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奥尔汗·帕穆克

增加 8,87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new file{{noteTA|T=zh-hans:奥尔汗·帕穆克;zh-hk:奧罕·帕慕克;zh-tw:奧罕·帕慕克;|1=zh-hans:奥尔汗·帕穆克; zh-hant:奧罕·帕慕克;|2=zh-hans: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 zh-hant:傑夫代特先生與他的兒子們;|3=zh-hans:安静的家; zh-hant:寂靜之屋;|4=zh-hans:隐蔽的脸; zh-hant:神秘面容;|5=zh-hans: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zh-hk: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zh-tw: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Infobox Writer|name =费里特·奥尔汗·帕穆克<br />{{lang|tr|Ferit Orhan Pamuk}}[[File:Nobel_prize medal.svg|25px]]|image = Orhan Pamuk3.jpg|birthdate = {{birth date and age|1952|6|7|mf=y}}|birthplace = {{flagicon|TUR}}[[土耳其]][[伊斯坦布尔]]|deathdate =|deathplace =|occupation = [[小说家]]|nationality = {{flagicon|TUR}}[[土耳其]]|period = 1974年至今|movement = [[后现代主义文学]]|notableworks =《[[白色城堡]]》<br />《[[黑书 (1990年小说)|黑书]]》<br />《[[新人生]]》<br />《[[我的名字叫红]]》<br />《[[雪 (小说)|雪]]》<br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記憶|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awards =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website = http://www.orhanpamuk.net/}}'''费里特·奥尔汗·帕穆克'''({{lang|tr|Ferit Orhan Pamuk}},{{bd|1952年|6月7日|catIdx=Pamuk, Orhan}}),[[土耳其]][[作家]],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 生平 ==1952年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富裕家庭,这个背景被他写进了他的作品《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和《黑色之書》之中。进入罗伯特学院学习一直到高中毕业后,由于全家的期望,以及自己夢想中的職業─[[畫家]],而去[[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学习[[建筑]]学,但在三年后中途退学,成为全职作家。最后在1976年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大学]]新闻系。在他22到30歲這段期間,他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寫著他第一本小說,並試圖找人出版。他描述他自己是一名「歷史和文化認同的,而非信神的文化穆斯林」。<ref name="測試">[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spiegel/0,1518,380858,00.html "SPIEGEL ONLINE — Orhan Pamuk and the Turkish Paradox"] Spiegel.de. Retrieved 2011-05-13.</ref> 在1985年到1988年,帕慕克是[[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在这段时间也访问了[[爱荷华大学]]。除了这三年[[美国]]生活以外,一直都生活在家乡伊斯坦布尔。帕穆克在1982年与[[歷史學家]]艾临·图拉根({{lang|tr|Aylin Turegen}})结婚,这段婚姻维持19年。他们有一女,名为呂雅({{lang|tr|Rüya}}),[[土耳其语]]中是“梦”的意思。他们于2001年离婚。 在2006年的時候,帕慕克回到美國接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職務,並且成為[[哥倫比亞全球思潮委員會]]的會員之一,在哥倫比亞大學文學院下的[[中東]]與[[亞洲]]文學文化系所舉辦研討會。在2007年-2008年學期時,帕慕克回到哥倫比亞大學,與[[安德里亞斯·胡伊森]](Andreas Huyssen)和David Damrosch合開[[比較文學]]的課程。 2010年1月,他承認他與[[布克獎]]的小說獎得主[[基蘭·德塞]]正在交往。<ref name="關係">Rao, Ravi (2010-02-01)[http://article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2010-02-01/india/28146645_1_kiran-desai-nobel-laureate-orhan-pamuk-love-story "Pamuk: It's no secret, Kiran is my girlfriend"]Times of India. Retrieved 2011-06-14.</ref> ==家族==帕慕克的兄長Sevket Pamuk有時會以虛構的角色出現在帕慕克小說裡。他是[[經濟學]]教授,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經濟史]]的研究上享有國際性聲譽,現任教于[[伊斯坦堡]][[海峽大學]]。 == 作家生涯 ==帕穆克于1974年开始创作小说,1982年发表首部小说《塞夫得特州长和他的儿子们》(原文:''{{lang|tr|Cevdet Bey ve Oğulları}} '')。之后用实验性的手法创作小说,而且有较多的内省性作品。他的作品已被译成40多种语言出版。文学评论家们对他的赞扬很高,把他和一些大家大师如[[托马斯·曼]]、[[卡尔维诺]]等相提并论。 2006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学院]]以「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為由,授予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土耳其人。 2007年1月,作家的朋友、土耳其亚美尼亚族记者[[赫兰特·丁克]]在[[伊斯坦布尔]]街头被枪杀,此后作家本人也因其一贯同情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族的立场而受到了土耳其极端民族主义者发出的生命恐吓,并被迫推迟了对德国的访问。 帕慕克曾於2004年11月訪問台灣,在[[國立政治大學]]土耳其語文學系發表演說。<ref>[http://turkish.nccu.edu.tw/popup.htm 2004.11.29 帕慕克 在政大]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602162347/http://turkish.nccu.edu.tw/popup.htm |date=2009-06-02 }}</ref> == 作品 ==他的作品已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文學評論家把他和[[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我心中的陌生人》(土耳其文:''{{:Kafamda Bir Tuhaflıkı}}'',[[:麥田出版|麥田出版社]]臺灣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暌違六年最新長篇小說) 出版日期: 2017-08-05*《[[:纯真博物馆|純真博物館]]》(土耳其文:''{{:Masumiyet Müzesiı}}'',[[:麥田出版|麥田出版社]]臺灣由2012/01/06 出版繁體中文譯本)*《杰夫代特先生》(土耳其文:''{{lang|tr|Cevdet Bey ve Oğullar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中译本)*《寂静的房子》(土耳其文:''{{lang|tr|Sessiz Ev}}'',1983年发表,并于1991年获得欧洲发现奖。麥田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译本)*《[[白色城堡]]》(土耳其文:''{{lang|tr|Beyaz Kale}}'',1985年发表,荣获1990年[[美国]]外国小说独立奖。麥田出版社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譯本)*《黑書》(《黑色之书》)(土耳其文:''{{lang|tr|Kara Kitap}}'',1990年出版,法文版获“法兰西文化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麥田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譯本。)*《隐蔽的脸》(土耳其文:''{{lang|tr|Gizli Yuz}}'',1992年作者以《黑書》为蓝本,完成的电影剧本。) *《新人生》(土耳其文:''{{lang|tr|Yeni Hayat}}'',1997年发表。麥田出版社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譯本)*《[[我的名字叫紅]]》(土耳其文:''{{lang|tr|Benim Adım Kırmızı}}'',1998年发表。这本书确定其在国际文坛上的的文学地位,获2003年奖金高达10万[[欧元]]的[[都柏林]]文学奖,还有法国文艺奖和[[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麥田出版社200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2007年出版中譯本)*《[[雪 (小说)|雪]]》(土耳其文:''{{lang|tr|Kar}}'',2002年发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麥田出版社2008年出版中譯本)*《[[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記憶]]》(土耳其文:''{{lang|tr|İstanbul: Hatıralar ve Şehir}}'',2005年发表,同年获得[[德国]]书业和平奖。[[馬可孛羅出版公司]]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譯本)*《[[純真博物館]]》(土耳其文:''{{lang|tr|Masumiyet Muzesi}}'',2008年发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麥田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譯本。)* 《天真和伤感的小说家》({{lang-tr|'''Saf ve Düşünceli Romancı'''}},2010年出版。2012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心中的陌生人》({{lang-tr|'''Kafamda Bir Tuhaflık'''}}(2014,长篇小说) == 在台灣引介與研究 ==使用「台灣碩博士論文系統」搜尋,至2011-04-19為止,以這位作家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有以下幾篇論文:*呂宗哲,〈複數的敘事者,異種的聲音:奧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中的眾聲喧嘩〉,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2007年碩士論文。*易文馨,〈故事的迷宮:奧罕‧帕慕克之《黑色之書》〉,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2007年碩士論文。 == 注释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references/></div>  == 参见 ==*[[土耳其文学]] == 参考资料 ==*[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06/bio-bibl.html 诺贝尔官方网站奥尔汗·帕穆克介绍和作品列表]*[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2006/pamuk-autobio.html 诺贝尔官方网站奥尔汗·帕穆克自传] == 外部链接 ==*[http://www.orhanpamuk.net/ 個人官方网站]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