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颖

增加 1,40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相和歌》选自《铜雀伎》的片段,此为盘鼓舞,于汉代最为流行。轻纱罗裙的少女怀着迎接春神的喜悦,和鼓和乐、载歌载舞。
 
==《铜雀伎》==
 
是孙颖虚构的一个故事,又非随意杜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一生雄才大略,铜雀台上,留下一代枭雄诸多佳话。但曹操去世前,命令铜雀伎一律留在铜雀台,仍如他生前一样,为他献歌献舞,这对于铜雀台上的歌舞艺人,无异“活殉”。此外,汉代又是乐舞伎升腾发迹的黄金时代,卑贱出身而位列后妃的有好几位,如[[戚夫人]]、[[赵飞燕]]、[[卫子夫]]等,包括曹操的正妻卞皇后,备极尊崇。这个史实,为孙颖创作《铜雀伎》提供了广阔的升腾跌宕的历史空间。
  
从构思到发表剧本,孙颖十多次易稿。第一稿中的女主人公郑飞蓬,几乎是满怀阶级仇恨、宁肯玉碎不为瓦全,写完后孙颖只能苦笑一声,将稿子付之一炬,自己首先否定了这种简单化和概念化的创作。最终,孙颖为作品定下这样一个基调:通过《铜雀伎》让观者对古代乐舞伎产生同情,投以尊敬,认识旧时代的罪恶,理解人性的尊严。《铜雀伎》虚构了男女主人公郑飞蓬、卫斯奴,连缀郑、卫两姓,寓意“郑卫之音”在古代社会曾被正统观念所轻蔑、排斥,这些人地位卑下,他们虽有精妙的舞蹈创造,却如同飞蓬,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視頻==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