圍大約為現今的臺南美術館,為傳統日本神社的建築,包含鳥居、石燈籠、石獅、駿馬、社務所、拜殿、本殿等,其中本殿的建築為神明造形式。外苑則大約位於現今的忠義國小校內,內佈置日式風格的庭園造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忠烈祠 (1946-1969)及學校 (1946-)====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南神社於1946年改為忠烈祠,入口的鳥居改為刻著「浩氣千秋」四個大字之牌坊;1952年,[[中國青年救國團|救國團]]駐進內苑右側。臺南神社外苑則在1946年改建為「臺南市立中學」(今[[臺南市立大成國民中學|大成國中]]前身);於1953年因臺南市立中學的校地不敷使用,故與逢甲國民學校換地,而逢甲國民學校同時改名為「忠義國民學校」,即今[[臺南市中西區忠義國民小學|忠義國小]],原有的外苑造景因學校擴建而逐漸拆除。
臺南忠烈祠持續地使用至1969年後,忠烈祠遷移至[[健康路 (台南市)|健康路]]體育公園東北角,名為「國民革命忠烈祠」,原忠烈祠改建為體育館。
==== 實踐堂 (1955-)及體育館 (1970-1991) ====
原御遺跡所在1955年被拆除改建為成大建築系教授[[金長銘]]設計的[[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台南市黨部(實踐堂)。實踐堂在1995年移交予市政府,在2010年改作為永福、小西、三民里聯合活動中心至今。忠烈祠在遷出後,由當年的市長[[林錫山]]將其改建成市立體育館,而原臺南神社建築則被拆除,體育館在1970年完工。
====公園及停車場 (1991-2015)====
1991年7月體育館由市長[[施明正|施治明]]下令拆除,依都市計畫第11號公園改建為公園及地下停車場。被拆除後的臺南神社僅留有少許遺跡及物件,包含與忠烈祠一同搬遷的銅馬與狛犬,以及位於忠義國小內的臺南神社社務所、成功泉、武德殿。2005年7月1日武德殿進行整修工程時,發掘昔日神社外苑所遺留之拱型橋乙座,並刻有「成功橋」三字,題名者為臺南市立中學校長楊德鈞之名。稍後市政府稍加變更設計,保留橋面並恢復昔日成功溪原貌。
====美術館 (2019-)====
位於臺南神社原址的停車場在2011年被選定作為臺南市立美術館館址,其在2015年動工,2019年完工,為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的為台南市立美術館2館。
== 祭典 ==
臺南神社的例祭是在10月28日,此外尚有以下的祭典:
{|class=wikitable
|-
!祭典名!!日期
|-
|歲旦祭||1月1日
|-
|{{link-jp|元始祭|元始祭}}||1月3日
|-
|[[紀元節]]||2月11日
|-
|祈年祭||2月17日
|-
|春季皇靈祭遙拜||春分
|-
|祭神御靈誕生日祭||4月1日
|-
|[[神武天皇]]祭遙拜||4月3日
|-
|祭神宇品御出發日祭||4月10日
|-
|[[天皇誕生日|天長節]]||4月29日
|-
|同澳底御上陸日祭||5月31日
|-
|基隆御占領日祭||6月3日
|-
|臺北御入城日祭||6月11日
|-
|始政紀念祭||6月17日
|-
|{{link-jp|大祓|大祓}}祭||6月30日
|-
|明治天皇祭遙拜||7月30日
|-
|南勢山御露營日祭||8月8日
|-
|彰化御入城日祭||8月28日
|-
|秋祭皇靈祭遙拜||秋分
|-
|嘉義御入城日祭||10月9日
|-
|{{link-jp|神嘗祭|神嘗祭}}遙拜||10月17日
|-
|臺南御入城日祭||10月22日
|-
|御鎮座祭||10月28日
|-
|{{link-jp|新嘗祭|新嘗祭}}
|11月23日
|-
|大祓祭||12月31日
|-
|除夜祭||12月31日
|-
|}
另外每月1日與15日會舉辦小祭,每月28日會舉辦月次祭。
== 神職人員 ==
臺南神社在升格為官幣中社前,其神職人員由臺灣神社分派兼任。
{| class="wikitable"
!姓名
!任期
!籍貫
!備註
|-
| colspan="4" |'''臺灣神社臺南御遺跡所主典 (由臺灣神社主典兼任)'''
|-
|鈴村讓
|1902-1914
|[[爱媛县|愛媛]]
|
|-
|細谷十二郎
|1914-1917
|[[三重县|三重]]
|
|-
|室井常磐
|1917-1920
|[[福岛县|福島]]
|
|-
|鈴村讓
|1920-1923
|愛媛
|
|-
| colspan="4" |'''臺南神社宮司'''
|-
|鈴村讓
|1923-1925
|愛媛
|1923年10月兼任台南神社社掌
1925年10月兼任台南神社彌宜<ref name=":3">{{Cite web|title=〔官幣大社台灣神社主典兼官幣中社台南神社禰宜〕鈴村讓(台南神社宮司被仰付)|url=|accessdate=|author=|date=1926|format=|publisher=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language=}}</ref>
|-
|山口透
|1925-1926
|[[福井縣|福井]]
|由臺灣神社宮司兼任
|-
|鈴村讓
|1926-1927
|愛媛
|<ref name=":3" /><ref name=":7">{{Cite news|url=|title=鈴村宮司退職 二十一日內地へ|author=|date=1927-01-20|work=臺灣日日新報|publisher=臺灣日日新報社|accessdate=|language=|format=}}</ref>
|-
|松本賴光
|1927-1945
|愛媛
|原任臺灣神社主典<ref name=":7" />
|}
== 皇族參拜 ==
臺南神社及御遺跡所為能久親王在臺重要的御遺跡地,故亦為日本皇族來臺視察的重要地點之一。
==現存設施==
===臺南神社休憩所 ===
臺南神社事務所與武德殿一樣為鋼筋混凝土製的仿木構建築,坐南朝北,一層樓高。進入民國時期後曾做為忠義國小校長宿舍與忠義國小附設幼稚園校舍,現在則是忠義國小的圖書館。其在2004年3月17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須釐清事務所與社務所不同,日本神社社務所一般配置於神社內苑左前方(面對神社時則為右前方),且昭和11年(1936年)8月14日的《臺灣日日新報》曾報導,臺南神社將於神社外苑西南角建造休憩所,故此建築並非是社務所。
===臺南武德殿===
昭和十一年(1936年),臺南神社外苑東北角興建武德殿,設計者為台南州廳土木課營繕係,緊鄰臺南孔廟,10月24日與神社外苑同時舉行落成典禮。二次大戰後,改為臺南市立中學與忠義國小的禮堂,於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6月26日被指定為市定古蹟。
===成功橋、成功溪、成功泉===
忠義國小內現稱成功橋、成功溪、成功泉的設施,為當時台南神社外苑的造景之一,而成功溪的溪原河道為清領時代[[福安坑溪]]北源,今日成功溪、成功泉之源頭則為臺南孔廟的[[镇海文庙|泮池]]。成功泉為花崗石造的水泉座,外觀刻有「成功泉」三字,應為二戰後所刻。
===炸彈模型===
忠義國小操場府前路旁的炸彈模型,根據昭和15年(1940年)10月16日的《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是台灣的海軍軍人(軍屬)及在鄉海軍將為了慶祝[[皇纪|皇紀]]二千六百年(1941年),向臺灣神社、[[建功神社]]、[[基隆神社]]、[[新竹神社]]、[[臺中神社]]、臺南神社、[[高雄神社]]、[[花蓮港神社]]、[[臺東神社]]、[[澎湖神社]]等十座神社奉獻了一百五十[[瓩]]之模型爆彈,其在10月14日已運抵[[高雄港]],炸彈由[[馬公要港部]]工作部所製造。
=== 狛犬 ===
臺南神社有各一對石造及青銅製的狛犬,石造狛犬是1902年2月16日由植木儀三郎奉納,青銅製狛犬則是在1921年4月20日由東京大相撲協會出羽海組合獻納。前者現位於[[延平郡王祠]],後者現位於健康路的臺南忠烈祠。
=== 忠魂碑 ===
由臺南縣知事磯貝靜藏所立的忠魂碑最初位於大北門外的練兵場,約在1903年移到御遺跡所東側。忠魂碑後來在臺南神社新建之際,約在1921年又移至[[台南公園]]西北角的大榕樹下。在1930年代,地方認為忠魂碑所在的位置常會有鳥糞、垃圾和兒童遊玩,有失忠魂碑應有的莊嚴,應移至別處設立,而此事也促成了1941年在[[臺南州國民道場]]設立忠靈塔。
此忠魂碑在2009年在台南公園中被發現,現由臺南文化資產管理處保管。
=== 鳥居 ===
台南神社的其中一座鳥居似乎在二戰後移到了目前延平郡王祠,據黃串條回憶,其在約1947年的參與的[[臺南神社]]鳥居搬遷工程中,將台南神社的其中一附鳥居搬至延平郡王祠的三川門前。
== 其他 ==
=== 大宮町 ===
臺南市在1919年實施[[町名改正]]時,御遺跡所西側(今永福路二段一帶)被改為「[[大宮町 (臺南市)|大宮町]]」,分為一至四丁目。台南神社的地址是南門町二丁目1番地,神苑位於南門町和[[末廣町 (臺南市)|末廣町]]之間。
=== 銅馬拆除事件 ===
原屬臺南神社的一對銅馬,在1970年左右被遷到新的忠烈祠展示,後來在2009年時遭到拆除。據臺南市政府民政局的說法,由於忠烈祠並非指定古蹟,所以銅馬也非古物,而且銅馬由來無資料可查。此外民政局表示西側銅馬遭[[颱風莫拉克 (2009年)|颱風]]吹倒的大樹壓壞後,為顧及安全與景觀,所以將兩隻銅馬都一起拆除,而詢問廠商後,得到兩匹馬均非銅質且無法修復的答覆,遂委由廠商處理。
對此文化界對民政局的說法與做法感到不滿且提出質疑,指出據《臺灣日日新報》記載,該對銅馬是消防組所捐贈,由日本運來臺灣,後來臺南神社改成的忠烈祠遷到健康路現址石,一起遷移過去。劉阿蘇《文獻拾穗》〈臺南神社前青銅馬不見了〉一文認為即使該銅馬未被正式指定成古物或其他文化資產,但也存在將近百年,豈無該保存、重視之理。而對於這些批評,民政局表示之後會清查轄下年代久遠的財產查,並和文化局合作共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