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二宗三际论

增加 5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二宗三际论''',摩尼教的根本教义和世界观。
[[ 摩尼教 ]] 是公元3世纪由 [[ 摩尼 ]] (215或216~约276)在 [[ 琐罗亚斯德教 ]] 二元论的基础上,吸取 [[ 基督教 ]] [[ 佛教 ]] [[ 诺斯替教 ]] 等思想材料而创立的伊朗古代宗教。 二宗三际论的二宗是指世界的二个本原,即黑暗与光明、善与恶,三际是指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即初际(过去)、中际(现在)和后际(将来)。<ref>[https://www.chazidian.com/r_ci_3a190100e6607d838b35cb62eae0363d/ 摩尼教],查字典</ref>
==简介==
===摩尼教详解===
英语Manicheism,德语 Manichäismus,法语 Manichéisme。又作 [[ 末尼教 ]] [[ 牟尼教 ]] [[ 明教 ]] [[ 明尊教 ]] 。为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Mani, Manes, Manichaeus)揉合古代波斯之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称为祅教),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之宗教。其教义以琐罗亚斯德教之善、恶二元论为基础,将一切现象归纳为善与恶,善为光明,恶为黑暗,而光明必会战胜黑暗,人类若依宗教之真理与神之志向,终必走向光明、极乐之世界;而无始以来明暗相交,恶魔恒于暗界,纷扰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恶混淆,故人当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此教因之又有明教之称。摩尼教之神具有爱、信、诚、敬、智、顺、识、觉、秘、察等十德。信徒之修养功夫以禁欲守默为主,素食、斋戒、祈祷(一天四次)为日常功课。其简明直接性,颇受当时人欢迎,故能传播于 [[ 中亚 ]] [[ 罗马帝国]](四世纪顷)、 [[ 印度 ]] [[ 中国 ]] 等地,至十三世纪仍极为兴盛。
摩尼教约于六至七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政府之举。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明教一词至清代虽已不复见于文献,但“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佛祖统纪卷三十九、柳子厚集卷二十八]
3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