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长琦

增加 4,861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ref>[http://www.gx211.com/news/2015821/n4986289610.html 陈长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高校之窗, 2015-08-21</ref>
 
== 陈长琦老师:为学漫谈 ==
 
2018年6月14日下午,历史瞭望社第112期瞭望论坛在[[文科楼]]438讲学厅顺利举行。本次瞭望论坛,很荣幸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长琦老师,为同学们讲述在他数十年史学研究生涯中的感悟和治史方法。
 
陈老师首先说道,治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陈老师在自己的治学过程中,对《旧唐书·刘子玄传》所记录的[[刘知几]]的一段话感触很深。在这段话当中,刘知几认为,史学家须有三长,即[[才]]、[[学]]、[[识]]。若一个人有学而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而若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一个好的史学家除了上面提到的才学识之外,还要有一颗正直的心,也就是好的史德,尊重历史,不歪曲历史。如果能做到的话,“此则为虎傅翼,善无可知,所向无敌者矣。”
 
之后的清代学者[[章学诚]]进一步阐发了刘知几的才学识思想,并明确提出了史德的重要性。陈老师认为这是我国古代总结出的优秀史学家应有的四个方面:'''才学识德'''。
 
接下来,陈老师对才、学、识、德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才”,在唐代学者的眼中,就是表达能力。'''陈老师举了《晋书·庾亮传》中对庾亮评价的例子,史家评价他“笔敷华藻,吻纵涛波,方驾搢绅,足为翘楚。”随后笔锋一转,又说他“而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才”就像上面所说的,庾亮既会说又会写,然而“识寡”。这里的'''“识”就是我们说的洞察力,判断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智小谋大,是说他的谋划非常高远,但他实现理想的智慧不够。'''而“学”呢,就是知识。'''在此,陈老师再次强调了才、学、识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才学识不只是学历史的同学们要努力加强的能力,还可以推广到整个科学研究领域。事实上,陈老师第一次接触刘知几所说的才、学、识是在数学家王梓坤先生写的一本小册子《科学发现纵横谈》。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给陈老师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在书中王梓坤先生反复强调在'''才学识的关系当中,“识”最为重要。'''纵使一个人有才也有学,没有识,他也是做不了科学研究的,因为识是发现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往往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读书也用功,可一到了写论文的时候便无从下手,找不到问题。这就是“识”的欠缺。
 
随后,陈老师就如何[[培养]]才、学、识、德向我们传授了经验。
 
“识”,即发现问题的能力,许多学习、研究历史的人总觉得发现问题十分困难,就是因为识不够。陈老师认为想要培养“识”,就要加强理论的修养;想要提高理论的修养,就要'''学习人类一般的认识规律——哲学。'''陈老师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谈到自己曾自学了七、八年的哲学,虽然不全能读懂,但还是对自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陈老师认为我们本科同学应该修一门哲学的课。而'''第二点则是与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同学们应该去学习自己所研究的方向的学科理论,譬如研究政治史就应该学点政治学,研究经济史就去看经济学的书。在这一点的最后,'''陈老师再次强调,成就是大还是小,与识密切相关,而识的培养则需要理论的学习。
'''
“才”所代表的表达能力也是能够通过训练提高的,陈老师提醒我们要多看,多写,多看一些权威杂志上的好的论文,多模仿好的文章,学习它们的写法。同时还要学一点逻辑,历史研究讲究严密的逻辑和论证。
 
“学”也就是知识,知识的积累同样非常重要。如今的文献检索手段比以往高明了很多,找材料也变得方便了,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读原著,只靠几个关键词来研究历史的人。'''然而,历史的研究有需要历史的体悟。只找材料,不读原书,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是没有历史感的。只凭几个关键词,是写不出深刻的论文的。就好像不做实验就写不了实验报告一样。'''
 
至于“史德”,陈老师认为历史研究不应该是为自己的私利或某些价值观服务的工具。历史的本质是求真。陈老师告诫我们要敬畏历史,敬畏学术。不能伪造历史,为了迎合某些需要而篡改历史。
== 参考资料 ==
3,1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