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84
次編輯
變更
劳东燕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劳东燕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劳东燕.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劳东燕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劳东燕.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9bbb9e1cf2e11a0191b5d22480a5ee56&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12748034_717240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
}}
'''劳东燕''',女,汉族,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9CaKrnKbU6t 新型互联网传销态势与治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环球网, 2018-08-27</ref>,[[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人物经历==
1992年至1996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1999年至2004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硕博连读)。
(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做交流学生)
1996年7月至1998年10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处书记员、代理检察员。
2004年加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先后任讲师(2004)、副教授(2008)、博士生导师(2016)、教授(2016)。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日本]]名城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作品==
'''(一)专著'''
1.《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刑法中的学派之争与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代表性论文'''
1. Judicial Activism and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Theory on the Functionalism, in 2 ChinaLegal Science (2017), pp.63-88.
2."能动司法与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论",《法学家》2016年第6期,第13-28页。
3."法益衡量原理的教义学检讨",《中外法学》2016年第2期,第355-386页。
4. The Function of Value Judg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in 4 ChinaLegal Science (2016), pp.139-158.
5."防卫过当的认定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不足",《中外法学》2015年第5期,第1324-1348页。
6."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的中国展开",《清华法学》2015年第3期,第56-74页。
7."事实因果与刑法中的结果归责",《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第131-159页。
8."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化构造",《法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170-190页。
9."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4期,第65-87页。
10."刑法中目的解释的方法论反思",《政法论坛》2014年第3期,第77-91页。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劳东燕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bf712b91bae95504546d7f3a03184f49&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3921608_711028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劳东燕: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11."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第70-102页。
12."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研究",《法学》2013年第6期,第3-14页。
13."刑法解释中的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第122-139页。
14."刑法学知识论的发展走向与基本问题",《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第26-31页。
15."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政法论坛》2012年第4期,第30-42页。
16."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考察",《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2期,第77-92页。
17."论实行的着手与不法的成立根据",《中外法学》2011年第6期,第1237-1259页。
18."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新论",《清华法学》2011年第2期,第33-47页。
19."罪刑规范的刑事政策分析:一个规范刑法学意义上的解读",《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第122-140页。
20."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之反思",《政法论坛》2010年第6期,第95-107页。
21."刑事推定、证明标准与正当程序",《中外法学》2010年第5期,第646-666页。
22."刑事推定中的合理联系标准",《清华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2-130页。
23."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第45-68页。
24."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第82-92页。
25."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命运",《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第50-58页。
26."危害性原则的当代命运",《中外法学》2008年第3期,第399-418页。
27."责任主义与违法性认识问题",《中国法学》2008年第3期,第150-166页。
28."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法律科学》2007年第5期,第117-126页。
29."'不知法不免责'准则的历史考察",《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第106-116页。
30."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126-139页。
31."认真对待刑事推定",《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21-37页。
32."被害人视角与刑事实体法体系的重构",《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第106-116页。
33."事实与规范之间:从被害人视角对刑事实体法的反思",《中外法学》2006年第3期,第294-309页。
34."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81-93页。
35."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2辑,2005年,第541-562页。
36."从民族国家反思刑法-刑法的现代性反思",《刑事法评论》第1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410页。
37."罪刑法定视野中的犯罪构成",《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页。
'''(三)其它论文'''
1."价值判断与刑法解释:对陆勇案的刑法困境与出路的思考",《清华法律评论》第9卷第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38-158页。
2."结果无价值逻辑的实务透视:以防卫过当为视角的展开",《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1期,第13-24页。
3."透视死刑适用的司法政策:以指导案例为视角",《复旦大学法律评论》第1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188页。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劳东燕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990b3f4c2d56c3af6eaa2207cb6dda72&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m.news.cctv.com/2020/12/12/ARTIooPLCdG0WFdKTB9bf66P201212.shtml 图片来源央视网]]]
| 图像说明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东燕:
}}
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解释学研究",《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3期,第24-35页。
5."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初步考察",《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67-77页。
6."危害与犯意之间:从权利保障到风险控制",载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科群编:《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99-238页。
7."以比较的眼光看刑法的问题",《刑事法评论》第2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282页。
8."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17-23页。
9."南京组织同性卖淫案的法律思考",《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169页。
10."规范的保护目的与结果加重犯",《刑事法前沿》第4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6-138页。
11."正当防卫制度的背后",《清华法学》第7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164页。
12."论正当防卫中的过失不法侵害",《法律应用与检察业务研究》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杨永勤合作),第33-43页。
13."揭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面纱",《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6期,第152-160页。
14."罪刑法定的宪政诉求",《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133-138页。
15."刑事司法政治化的背后",《公法》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7-57页。
16."刑事一审程序的功能审思与结构反思",《刑事法评论》第1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05-620页。
17."刑事视域中的'人'",《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209页。
18."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第2卷,第37-61页。
19."论刑法的介入和刑事责任条款的设置",载周旺生主编:《中关村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3-489页。
20."自由心证的当代命运",《刑事法评论》第9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6页。
21."试论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法律资格",《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342页。
22."社会危害性的背后",《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224页。
23."环境与犯罪研究",载周伟、李克非主编:《刑事法研究新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8-143页。
24."挪用公款罪的司法适用",《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192页。
25."也谈本土资源与法律多元",《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65-71页。
26."刑事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困境及其思考",《刑事法评论》第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261页。
27."论言词直接原则",《法学》1998年第2期,第26-28页。
'''(四)译作'''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劳东燕4.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d272d7efbb783b9826e9370ffd04db9d&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news.hexun.com/2020-09-03/202000093.html 图片来源和讯网]]]
| 图像说明 =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劳东燕
}}
1.[美]卡多佐:《法律科学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德]克劳斯·罗克幸:"正犯与犯罪事实支配理论",《刑事法评论》第2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3.[德]克劳斯·罗克幸:"德国刑法中的共犯理论",第一译者(与王钢合作),《刑事法评论》第2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151页。
4.[德]Bernd Schünemann, "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第127-143页。
5.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编:《宪法的精神: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0年经典判例选读》,参译者之一,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6.帕斯奎努:"犯罪学:一种特殊知识的诞生",《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93-513页。
==所获荣誉==
1.入选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6)
2.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6)<ref>[https://baike.sogou.com/v55866365.htm?fromTitle=%E5%8A%B3%E4%B8%9C%E7%87%95 劳东燕 ],搜狗</ref>
3.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2016)
4.清华大学优秀班(级)主任一等奖(2016)
5.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2)
6.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青年学术成就最高奖,2008)<ref>[https://www.sohu.com/a/412898926_99923255 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挂职最高检初体验:打通理论与实务的一个契机 ],搜狐, 2020-08-13</ref>
7.司法部全国第三届优秀教材与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
8.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
9.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
==视频==
=== 方圆专访劳东燕 2020年07月31日发布 ===
{{#iDisplay:g3126a4rd96|寬度|高度|qq}}
===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 全8讲 劳东燕 清华大学 2017年10月21日发布 ===
{{#iDisplay:h0563wm7eap|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学者]]
| 姓名 = 劳东燕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劳东燕.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9bbb9e1cf2e11a0191b5d22480a5ee56&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12748034_717240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
}}
'''劳东燕''',女,汉族,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9CaKrnKbU6t 新型互联网传销态势与治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环球网, 2018-08-27</ref>,[[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
刑法学、刑事政策学、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
==人物经历==
1992年至1996年,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1999年至2004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硕博连读)。
(2002年9月至2003年10月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做交流学生)
1996年7月至1998年10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起诉处书记员、代理检察员。
2004年加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先后任讲师(2004)、副教授(2008)、博士生导师(2016)、教授(2016)。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耶鲁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日本]]名城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作品==
'''(一)专著'''
1.《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刑法中的学派之争与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3.《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刑法基础的理论展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代表性论文'''
1. Judicial Activism and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Theory on the Functionalism, in 2 ChinaLegal Science (2017), pp.63-88.
2."能动司法与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论",《法学家》2016年第6期,第13-28页。
3."法益衡量原理的教义学检讨",《中外法学》2016年第2期,第355-386页。
4. The Function of Value Judg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in 4 ChinaLegal Science (2016), pp.139-158.
5."防卫过当的认定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不足",《中外法学》2015年第5期,第1324-1348页。
6."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之争的中国展开",《清华法学》2015年第3期,第56-74页。
7."事实因果与刑法中的结果归责",《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第131-159页。
8."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化构造",《法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170-190页。
9."刑法中的客观不法与主观不法",《比较法研究》2014年第4期,第65-87页。
10."刑法中目的解释的方法论反思",《政法论坛》2014年第3期,第77-91页。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劳东燕2.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bf712b91bae95504546d7f3a03184f49&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73921608_711028 图片来源搜狐]]]
| 图像说明 = 劳东燕: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11."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中外法学》2014年第1期,第70-102页。
12."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研究",《法学》2013年第6期,第3-14页。
13."刑法解释中的形式论与实质论之争",《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第122-139页。
14."刑法学知识论的发展走向与基本问题",《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第26-31页。
15."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判断",《政法论坛》2012年第4期,第30-42页。
16."刑事政策与刑法体系关系之考察",《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2期,第77-92页。
17."论实行的着手与不法的成立根据",《中外法学》2011年第6期,第1237-1259页。
18."强奸罪与嫖宿幼女罪的关系新论",《清华法学》2011年第2期,第33-47页。
19."罪刑规范的刑事政策分析:一个规范刑法学意义上的解读",《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第122-140页。
20."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之反思",《政法论坛》2010年第6期,第95-107页。
21."刑事推定、证明标准与正当程序",《中外法学》2010年第5期,第646-666页。
22."刑事推定中的合理联系标准",《清华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2-130页。
23."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第45-68页。
24."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第82-92页。
25."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命运",《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第50-58页。
26."危害性原则的当代命运",《中外法学》2008年第3期,第399-418页。
27."责任主义与违法性认识问题",《中国法学》2008年第3期,第150-166页。
28."推定研究中的认识误区",《法律科学》2007年第5期,第117-126页。
29."'不知法不免责'准则的历史考察",《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第106-116页。
30."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第126-139页。
31."认真对待刑事推定",《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21-37页。
32."被害人视角与刑事实体法体系的重构",《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第106-116页。
33."事实与规范之间:从被害人视角对刑事实体法的反思",《中外法学》2006年第3期,第294-309页。
34."罪刑法定的明确性困境及其出路",《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第81-93页。
35."自由的危机:德国'法治国'的内在机理与运作逻辑",《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2辑,2005年,第541-562页。
36."从民族国家反思刑法-刑法的现代性反思",《刑事法评论》第1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410页。
37."罪刑法定视野中的犯罪构成",《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页。
'''(三)其它论文'''
1."价值判断与刑法解释:对陆勇案的刑法困境与出路的思考",《清华法律评论》第9卷第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38-158页。
2."结果无价值逻辑的实务透视:以防卫过当为视角的展开",《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1期,第13-24页。
3."透视死刑适用的司法政策:以指导案例为视角",《复旦大学法律评论》第1辑,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168-188页。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劳东燕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990b3f4c2d56c3af6eaa2207cb6dda72&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m.news.cctv.com/2020/12/12/ARTIooPLCdG0WFdKTB9bf66P201212.shtml 图片来源央视网]]]
| 图像说明 =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东燕:
}}
4."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解释学研究",《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3期,第24-35页。
5."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初步考察",《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67-77页。
6."危害与犯意之间:从权利保障到风险控制",载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学科群编:《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99-238页。
7."以比较的眼光看刑法的问题",《刑事法评论》第2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72-282页。
8."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第17-23页。
9."南京组织同性卖淫案的法律思考",《中国法律评论》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59-169页。
10."规范的保护目的与结果加重犯",《刑事法前沿》第4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6-138页。
11."正当防卫制度的背后",《清华法学》第7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164页。
12."论正当防卫中的过失不法侵害",《法律应用与检察业务研究》2005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杨永勤合作),第33-43页。
13."揭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面纱",《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6期,第152-160页。
14."罪刑法定的宪政诉求",《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第133-138页。
15."刑事司法政治化的背后",《公法》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7-57页。
16."刑事一审程序的功能审思与结构反思",《刑事法评论》第1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05-620页。
17."刑事视域中的'人'",《刑事法评论》第10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209页。
18."论犯罪构成的功能诉求--对刑事领域冲突解决机制的再思考",《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第2卷,第37-61页。
19."论刑法的介入和刑事责任条款的设置",载周旺生主编:《中关村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3-489页。
20."自由心证的当代命运",《刑事法评论》第9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86页。
21."试论刑事诉讼中视听资料的法律资格",《刑事法判解》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342页。
22."社会危害性的背后",《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224页。
23."环境与犯罪研究",载周伟、李克非主编:《刑事法研究新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8-143页。
24."挪用公款罪的司法适用",《刑事法判解》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192页。
25."也谈本土资源与法律多元",《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65-71页。
26."刑事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困境及其思考",《刑事法评论》第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8-261页。
27."论言词直接原则",《法学》1998年第2期,第26-28页。
'''(四)译作'''
{{Infobox person
| 图像 =
[[File:劳东燕4.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src=360pic_normal&z=1&i=0&cmg=15484592.1303235594751833000.1589113075640.3076&q=%E5%8A%B3%E4%B8%9C%E7%87%95&correct=%E5%8A%B3%E4%B8%9C%E7%87%95&ancestor=list&cmsid=e13fbd3c5b19cd1db927742cfe26097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d272d7efbb783b9826e9370ffd04db9d&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news.hexun.com/2020-09-03/202000093.html 图片来源和讯网]]]
| 图像说明 =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劳东燕
}}
1.[美]卡多佐:《法律科学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德]克劳斯·罗克幸:"正犯与犯罪事实支配理论",《刑事法评论》第2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3.[德]克劳斯·罗克幸:"德国刑法中的共犯理论",第一译者(与王钢合作),《刑事法评论》第2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151页。
4.[德]Bernd Schünemann, "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金陵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第127-143页。
5.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编:《宪法的精神: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0年经典判例选读》,参译者之一,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
6.帕斯奎努:"犯罪学:一种特殊知识的诞生",《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93-513页。
==所获荣誉==
1.入选教育部"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6)
2.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16)<ref>[https://baike.sogou.com/v55866365.htm?fromTitle=%E5%8A%B3%E4%B8%9C%E7%87%95 劳东燕 ],搜狗</ref>
3.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2016)
4.清华大学优秀班(级)主任一等奖(2016)
5.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三等奖(2012)
6.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青年学术成就最高奖,2008)<ref>[https://www.sohu.com/a/412898926_99923255 清华大学教授劳东燕挂职最高检初体验:打通理论与实务的一个契机 ],搜狐, 2020-08-13</ref>
7.司法部全国第三届优秀教材与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
8.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
9.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
==视频==
=== 方圆专访劳东燕 2020年07月31日发布 ===
{{#iDisplay:g3126a4rd96|寬度|高度|qq}}
=== 当代刑法思潮论坛 全8讲 劳东燕 清华大学 2017年10月21日发布 ===
{{#iDisplay:h0563wm7eap|寬度|高度|qq}}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