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文化大學

增加 32 位元組, 3 年前
校本部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春秋坊:</b>銜接大義、大典兩館四樓的連通空橋。</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賢館:</b>大現為[[法學院]]院址,1樓至2樓為普通教室,3樓則為法學院辦公室、教授研究室。</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 margin-left:5px;">大恩館:</b> 大恩館: 別名華僑塔,又名「開國紀念館」,原為塔形建築,改建後僅稱為大恩館。地下樓層有社團辦公室、1樓為階梯教室、2樓及10樓至12樓為行政單位所在、3樓至7樓為一般教室。而8樓、9樓則改為[[商學院]]辦公室。</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大忠館:</b>別稱「華岡藝術館」,由王以唐建築師設計,為重簷攢尖頂,附有華風堂劇場、數位學習中心,地下設有華岡美食廣場。</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曉園:</b>為文大創辦人張其昀先生之衣冠塚,也是[[臺北市]]著名觀賞夜景處。</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大成館]]:</b>創校時首先興建的館樓,有匾額「萬裡樓」一面,由盧毓駿教授研究[[周代]][[明堂]]之設計,建築四面之屋頂各以正立面的[[廡殿]]頂、兩側的[[歇山]]頂、與後立面之卷棚歇山頂呈現。現為[[新聞暨傳播學院]]及社會科學院所在,附有興中堂、齊園講堂、實習法庭。</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大仁館:</b>主要為八角[[攢尖]]頂建築,由盧毓駿教授設計,現為[[藝術學院]]、國際暨外語學院所在。內設學生藝廊,供美術系學生展出作品,五樓及六樓為音樂系的琴房以及供學生演出的三葉廳。別稱「稚暉樓」。原有匾額「稚暉樓」一面,因大仁館曾經發生靈異事件,八角型建築匾額那面已不存,將正門改為校車等候處、校車卡販賣處,從此之後大仁館沒有正門。</li>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5px; margin-left:5px;">大義館:</b> 大義館: 由盧毓駿教授設計,格局方正,頂樓為天壇式造型,現為理學院、工學院及華岡印刷廠所在,一樓為全年開放之24小時K書中心(學生多暱稱為24K),以及中國信託銀行的存提款機,另館內七樓設有[[華岡測候站]]及[[氣象]]觀測坪提供氣象資料給學校作為停班停課參考及學生製播華岡氣象報導、山上即時天氣資訊之用。頂樓西面又名「觀海樓」。</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大典館:</b>由盧毓駿教授設計,亦為明堂式建築為基礎,但四個突出的角改為圓形的堡壘式建築,舊時用以突顯圖書館所在地「知識堡壘」之意涵。現為[[文學院]]、環境設計學院、語文中心、出版部所在。文化大學郵局亦設於此處。</li>
<li><b style="margin-right:5px; margin-left:5px;">春秋坊:</b>銜接大義、大典兩館四樓的連通空橋。</li>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