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友倫

增加 32 位元組, 3 年前
生平
</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擔任第5軍參謀長期間,為了提高軍隊戰力,[[羅友倫]]將所有機械化部隊集中,設立汽車團、戰車團,歸參謀處統一指揮,在提高機動性的同時,也增強了戰力。作為[[杜聿明]]將軍的重要參謀,[[羅友倫]]參與了同古保衛戰、臘戌保衛戰等一些重大戰役的參謀決策工作。據[[羅友倫]]訪談錄中介紹,在同古保衛戰中,[[蔣介石]]曾命令200師死守同古,犧牲到最後,以表示國民革命軍的精神。但因救援部隊相隔百里之遠,所以只能在撤退與死守之間做選擇。[[羅友倫]]認為,如死守,會眼睜睜地看著200師被敵人包圍、殲滅。當時第5軍有三個師,如果有一師被敵人吃掉,只剩兩個師,士氣一定受挫,而且坐視不救,有損指揮道德。因此[[羅友倫]]力主撤退。但撤退是違抗最高統帥的命令,可能受軍法審判,[[羅友倫]]和軍長[[杜聿明]]、最高統帥部參謀團團長[[林蔚]]反復討論了幾個小時,始終沒有結論。時至深夜,[[羅友倫]]說:“假如不立即下令撤退,就再也沒有撤退的機會了,如此一來,一定會完全被敵人包圍殲滅。”於是他動手擬好了命令,請杜、林簽字,但都沒有結果,[[羅友倫]]只好先簽名以示負責。最後軍長[[杜聿明]]被他說服,也簽了字。在一夜之間,200師循著鐵索橋渡過河川撤退,粉碎了敵人企圖四面包圍攻擊,全殲200師的圖謀。</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因 在抗戰中的赫赫功績, [[ 羅友倫 ]] 被授予少將軍銜,並榮獲抗戰勝利勳章。抗戰後期, [[ 羅友倫 ]] 將軍曾參與創辦了青年軍,並擔任了第207師師長、青年軍第6軍軍長,後因病 前往[[ 美國 ]] 治療。1950年到 [[ 臺灣 ]] 後, [[ 羅友倫 ]] 被任命為複辦的鳳山軍校暨陸軍軍官學校首任校長,也是黃埔軍校第四任校長。在複辦鳳山軍校期間, [[ 羅友倫 ]] 力主接續大陸黃埔軍校的期數,自1951年開始招第24期生,隨後的24至26期黃埔生都畢業於[[羅友倫]]將軍任上。任校長期間,[[羅友倫]]大力傳承黃埔精神,延續黃埔情緣,開展黃埔校史教育,並積極籌備軍校新制方案,將學制從2年轉為4年,並以[[美國]]西點軍校為藍本,重新規劃軍事教育和學年教育。之後,[[羅友倫]]又調任“憲兵司令”,“海軍陸戰隊司令”,“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聯勤總司令”。1994年8月, [[ 羅友倫 ]] 將軍在 [[ 臺北 ]] 病逝,享年82歲。</p>
</div>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