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5
次編輯
變更
混交林
,維護清理 調整格式、排版
==营造纯林的原因==
混交林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从森林生态学观点出发, 应该大力提倡混交林。但仍不能否认营造单纯林的必要性。[[世界]]上迄今为止, 仍以营造单纯林为主,中国也是如此。这是因为: ①单纯林的造林、经营、采伐利用的整个过程, 技术都比较简单。营造混交林如果树种搭配不恰当, 结构不合理; 不但不能发挥混交林的优越性, 甚至有导致失败的危险。同时混交造林施工比较麻烦, 主伐时采伐、集材、运材也较单纯林复杂。②同龄单纯林能够保证主要树种积累最高的木材蓄积量。如果是混交林, 特别是选用一些低[[价值]]的树种进行混交, 显然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因而混交林的[[经济]]用材率却不如单纯林高。③在立地条件极端恶劣, 许多树种都不适应生长的地方, 一般只能营造适生的单纯林。如中国南方滨海潮积沙土只宜营造木麻黄单纯林; 亚热带丘陵地区, 在土壤极端干燥瘠薄的条件下, 一般宜于营造马尾松单纯林<ref>[http://www.doc88.com/p-958210697635.html 纯林和混交林优缺点],道客巴巴,2012-10-09</ref>。
==混交树种分类==
根据其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可分为主要树种、次要树种和灌木树种。主要树种, 亦称目的树种, 是经营对象, 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 在林分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 一般是高[[大乔木]], 生长后期居第一林层。次要树种, 亦称伴生树种, 是在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伴生的乔木树种, 在数量上一般不占优势。次要树种有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的作用。辅佐作用是给主要树种造成侧方庇荫,促进树干生长通直, 保证自然整枝良好。护土作用是利用自身的树冠和根系, 保护[[土壤减]]少水分蒸发, 防止杂草丛生等。改良土壤是用树种的枯落物和某些树种的生物固氮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每种次要树种兼有上述的三种作用, 但侧重点不同。次要树种最好稍耐荫, 生长较慢, 能在主要树种林冠下生长。灌木处于林冠层之下, 主要起护土和改良土壤作用, 但大灌木也有一定的辅佐作用。
==树种混交类型==
根据树种在混交林中的地位, 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类型等,人为地搭配成不同的组合,称混交类型。有如下几种:
===乔木混交类型: ===
即两个以上的乔木树种混交。当两个以上的乔木树种都是主要树种时, 它可以充分利用地力, 获得多种[[木材]], 充分发挥其他效能。当阳性树种与阳性树种混交 (如油松和栎类) 时, 种间矛盾出现早且尖锐, 竞争进程发展迅速。这种林分的种间矛盾较难调节。阴性树种与阴性树种混交(如云杉与冷杉), 种间矛盾出现晚而较缓和,树种间的有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此种人工林,只是到了生长发育后期, 矛盾才有所激化, 但林分比较稳定, 种间关系较易调节。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混交(如落叶松与云杉), 树种关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有利作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主要的。当主要树种与次要树种混交时, 多构成复层林,主要树种居于上层,次要树种居下层。这种混交类型树种间的矛盾比较缓和, 林分生产率较高, 防护效能较好, 稳定性较强。次要树种多为耐荫的中等乔木(如椴、槭、鹅耳枥等),一般不会对主要树种构成严重威胁, 即使种间矛盾尖锐时, 也比较容易调节。
===乔灌木混交类型: ===
即主要树种与灌木混交。这种混交类型种间矛盾比较缓和,林分稳定。混交初期灌木可以为乔木树种创造侧方庇荫, 护土和改良土壤。林分郁闭后, 因在林冠下光线不足, 灌木趋于衰老, 便逐渐死亡。但当郁闭的林分树冠疏开时,[[灌木]]又会在林内出现。在一些混交林中,灌木死亡, 可以为乔木树种腾出较大的营养空间, 起到调节林分密度的作用。主要树种与灌木发生尖锐矛盾时, 调节容易, 可将灌木地上部分刈除, 使之重新萌发。
===综合混交类型: ===
即主要树种、次要树种和灌木的混交。综合混交类型兼有上述混交类型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是调节种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人工林顺利成林, 增强林分稳定性, 实现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因此, 应尽量使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在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等方面协调一致, 同时还要考虑到混交树种本身适地适树问题。中国在营造混交林的实践中, 在树种搭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如东北地区, 红松与核桃楸、红松与水曲柳等混交; [[华南地区]], [[杉木]]与[[马尾松]]、杉木与台湾相思、马尾松与荷木、马尾松与椆木等混交, 都有成功事例。在确定树种搭配时, 首先应针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目的选择主要树种, 然后再配置伴生树种或灌木<ref>[https://www.xzbu.com/1/view-5668676.htm 混交林的优点及混交原则相关问题分析],行知 互动部落</ref>。
==视频==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