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姚傳薌

增加 3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姚传芗.jpg|缩略图|right|姚传芗[https://p1.ssl.qhimg.com/t0154eb8b8bd014ad25.jpg]]]
'''姚傳薌'''(1912年—1996年) ,[[江蘇]][[蘇州]]人, 原名'''興華'''。崑劇 [[ 表演 ]][[ 藝術家 ]] [[ 戲曲 ]][[ 教育家 ]]
==人物履历==
昆曲旦角。本名兴华。江苏苏州人。系姚传湄之胞弟。
1921年9月初在双塔小学读二年级时,与同班同学[[周根荣]](周传瑛)一起辍学入昆剧传习所。他师承[[许彩金]]、[[尤彩云]],后又从学于[[钱宝卿]]、[[丁兰荪]],工五旦、六旦。20世纪20年代中叶,传习所在沪"帮演"阶段,及后转入"新乐府"初期,传芗大多饰演配角。评论家[[黄南丁]]慧眼独具,赞扬其扮演的某些角色 "淡雅宜人,浓纤合度",是"可造就的人才"。后来,传芗得到热爱昆剧的学者张宗祥(冷僧)的资助,先后向原全福班名旦钱宝卿、丁兰荪学戏,技艺渐趋成熟,主戏逐渐增多。
1931年合股组建仙霓社,他是发起人之一。后长随班流转演出于沪、苏及杭、嘉、湖一带。"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离班转业,旅居重庆,任四川丝业公司办事员。工作之暇,兼为交通部俱乐部、 [[ 重庆 ]] 曲社、 [[ 成都 ]] 曲社的曲友们"拍曲"授艺,并向宜宾川剧团青年演员传授了《思凡》、《闹学》、《贩马记》等戏。 1951年返回上海,任春光越剧团技导。同年10月,应邀赴杭,历任浙江越剧实验剧团、浙江越剧团技导、导演,曾参与排演《庵堂认母》、《盘夫索夫》、《西厢记》、《孔雀东南飞》等越剧剧目,成绩斐然。1958年始,先后出任浙江省戏曲学校业务班主任、艺术顾问等职,
在培养昆剧、越剧人才方面贡献颇大。浙江昆坛名旦 [[ 王奉梅 ]] [[ 张志红 ]] 等皆为其得意学生。此外,全国南、北昆剧院团的挑梁名旦亦大多向他学过戏。如1979年夏,他曾向专程来杭学戏的江苏省昆剧院张继青传授了《寻梦》,又向上海昆剧团的华文漪传授了《偷诗》、《说亲》、《回话》,向梁谷音传授了《借茶》、《活捉》、《佳期》、《挑帘》、《裁衣》等戏。1985年11月,姚氏随浙江昆剧团赴京期间,又正式收北方昆曲剧院洪雪飞、董瑶琴为弟子,向她俩传授了《说亲》、《回话》、《跳墙》、《着棋》、《佳期》、《拷红》等六旦主戏。香港名票邓婉霞亦曾登门求教,向其学习了《铁冠图·刺虎》。1986年4月始,他积极参与文化部昆指委主办的昆剧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向学员们传授了《金雀记·觅花、庵会、乔醋》等戏。
[[File:姚传芗1.jpg|缩略图|right|姚传芗[https://p1.ssl.qhimg.com/t0127b2da7991d45e80.jpg]]]
姚传芗在表演艺术上既不游离于师承,又不墨守成规,并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有所发展提高。他向钱宝卿所学的《疗妒羹·题曲》,本是一出身段不多,以内涵深沉、唱功和表情见长的传统折子戏,后经他的不断丰富完善,已成为一出唱做皆重的看家好戏。1982年初,他将此戏授予学生王奉梅。同年5月,王在苏州 "两省一市昆剧会演"中献演,获与会行家的高度赞扬。后该戏被竞相学习搬演,成为全国各昆剧院团的优秀保留剧目。江苏省昆剧院在原有《游园》、《惊梦》、《寻梦》的基础上,新增表演艺术已失传的《写真》、《离魂》二折,串连成《牡丹亭》(上集),也是姚氏参与主教、设计、排练的成功之作。其中《写真》开排时,他与导演、演员相互切磋,设计杜丽娘持柳枝上场,使其与上折梦境情节衔接。在末折《离魂》中,他巧妙地运用《蝴蝶梦》中"庄周脱壳"变形的手法,表现杜丽娘之殇,为全剧画龙点睛之笔。该剧在1982年"两省一市昆剧会演"中演出,被专家们誉为风格清新统一、颇能体现南昆特色的佳作。
传芗还积极参与戏曲会演和其他艺术活动。如:1954年10月,曾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奖状奖;1962年12月在"苏、浙、沪三省(市)昆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又主演了名剧《寻梦》;1993年2月他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与学生王奉梅等一起赴 [[ 香港 ]] 讲学。姚氏主讲《牡丹亭·游园、惊梦》、《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的旦角表演,受到听讲的昆曲爱好者及在校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还接受当地《大公报》记者采访,在该报发表了《姚传芗谈昆剧近况》一文。
1996年4月5日在杭州病逝,终年 75岁。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