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牟定县

增加 1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牟定县 '''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辖县。位于 [[ 云南省 ]] 中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中部。地跨北纬25°09′-25°40′,东经101°19′-101°51′。县境南北最大纵距57.6千米,东西最大横距53.6千米,总面积1494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2012年末)。有汉、彝、苗、回等 [[ 民族 ]] 。全县辖4个镇、3个乡:共和镇、新桥镇、江坡镇、凤屯镇、蟠猫乡、戌街乡、安乐乡。县政府驻共和镇。
地处滇中红土高原中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高坡缓,高原面貌保持较完整;东北谷深坡陡,地表破碎, 群山连绵,山脉延缓处呈一小平坝。境内多山,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1%。最低 [[ 拔1140 拔]]1140 米,最高海拔2897米。主要河流有龙川河、紫甸河、猛岗河、冷水河、六渡河、观音塘河、大力歪河、小力歪河,均属金沙江水系。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5.7℃,年均 [[ 降雨 量849量]]849.8毫米。 [[ 名胜古迹 ]] 有建造于明嘉靖年间的文庙,南塔和北塔,化佛山风景名胜区等。
==历史沿革==
元置定远县,《尚书》为髳人之地, [[ 诸葛亮 ]] 经此,号为牟州。唐为髳州,亦名牟州。1914年,取古地名“牟州”“定远”首字, 更名为“牟定县”。
[[ 西汉 ]] 属益州郡,东汉属益州益州郡, [[ 三国 ]] 蜀汉为益州云南郡。晋属宁州云南郡, [[ 东晋 ]] 至南朝梁属宁州,为爨氏大族所据。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为西濮州南宁都督府,贞观十一年(637)改属髦州,贞观二十二年(648)又属傍州,唐南诏乾符六年(879)以后,属弄栋节度所辖。宋大理国时称牟州,属威楚府,宋大理国高升泰时称黄蓬箐。元宪宗四年(1254)立牟州千户;至元十二年(1275)牟州千户改置定远州,牟州千户属黄蓬箐百户(原新甸乡、江坡乡)改置南宁县,隶定远州;定远州属威楚路;不久,即降州为定远县,治耐笼城,并将定远州所领南宁县(现江坡镇所辖)并归定远县为乡。
[[ 洪武 ]] 二十一年(1388年)设定远御守千户所,属楚雄卫;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复设定远县,属楚雄府。清初沿明制,为定远县,隶楚雄府;雍正八年(1730)7月,楚雄府属迤西道(治大理府)。 [[ 民国 ]] 初年,为定远县,属滇中道。民国2年(1913)4月,以定远、广通两县之黑盐井等地方析置盐兴县。民国三年(1914)1月,因与安徽、四川、陕西省地名重复,定远县更名为牟定县,属滇中道。
民国十八年(1929)废道制,直属于省。民国35年(1946),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1950年,牟定县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 [[ 国务院 ]] 批准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决定: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正式成立)。1958年10月15日,牟定县并入楚雄县,为牟定区。1959年11月5日复设牟定县,属楚雄彝族自治州。
1997年,牟定县 [[ 积1464 积]]1464 平方千米, [[ 人口 ]] 约19万人。辖2个镇、8个乡:共和镇、新桥镇、军屯乡、蟠猫乡、戌街乡、安乐乡、江坡乡、新甸乡、青龙乡、凤屯乡。县城驻共和镇。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牟定县常住总人口195322人,其中:共和镇18472人,新桥镇29067人,军屯乡24933人,蟠猫乡11763人,戌街乡16473人,安乐乡23487人,江坡乡11390人,新甸乡28568人,青龙乡22709人,凤屯乡8460人。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牟定县常住总人口208726人,其中:共和镇81667人,新桥镇29294人,江坡镇26447人,凤屯镇17514人,蟠猫乡11756人,戌街乡17824人,安乐乡24224人。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47,9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