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送魏十六还苏州

增加 3,075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作品名称: [[《送魏十六还苏州》]]
创作年代:
文学体裁:诗
作者:[[ 齐己皇甫冉]]
|}
'''《送魏十六还苏州》''' [[ 齐己皇甫冉]]的诗。<ref>[https://so.gushiwen.org/shiwenv_70518058530a.aspx 《送魏十六还苏州》 ] 古诗文网</ref>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常州来拜访他,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送他,此诗即写于当时。
皇甫冉所作诗句精玄微妙,《全唐诗》言他"天机独得,远出情外。"
回首姑苏是白云。
>|<《送魏十六还苏州》>|<古诗文网>}}
==译文==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归去,
 
蟋蟀鸣声切切不堪入耳。
 
明日你将乘船回毗陵,到那时,
 
回首姑苏,所见将唯有一片白云。
==赏析==
这首送别短章,写得明白晓畅而又感情深挚,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伤感,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这两句写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即“阴虫”。南朝[[宋颜延年]]《[[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夜蝉当夏急,阴虫先秋闻。”)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
 
在写法上,这两句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肃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相当沉重,可谓一箭双雕。同时,作者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经过环境的渲染,这种愁苦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这两句作者以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作者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到明天,当我再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
 
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为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
 
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声情美。
==作者简介==
[[File:思春45454.jpg|thumb|200px|有框|左|[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adaf2edda3cc7cd9e314007d3301213fb80e915c.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9%95%E5%A6%A4%E6%98%A5%E6%80%A8/16991323 图片来源]]]
 
[[皇甫冉]](约717 - 约771年),字茂政,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人,祖籍甘肃泾州,唐代诗人。<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huangfuran/ 《皇甫冉简介》 ] 古诗文网</ref>
33,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