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743
次編輯
變更
泾源县
,创建页面,内容为“泾源县是固原市辖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总面积1443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13年末)。全县辖3个镇、4个乡:香…”
泾源县是固原市辖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总面积1443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人(2013年末)。全县辖3个镇、4个乡: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县政府驻香水镇。
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密集,水量丰盈。矿藏有铜、铁、石炭岩、油页岩、白云岩、石英砂等。名胜古迹有宋代石窟、老龙潭、秋千架、凉天峡、香水峡、荷花苑、二龙河等。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乌氏戎居地,战国、秦朝时属北地郡乌氏县。汉承秦制,武帝时属安定郡乌氏县。西晋时属雍州安定郡都卢县,东晋属雍州陇东郡泾阳县。隋时以泾河南北分属安定郡华亭县。宋乾德二年(964年)自华亭县析置安化县,属渭州(今平凉)。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属平凉府。元初废化平县,并归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清初袭明制,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置化平川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归陇东专区。1950年以其为泾河发源地而改化平县为泾源县,属甘肃省平凉专区。1953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又改称泾源回族自治县。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泾源划归宁夏,归属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现属地级固原市。
清末,设化平川直隶厅时,下辖化临(今香水镇、园子乡)、香水(今惠台乡、黄花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东峡乡)4里66村。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川直隶厅为化平县时,仍设4里。民国三年(1914年)改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民国九年(1920年)又恢复为4里。1927年,改原4里为4个区,名称不变。1936年改设原4区为1镇(化临镇)3乡(香水、泾源、白面)。之后,又改为黄花、泾北、泾南3个区。1939年3个区合并为2个区,原化临里、香水里地区合并为第一区,原圣谕里、白面里地区合并为第二区。1941年,改2区为面泉(今香水镇)、崇义(今黄花乡)、惠家(今惠台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泾源(今东峡乡)等6个乡。1942年,又将6乡改为白泉、泾南2镇和泾北、黄花2乡,共辖27保、254甲。
1949年8月,泾源县解放。全县设为泾南、泾北、白泉、黄花4个区,下辖16个乡。1950年5月,撤销白泉区,所辖乡划归泾北、黄花2区。1955年冬,撤销3个区,并撤销双营、金家、红峡、西峡4个乡。1957年,华亭县山寨区的新民、石嘴2乡划归泾源县;此时,全县辖新民、涝池、兴盛、城关、沙塘、石嘴、白面、园子、黄花、惠台、东峡、河北、桥关、红土等14个乡。
1958年,原白面、河北、涝池、东峡、新民、石嘴6乡组建为泾河源公社,驻白面;原城关、桥关、园子、兴盛4乡组建为红旗公社,后改为泾北公社,驻城关;原沙塘、黄花、惠台、红土4乡组建为跃进公社,后改为黄花公社,驻华兴。1961年4月,增置新民(驻羊堡)、兴盛、惠台3个公社。1967年,泾河源、泾北、兴盛、黄花、惠台5个公社分别更名为红卫、红旗、东方红、东风、星火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
1983年6月,自治区将银川市郊区和永宁县相连的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12月,泾源县在此设置铁东、铁西2个乡(仅是当时的安排,行政归属尚无定论)。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1990年,撤销泾北乡,分设香水镇和园子乡;撤销泾河源乡,分设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共辖香水、白面2镇和新民、东峡、园子、黄花、惠台5乡。【以上主要根据《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部分有改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泾源县常住总人口81310人,其中,香水镇15269人,白面镇13313人,新民乡15135人,东峡乡6746人,兴盛乡8672人,园子乡5183人,黄花乡10925人,惠台乡606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泾源县常住总人口101026人,其中,香水镇29798人,泾河源镇18147人,六盘山镇13344人,新民乡11667人,兴盛乡8486人,黄花乡9383人,大湾乡10201人。
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密集,水量丰盈。矿藏有铜、铁、石炭岩、油页岩、白云岩、石英砂等。名胜古迹有宋代石窟、老龙潭、秋千架、凉天峡、香水峡、荷花苑、二龙河等。
==历史沿革==
春秋时为乌氏戎居地,战国、秦朝时属北地郡乌氏县。汉承秦制,武帝时属安定郡乌氏县。西晋时属雍州安定郡都卢县,东晋属雍州陇东郡泾阳县。隋时以泾河南北分属安定郡华亭县。宋乾德二年(964年)自华亭县析置安化县,属渭州(今平凉)。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属平凉府。元初废化平县,并归华亭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平凉府。明属陕西布政使司平凉府。清初袭明制,同治十年(1871年)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置化平川直隶厅,属平庆泾固化道。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归陇东专区。1950年以其为泾河发源地而改化平县为泾源县,属甘肃省平凉专区。1953年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又改称泾源回族自治县。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泾源划归宁夏,归属固原专区,更名为泾源县。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泾源县属固原地区。现属地级固原市。
清末,设化平川直隶厅时,下辖化临(今香水镇、园子乡)、香水(今惠台乡、黄花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东峡乡)4里66村。民国二年(1913年),改化平川直隶厅为化平县时,仍设4里。民国三年(1914年)改设东、西、南、北、中5个区。民国九年(1920年)又恢复为4里。1927年,改原4里为4个区,名称不变。1936年改设原4区为1镇(化临镇)3乡(香水、泾源、白面)。之后,又改为黄花、泾北、泾南3个区。1939年3个区合并为2个区,原化临里、香水里地区合并为第一区,原圣谕里、白面里地区合并为第二区。1941年,改2区为面泉(今香水镇)、崇义(今黄花乡)、惠家(今惠台乡)、圣谕(今兴盛乡)、白面(今白面镇)、泾源(今东峡乡)等6个乡。1942年,又将6乡改为白泉、泾南2镇和泾北、黄花2乡,共辖27保、254甲。
1949年8月,泾源县解放。全县设为泾南、泾北、白泉、黄花4个区,下辖16个乡。1950年5月,撤销白泉区,所辖乡划归泾北、黄花2区。1955年冬,撤销3个区,并撤销双营、金家、红峡、西峡4个乡。1957年,华亭县山寨区的新民、石嘴2乡划归泾源县;此时,全县辖新民、涝池、兴盛、城关、沙塘、石嘴、白面、园子、黄花、惠台、东峡、河北、桥关、红土等14个乡。
1958年,原白面、河北、涝池、东峡、新民、石嘴6乡组建为泾河源公社,驻白面;原城关、桥关、园子、兴盛4乡组建为红旗公社,后改为泾北公社,驻城关;原沙塘、黄花、惠台、红土4乡组建为跃进公社,后改为黄花公社,驻华兴。1961年4月,增置新民(驻羊堡)、兴盛、惠台3个公社。1967年,泾河源、泾北、兴盛、黄花、惠台5个公社分别更名为红卫、红旗、东方红、东风、星火公社。1970年,恢复原名。
1983年6月,自治区将银川市郊区和永宁县相连的芦草洼划为泾源县的移民基地;12月,泾源县在此设置铁东、铁西2个乡(仅是当时的安排,行政归属尚无定论)。1984年,公社体制改革,所有公社改为乡。1990年,撤销泾北乡,分设香水镇和园子乡;撤销泾河源乡,分设白面镇和东峡乡。至此,全县共辖香水、白面2镇和新民、东峡、园子、黄花、惠台5乡。【以上主要根据《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部分有改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泾源县常住总人口81310人,其中,香水镇15269人,白面镇13313人,新民乡15135人,东峡乡6746人,兴盛乡8672人,园子乡5183人,黄花乡10925人,惠台乡6067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泾源县常住总人口101026人,其中,香水镇29798人,泾河源镇18147人,六盘山镇13344人,新民乡11667人,兴盛乡8486人,黄花乡9383人,大湾乡1020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