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Talk:溪畔發電廠

增加 2,184 位元組, 3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溪畔發電廠'''<br><img src="https://pic.pimg.tw/den531/1381603…”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溪畔發電廠'''<br><img src="https://pic.pimg.tw/den531/1381603222-130252131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den531.pixnet.net/blog/post/5140660 圖片來自pixnet]</small>
|}

'''溪畔發電廠'''為[[臺灣]]一座位於[[花蓮縣]][[秀林鄉]]境內的[[水力發電廠]],建址於[[立霧溪]]之畔。該發電廠原由[[台灣電力公司]]進行規劃與開發,後因[[太魯閣國家公園]]之成立,加上[[環保團體]]之抗爭,最終僅完成發電廠之地下廠房與通達隧道後便停工至今。

== 沿革 ==
=== 計劃 ===
溪畔發電廠是台灣電力公司於1966年所規劃的[[溪畔發電廠#計劃|立霧溪水力發電計劃]]其中一項工程,該計劃在當時是再細分成兩項[[經濟效益]]較高的計畫,分別是自[[陶塞溪]]與[[小瓦黑爾溪]]的合流處下游約50公尺處興建[[混凝土重力壩]],在壩後形成有效容量608,000立方公尺之[[調整池]],稱「谷園壩調整池」,再將水引流至下游[[溪畔調整池]]旁的地下發電廠房,經發電後的尾水排入溪畔調整池,供下游立霧發電廠做再次發電。

另一項計畫則是在立霧溪主流上游海拔1,250.7公尺處興建一座混凝土重力壩,在壩後形成有效容量390,000立方公尺之調整池,稱「霧柏壩調整池」,並於立霧溪上游的陶塞溪、[[中陶塞溪]]、[[小瓦黑爾溪]]、[[西小瓦黑爾溪]]、[[華祿溪]]、[[復興溪]]及[[慈恩溪]]<ref>[https://www.taroko.gov.tw/zh-tw/Tourism/AttractionDetail?id=8 慈恩溪],taroko</ref> 等支流興建小型攔水壩,利用各壩所匯集的溪水給引入壓力鋼管,將溪水再流經長約12.8公里的隧道後,最終引至谷園發電廠發電,發電後尾水再直接導入谷園壩調整池中,如此可作為一套串聯式水力發電廠的系統。

然而,當時台灣電力公司方面,因資金籌措上的困難,經過評估後,決定先開發經濟效益上更為優勢的溪畔水力計畫。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0 建築藝術總論]]
28,7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