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陵县

增加 11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南陵县.jpeg|有框|右|<big>南陵县(学习教育)</big>[http://www.nlx.gov.cn/group2/M00/03/4D/rBgXDGBj3gCAcP82AAD64Af7x3E881.jpg 原图链接][http://www.nlx.gov.cn/xwzx/jrnl/12022600.html 来自 南陵县人民政府网站 的图片]]]
''' 南陵县 ''' 位于 [[ 安徽省 ]] 东南部,芜湖市境南部, [[ 长江 ]] 下游南岸,东界宣州区,西连 [[ 铜陵县 ]] [[ 青阳县 ]] ,南接泾县,北邻繁昌县、芜湖县。总面积1263.7平方千米,总人口55.29万人(2013年末)。全县辖8个镇:籍山镇、许镇镇、弋江镇、三里镇、何湾镇、工山镇、烟墩镇、家发镇。县政府驻籍山镇。
地处皖南山区向沿江 [[ 平原 ]] 过渡地带。西南部是低山区,占全县总面积66.8%;中部是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5.6%;东北部是圩区,占全县总面积27.6%。漳河自南而北纵贯县境,青弋江流经东部。属 [[ 亚热带 ]] 湿润型季风气候区。205国道、318国道、216省道、320省道过境并交汇于县城。青弋江、漳河常年通航,可通长江。 [[ 名胜古迹 ]] 有西山风景区、大土山西周铜矿冶炼遗址、千峰山土墩墓群、黄盖墓、皖南土堆墓群等。
==历史沿革==
南陵在 [[ 汉武帝 ]]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丹阳郡春谷县、宣城县。晋置南陵戍。南陵,本汉县名,在关中,属京兆尹。东晋侨置于 [[ 江南 ]] 。南朝 [[ 梁武帝 ]] 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郡、南陵县,由东晋于沿江南岸赭圻屯所置南陵戍而来。
唐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籍山镇),属江南道宣州, [[ 南宋 ]] 与明清属宁国府。 [[ 民国 ]] 初年属芜湖道,1932年、1938年、1940年先后划属第二、九、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2日 [[ 解放 ]] ,即置南陵县人民政府,属芜湖地区,1950年属宣城地区,1952年属芜当专区,1980年属宣城地区,1983年为芜湖市辖县。
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制,实行政、社合一体制,全县设立弋江、许镇、奎湖、工山、家发、三里、烟墩(翌年11月并入三里)、何湾、童村(1961年9月更名戴镇)、晏公(翌年11月并入何湾)等公社。1960年改城关镇为城关公社,1962年复置城关镇。
1961年6月建区划社, [[ 弋江区 ]] 辖弋江、九连、东河、石铺、奚滩5个公社,黄墓区辖奎湖、黄塘、黄墓、东塘、太丰、仙坊6个公社,工山区辖工山、麻桥、桂山、家发、戴镇5个公社,峨岭区辖三里、五里、峨岭、烟墩4个公社,何湾区辖丫山、绿岭、何湾3个公社。,1964年11月由石铺公社析置葛林公社,1965年复置弋江镇,均属弋江区。
1997年,撤销何湾乡,设立何湾镇,镇政府驻何湾;撤销奎湖乡,设立奎湖镇,镇政府驻奎湖街;撤销家发乡,设立家发镇,镇政府驻麻桥;撤销戴镇乡,设立戴汇镇,镇政府驻戴汇;撤销绿岭乡,设立绿岭镇,镇政府驻绿岭。2000年,全县辖15个镇、6个乡。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南陵县常住总人口490130人,其中:城关镇51989人,弋江镇33834人,黄墓镇31584人,三里镇24417人,丫山镇9892人,工山镇30489人,奚滩镇24338人,奎湖镇28860人,家发镇30566人,峨岭镇18094人,烟墩镇17788人,戴汇镇19475人,何湾镇18498人,绿岭镇11529人,石铺镇21995人,九连乡22711人,东河乡19300人,东七乡19297人,葛林乡18399人,太丰乡26360人,东塘乡10715人。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南陵县常住总人口404278人,其中:籍山镇138640人,许镇镇77048人,弋江镇67710人,三里镇28516人,何湾镇23206人,工山镇35124人,烟墩镇11770人,家发镇22264人。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48,5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