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绥江县

增加 15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绥江县 ''' [[ 昭通市 ]] 辖县。位于 [[ 云南省 ]] 东北缘, [[ 金沙江 ]] 南岸。地理坐标东经103°47′-104°16′,北纬28°21′-28°40′。东连水富县,南接盐津县,西南与永善县接壤,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屏山县、雷波县为邻;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8.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6千米,总面积882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5个镇:中城镇、南岸镇、新滩镇、会仪镇、板栗镇。县政府驻中城镇。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沟壑交错,山多坝少,坡陡谷深;西南为低中山山地。山区占总面积的88.3%,江边河谷占11.7%。 [[ 海拔 ]] 悬殊,板栗乡罗坪村大堡顶最高海拔2054米,会仪镇和平村三湾沟最低 [[ 拔280 拔]]280 米。金沙江沿岸有珍珠坝、大沙坝、凤池坝、烟囱坝、建设坝等冲积、沉积小坝,多为良田沃土。大汶溪、小汶溪、新滩溪、黄坪溪、会仪溪等溪流由南向北注入金沙江,金沙江过境流程82千米。
==历史沿革==
因“边连蛮地,取绥靖边疆之义,又因该县位于金沙江南岸,乃取名绥江。” [[ 春秋战国 ]] ,绥江属僰侯国。秦朝绥江属蜀郡。 [[ 汉武帝 ]] 建元六年(前135),分广汉郡置犍为郡;元封二年(前109)置朱提县属犍为郡。今绥江分属僰道、朱提二县。 [[ 三国 ]] 蜀汉于马湖江(金沙江今巧家至宜宾段的旧称)沿岸设马湖、潜街、新道、安上、僰道诸县,分属益州朱提郡与越雟郡。潜街县治所在今四川省雷波县黄琅乡大河坝,今绥江县团结村一带为其辖区;新道县治所在今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今绥江县南岸镇、中城镇一带为其辖区;安上县治所在今四川省屏山县城,今绥江县新滩镇、会仪镇一带为其辖区。潜街、新道、安上县均属益州越嶲郡。西晋属益州朱提郡。东晋至南朝宋属宁州朱提郡。 [[ 南朝 ]] 齐在安上设安上郡,绥域为宁州安上郡辖区。隋开皇四年(584)设训州,今绥江为训州之地。开皇六年(586)置开边县,治野容川(今盐津县滩头乡);开皇七年(587)开边县扩辖训州地,今绥江为开边县辖地。
[[ 唐代 ]] 马湖江地区为羁縻驯(今雷波)、骋(今金阳)、浪、商四州之地”。 [[ 武德 ]] 元年(618)复置安上县(治今屏山县),绥域属安上县,武德七年(624)废安上县。贞观四年(630)置戎州都督府于今宜宾,下以石门、开边、朱提三县置南通州。贞观五年又添置盐泉县(今盐津县一带)以隶之,贞观八年(634)改为贤州。是年州废,又以石门、朱提、盐泉三县置抚夷县,属剑南道戎州都督府。那时剑南道领有九十二个诸蛮州,其中四个州在马湖江上,即殷州(又名商州)、驯州、骋州、浪川州,总名马湖部。殷州在今屏山、宜宾县境内。驯州、骋州则包括今屏山一部分及绥江、沐川、马边、美姑、雷波、永善等县境。浪川州在今金阳、布拖、宁南、巧家等县境。今绥江为驯州、骋州的一部分。上元元年(760)废开边县,今绥江为驯州羁縻地区,统归剑南道戎州都督府管辖。永泰二年(766)复置开边县隶戎州,移治于马湖江、朱提江口(今宜宾县安边镇),今绥江复为开边县辖地。唐南诏国,今绥江属拓东节度辖地。
[[ 北宋 ]] 为梓州路马湖部辖区。乾德四年(966)置马湖部以羁縻马湖江一带的“夷族”,乾德五年(967)撤开边县。时马湖路三十七部中“蛮地七村”最为有名,即:胡延(今屏山县福延乡)、黎溪(今屏山县城)、平夷(今屏山新安镇)、夷都(今屏山中都)、什葛(今屏山新市镇)、蒲润、荒桃。绥域归马湖路领属,为什葛、平夷、黎溪三个夷村的一部分。南宋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绥域为其辖区。 [[ 南宋 ]] 末年,绥域属晋山道马湖部。元至元八年(1272),废部置路创建四川行省马湖路总管府。至元十三年(1276),四川马湖路总管府创府治于今绥江县南岸镇南岸村,徙治夷部溪口,属叙南宣抚司;其域置雷波、泥溪、平夷、夷都、沐川、蛮夷6长官司。今绥江位于金沙江之南,由西至东分属司署设于金沙江之北的蛮夷、平夷和泥溪3个长官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马湖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大德四年(1300),马湖路总管府迁治于泥溪司之东今四川 [[ 屏山县 ]] 城处。至正六年(1346)并六司为雷波、沐川、泥溪三司,绥域属泥溪司。至正二十三年(1364)分三司为雷波、沐川、蛮夷、平夷、泥溪五司,绥域仍分属蛮夷、平夷、泥溪三司。
[[ 洪武 ]] 四年(1371)冬,马湖路改置马湖土府。洪武二十六年(1393)改雷波司为雷坡乡,马湖府领沐川、蛮夷、平夷、泥溪四司,绥域仍分属平夷、蛮夷、泥溪三长官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今绥江县城老城区中城镇以及南岸镇南岸村分别建副长官衙署。平夷副长官衙署所在村落,即称平夷副官村。蛮夷副长官衙署所在村落,即称蛮夷副官村。弘治八年(1495)改置马湖府。 [[ 万历 ]] 十七年(1589)泥溪司徙治屏山县西,平夷司万历年间徙治金沙江北。
[[ 雍正 ]] 五年(1727)3月,析四川省属之乌蒙土府来属于云南省。雍正六年(1728)2月,乌蒙土府改土归流,是为乌蒙府,移治于土府(窦地甸)东二十里地;于米贴(今永善县黄华乡米贴村)建公廨设永善县隶乌蒙府,划金沙江之南,西至原马湖府与乌蒙府边界白水桥,东至平夷副官村与泥溪长官司悔泥溪巡检司的边界新滩溪属云南,隶乌蒙府永善县;平夷和蛮夷副官村即统称副官村。雍正八年(1730)7月,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雍正十年(1732),划四川屏山县原马湖府泥溪长官司金沙江之南的悔泥巡检司归昭通府永善县副官村。 [[ 乾隆 ]] 元年(1736),副官村升格为永善之分防即副官分县,划正县永善所直辖的桧溪十地及元亨归副官村管理;副官分县县丞署位于今绥江县城老城区县政府所在地;同时设武官汛署于营盘上。副官村辖区西至今永善县白水河,东至今 [[ 云南 ]][[ 水富县 ]] 与四川宜宾县之界河横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汛署于太平甸。
[[ 光绪 ]] 三十四年(1908)10月,于永善县之富官村置靖江县,属昭通府。 [[ 宣统 ]] 元年(1909),副官分县试办“靖江县”,宣统二年(1910)正式核准为“靖江县”。民国2年(1913),靖江县属滇中道。民国3年(1914)1月,因与江苏省辖县重名,更名为绥江县。民国18年(1929),裁道直属省。民国31年(1942),绥江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1950年,绥江县属昭通专区。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绥江县属昭通地区。1977年8月4日,昭通地委批复同意,将绥江县会仪公社新寿大队第13、20、21生产队,总面积6平方千米,总户数68户,总人口316人划归水富区水河公社管辖;9月8日,绥江县正式将三个生产队移交给水富区组建为水河公社新田大队。1981年8月14日, [[ 国务院 ]] 批复:设立水富县,将绥江县的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安、新寿两个大队划归水富县管辖。1997年,绥江县辖5个镇、1个乡:中城镇、新滩镇、会仪镇、南岸镇、田坝镇、板栗乡。县政府驻中城镇。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绥江县常住总人口141989人,其中:中城镇44295人,南岸镇13754人,田坝镇22512人,新滩镇20076人,会仪镇21610人,板栗乡19742人。
2005年末,全县总户数42663户,总人口159953人,其中 [[ 农业 ]] 户32985户,农业人口136676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7.31%和85.45%。少数民族人口595人,占总人口的0.37%。辖中城、南岸、田坝、新滩、会仪、板栗5镇1乡,共32个村、3个社区,785个村民小组、112个居民小组。
2006年1月20日,省 [[ 政府 ]] 批准撤销田坝镇,其行政区域并入中城镇,镇政府驻原田坝镇政府驻地。2006年,全县总人口15.44万人。辖4个镇、1个乡:中城镇、南岸镇、新滩镇、会仪镇、板栗乡。共有3个居委会、3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中城镇。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绥江县常住总人口153091人,其中:中城镇75425人,南岸镇13980人,新滩镇22624人,会仪镇22033人,板栗乡19029人。
2012年9月19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绥江县板栗乡,设立 [[ 板栗镇 ]] (云政复[2012]77号)。至此,全县辖5个镇:中城镇、南岸镇、新滩镇、会仪镇、板栗镇。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49,0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