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光明之山

增加 281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光明之山</big> '''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1b01e67c38edcae3t0164ba28a10a25b117.webp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360kuai.com/pc/9cdd64ec67b6d02f59578f21745b92916d?cota=43&kuai_so=1 &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来自快资讯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光明之山</big> '''
'''中文名称''' :光明之山
''' 文学家又 名''' : 赵壹柯伊诺尔
''' 年 代产 地''' : 汉代印度戈尔康达
''' 文学体裁形 状''' : 椭圆形琢刻形状
|}
'''<big>光明之山</big>'''是一颗名贵钻石的名字,英文名称koh-i-noor diamond。产于[[印度]]可拉(kollur)矿山,原石据说重达800克拉。最初磨成玫瑰型,重191克拉(186.5旧克拉)。1526年曾归苏丹巴卑尔所有。1738年又成为波斯王纳狄尔沙赫的战利品。1850年归英国王室所有。1862年为除去上面的瑕疵,将其重新琢磨成圆钻型,重量减至105.6克拉(21.6克)。这颗钻石曾引起印度政府与英国王室发生纷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纪。印度教经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
== 基本介绍 ==
光明之山又名"柯伊诺尔",有关它的记载可追溯到1304年,许多曾拥有它的君王都难逃诅咒。在世界著名钻石中排名第三十三位。 传说它已有了3000年的历史,但这不可信。又有说最早有关它的记载是1304年。现在一般认为,它于1655年发现于印度戈尔康达地区的科勒尔矿山。名钻沙赫也发现于戈尔康达,但柯依诺尔比沙赫要大很多,它的原石重达800克拉。最早,柯伊诺尔落到印度莫卧儿皇帝的手中。在莫卧儿的皇宫中保存了近百年。又是和名钻沙赫一样,在1739年波斯的纳狄尔沙赫攻陷德里时,将这颗"柯伊诺尔"和沙赫一起带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城,它的重量也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1851年,"光明之山"在伦敦公开展出。专家们认为,这枚宝石在印度宝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状,闪光较差,不够美观。1852年, [[ 英国 ]] 宫廷矿物学家丁· 坦南特再次磨砺了这颗钻石,令它更加美艳照人,重量则减到了现在的105.6克拉。它从此成为英国王冠上的主钻。王冠上面镶嵌了2800颗钻石,其中最夺目的光芒就来自王冠顶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维多利亚女王死后,"光明之山"被玛丽王后镶在了自己的王冠上。玛丽王后死后,英王乔治六世继位。1937年,乔治六世的妻子,即2002年去世的英国王太后得到了这颗钻石。2002年4月9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王太后葬礼上,这颗钻石被放置在王太后的棺木上,让举世目睹了"光明之山"光芒四射的魅力。
== 争议 ==
2009年2月,印度独立领导人甘地的曾孙图沙尔呼吁[[英国]] 归还英王冠上的"光之山"钻石。图沙尔呼吁当局采取更多的行动以使包括"光之山"钻石在内的其它珍宝回国。"光之山"钻石1895年被献给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钻石镶嵌在英国女王母后王冠上,保存在伦敦塔,任甘地基金会主席的图沙尔称:"印度是光之山钻石的合法主人。如果英国皇室的珠宝被一名阿拉伯酋长所占有,那么英国肯定会感到不高兴。我希望光之山钻石能够回归印度。归还它将是对英国对其殖民印度历史的赎罪。"
== 英国 ==
== 巴基斯坦 ==
2015年12月,巴基斯坦律师杰沃德·伊克巴勒·杰佛利状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其归还英国在殖民时期所掠夺的本该属于巴基斯坦的巨钻"光之山"(Koh-i-Noor)。[4]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杰佛利曾向伊丽莎白女王和无数巴基斯坦官员上书超过786封要求英国归还这颗 [[ 钻石 ]] ,但都未得到实质性回应。杰佛利在诉状中表示,这颗巨钻是英国用暴力威迫的手段非法掠夺所得,理应归还巴基斯坦。目前该诉状尚未得到法院受理。
== 历史沿革 ==
纳迪尔带着"光明之山"回到了伊斯法罕城。据说,除"光明之山"外,纳迪尔还把印度另外一颗名钻"沙赫"也掠到波斯。之后,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宁,纳迪尔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害死了很多无辜的人。1747年,纳迪尔在熟睡时被仇敌暗杀。
纳迪尔死后,他的继承人阿迪尔继承了"光明之山",也继承了纳迪尔的残暴性格。阿迪尔的兄弟废黜了阿迪尔,自己后来又被另外一个兄弟废黜。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残杀的连环套里,几乎每个君主都死于非命。又回到印度境内的拉合尔城
传说,伊斯法罕城一片混乱的时候,贵族阿马锡阿贝德尔企图争夺王位,但没能成功,只抢到一批珍宝东行至坎大哈,当上了阿富汗的君主。在他抢走的宝物中,就有"光明之山"和泰米尔红宝石。但几经周折之后,"光明之山"又回到 [[ 印度 ]] 境内的拉合尔城。在拉合尔城,拥有"光明之山"的印度王子似乎预感到钻石可能给自己带来厄运,就带着它逃到旁遮普,把它献给了锡克人统治者兰吉特·辛格。辛格号称"拉合尔之狮",他非常喜欢这颗钻石,经常把钻石放在马背上,好在骑马的时候欣赏它的光彩。
== 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 ==
好景不长。辛格死后,锡克战争于1840年爆发,混乱的局面使得旁遮普血流满地。战争爆发时,锡克王位的惟一继承人杜利普·辛格只有9岁,被英国人监护了起来。战争结束后,他成为印度众多土邦主中的一个。杜利普一生娶过一百多个妻妾,但却没有一个子女继承了"光明之山"钻石。这是因为,杜利普还没有成年,就得知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历史,害怕同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身上。因此,他决定遵循古老的经文,把钻石献给一个女人--- [[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 。"光明之山"进入英国并非一帆风顺。在杜利普与英国驻印度总督的周密计划和安排下,钻石被交给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委托的一个信使。但这个信使可真不是一个急性子,"光明之山"在他的背心口袋里呆了6个星期才进入了英国海关。
== 锡克教徒要求女王归还 ==
== 真正主人 ==
当然,英国人不会承认桑德哈瓦利阿是钻石的真正主人,甚至怀疑他是想借此染指其他辛格的财产。据称,1997年瑞士银行发现了一个属于杜利普·辛格女儿的财宝箱子。但锡克族历史学家库什瓦特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认为丢失了领地的杜利普·辛格实际上已一贫如洗,在瑞士银行不可能有大笔财产。<ref>[httphttps://www.xxxx360kuai.html 文章标题 com/pc/9578f21745b92916d?cota=3&kuai_so=1&sign=360_da20e874&refer_scene=so_3  光明之山钻石,英女王的心头宝 网站名称 充满争议的传奇珠宝,快资讯 2020年9月14 ] </ref>
== 相关视频 ==
麻黑普洱茶 易武麻黑古茶园不是很多茶友都去过!珠宝玉石大讲堂(钻石60):英国王冠上那枚闪亮钻石“光明之山”的由来
<div style="clea
r:center">
{{#iDisplay:page/c08248j24x1x32214g11uy|740|420|qq}}
</div>
== 相关资讯 ==
{{Reflist}}
[[Category:450 礦冶總論]]
6,56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