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梅里爱

移除 59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出生地点 = 巴黎
| 逝世日期 = 1938年1月21日
| 国籍 =
| 别名 =
| 职业 = 演艺、演员、导演、摄影师
| 知名作品 = [[ 《圣女贞德》 ]][[ 《地狱的土风舞》 ]][[ 《音乐狂》 ]] 《仙女国》
}}
[[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1861年12月8日生于巴黎,1938年1月21日卒于巴黎,罗培·乌坦剧院的经理。 法国演员、导演、摄影师。
作品有《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仙女国》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乔治·梅里爱
 
外文名称
Georges Méliès
 
国籍
法国
 
民族
法兰西民族
 
出生地
巴黎
 
出生日期
1861年12月8日
 
逝世日期
1938年1月21日
 
职业
演艺、演员、导演、摄影师
 
代表作品
《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仙女国》
 
后人致敬作品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雨果》
目录
3人物贡献
4人物评价
== 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经历==
折叠立志
乔治·梅里爱父亲是制造商。他从小就显露出绘画和表演方面的才华,17岁时就在家里穿着戏装表演各种戏剧。后来,他果然成了一名魔术师和木偶戏演员。与妻子的结合给27岁的梅里爱带来一大笔财产,加上父亲的遗产使他能够在1888年买下罗培·乌坦剧院。从此他便沉醉于把神话剧和滑稽剧相结合的戏剧艺术事业中。
他在1902年拍摄的《印度橡皮头》中,首次使用了分裂银幕工艺,用分次曝光的方法,在同一个画面中拍摄了他自己扮演的两个不同角色,取得了令人捧腹的视觉效果。
折叠魔术手法乔治·梅里爱乔治·梅里爱
另外,他采用"魔术照相"的手法,创造了慢动作、快动作、倒拍、多次曝光、叠化等一系列特技手法,在《灰姑娘》中他就运用了慢动作摄影使小仙女的舞蹈像在空中飞翔。他还首次透过玻璃鱼缸拍摄水下的情景。梅里爱是对当时各种电影表现手法予以创造性应用的人。他拍摄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镜头又有令人恐怖的场景。他因此被誉为是魔幻大师。
折叠不如人意
命运有时是残酷的,梅里爱的明星公司由于经营不利陷入困境,终
乔治·梅里爱乔治·梅里爱
为法国新崛起的百代公司兼并和挤垮。梅里爱也因为固步自封,陷于戏剧化程式而失去了广大的观众,最后竟沦落为火车站的露天玩具商贩。以后,到巴黎郊区养老院去度此残生。
== 折叠编辑本段 主要作品==第一部影片摄于1896年5月: [[ 《玩纸牌》 ]]
此外在1896年还摄制了80部长20米的影片,其中有:《恐怖的一夜》《贵妇失踪》《快速画家》《魔鬼庄园》。
1897年摄制了58部影片:《鲍吕斯唱歌》《最后的子弹》《攻克托尔拿窝斯》《希腊海战》《巴黎姑娘的沐浴》《浮士德与玛格丽特》。
1898年:《魔术》(一部用停拍和替换的特技影片)、 [[ 《战舰梅因号》 ]][[ 《皮克马利翁与葛拉迭》 ]] 《威廉·退尔历险记》《天文学家之梦》《魔窟》(用迭印手法摄制)、 [[ 《多头人》]](用遮挡和黑背景摄制)。
1899年:《克莱奥帕特拉》《新娘就寝》《女修道院里的魔鬼》《水上行走的基督》《德莱孚斯案件》(第一部有20个场面的长片)、《灰姑娘》(第一部童话片)。
1913年:《雪中骑士》《布利琼家的旅行》。共摄制了430部影片。
== 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贡献==
在著名的《德莱孚斯事件》(1899年)一片里,他采用细致的现实主义手法导演,模仿一些照片资料,运用新闻片的风格,让演员即时表演,拍成长达15分钟的长剧。其中有演员的大特写和中景镜头,也有人群四散奔逃的场面,开创了"真实搬演"艺术的先河。
梅里爱对电影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曾这样谈到自己:"乔治·梅里爱将电影引向壮观的戏剧道路,第一个拍摄了服饰华丽和场面宏大的戏剧……电影这一发明之所以取得了商业成功,首先是由于有这样一批把电影作为记录他们个人创作工具的人。我的作用正是为电影工作打开这条道路,并为电影创立了大部分技术手法。"
=== 折叠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梅里爱之所以被誉为戏剧电影之父,是因为他的一大突出贡献,就是把许多优秀戏剧搬上了银幕,并且把戏剧艺术的诸般法则系统地用之于电影。他指导演员们用一种重夸张的动作、手势,不重表情的表演来扮演无声片里的角色,用他喜欢的自然光线构图。他把摄影机架在舞台对面的套间里,然后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地拍下整部戏剧。
词条标签: 人物 娱乐人物 导演 欧洲导演 乔治·梅里爱乔治·梅里爱百科专题更多
2018安全话题热搜榜
30,7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