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兵道

增加 6,568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兵道'''选自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六韬》卷一《文韬》。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
'''兵道'''选自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六韬》卷一《文韬》。

《六韬》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六韬》中的《虎韬》(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为“成功之路必读之书”的同义词<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322/11/9570732_823345649.shtml 华夏古代至高兵书《武经七书》之《六韬》],360个人图书馆,2019-3-22</ref>。

本篇首先阐明应根据万物生长的[[规律]]来治理民众。接着论述了在天下动荡时,应采取“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的策略,这样就会“天下和之”,夺取天下。

本篇论述了用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阐明了以下几点:一是强调“凡兵之道,莫过于一”,就是用兵要集中[[兵力]],集中指挥,行动一致。[[部队]]的行动如能达到“一”的要求,就能“独往独来”,达到“阶于道,几于神”的境界。二是“存”和“亡”、“乐”和“殃”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互相转化。因此,应存时虑亡,乐时虑殃,灵活用兵,促使形势向有利于己的方面转化。三是在两军相遇、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要取得胜利,必须示形动敌,欺骗敌人,声东击西。四是兵贵神速,击敌不意,即“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原文==

[[周武王|武王]]问太公曰:“兵道如何?” 

[[姜太公|太公]]曰:“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用之在于机,显之在于势,成之在于君。故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知乐而不知殃,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今王已虑其源,岂忧其流乎!” 

武王曰:“两军相遇,彼不可来,此不可往,各设固备,未敢先发,我欲袭之,不得其利,为之奈何?” 

太公曰:“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士寂若无声,敌不知我所备。欲其西,袭其东。” 

武王曰:“敌知我情,通我谋,为之奈何?”太公曰:“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的原则是什么?”

太公回答道:“一般用兵的原则,没有比指挥上的高度统一更重要的了。指挥统一,军队就能独往独来,所向无敌。”黄帝说:‘统一指挥基本上符合用兵的规律,几乎可以达到神妙莫测的用兵境界。’运用统一指挥这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时机;显示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利用态势;成功地利用这一原则,关键在于君主。所以古代圣王称战争为凶器,只有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它。现在商王只知道他的国家存在,而不知道他的国家已面临危亡;只知道纵情享锭,而不知道他已面临祸殃。[[国家]]能否长存,不在于眼下是否存在,而在于能否做到[[居安思危]];君主能否享乐,不在于眼前是否享乐,而在于能否做到乐不忘忧。现在您已思虑到安危存亡的根本问题,至于其他枝节问题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武王问道:“两军相遇,敌人不能来进攻我,我也不能去攻打敌人。双方都设置坚固的守备,谁都不敢率先发起攻击,我想袭击他,又没有有利的条件,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要外表佯装混乱,而内部实际严整;外表伪装缺粮,而实际储备充足;实际战斗力强大,而装做战斗力衰弱。使军队或合或离,或聚或散,装作没有节制[[纪律]]以迷惑敌人。隐匿自己的计谋,保守自己的意图,加高巩固壁垒。埋伏精锐,隐蔽肃静,无形无声,使敌人无从知道我方的兵力部署。想要从西边发起攻击,则先从东边进行佯攻。”

武王问道:“如果敌人已经知道我军情况,了解了我方计谋,那该怎么办?”

太公答说:“作战取胜的方法,在于周密地察明敌情,抓住有利的[战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给予迅猛的打击。”

==军事思想==

《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战争观、[[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有关军事的许多方面,其中又以战略和战术的论述最为精彩,它的权谋家思想也很突出。

《六韬》的军事思想比较复杂,差不多先秦各家的军事思想在书中都有反映。书中最突出的是阴谋权术[[思想]]。《六韬》一开头就说:"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文师》)这就是说,国君统治百姓,就要像渔人钓鱼,以钓饵来诱使人们上钩,听从驱使。权谋可以表现在多方面:第一,"予之为取"。就是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文师》说:"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07/288463.html 《武经七书》包含了哪几本书?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介绍],趣历史,2018-07-19 </ref>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多种文字。

==视频==
===<center> 兵道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六韬</center>
<center>{{#iDisplay:e0611ceea3c|560|390|qq}}</center>

<center> 六韬兵法 </center>
<center>{{#iDisplay:q305443wmm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视频==
===<center> 兵道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军迷们的最爱“狗腿刀”,为何现在遭人嫌弃?老兵道出了原因</center>
<center>{{#iDisplay:h0868ypky07|560|390|qq}}</center>

<center>美女到部队寻找消防兵道谢,不料得知小伙已经牺牲,美女瞬间崩溃</center>
<center>{{#iDisplay:m0882ym8j1r|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250,9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