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和镇

增加 1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简介==
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永和曾为东昌县治,开始了早期开发。南齐朝,又辟为焦度将军的封邑。唐末五代,“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特别是宋代,制瓷业得到飞速发展,吉州窑产品远销朝鲜半岛、 [[ 日本 ]] 、东南亚各国。 [[ ]] 业的兴盛,又带动了[[商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时商贾云集、樯桅林立、车辐辘辏,成为“舟东一大都会”。
明《东昌志称》:“谈庐陵之盛,萃于永和。”永和古镇在南宋最盛时具有“六街三市七十二花街”的繁华规模,有直接为瓷业而设的专业市场,如瓷器街、柴草市等。还有粮食糟行、竹木商行、五金店辅、[[茶楼]]酒肆等。“百尺层楼万余家,六街市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歌舞”便是时称“永和为天下三镇之一”的历史写照。
永和镇有楼台亭阁、祠宗寺塔等名胜40余处。最著名的有15处,称为“东昌十五景”,一景一段历史,一桩故事,累被文人吟咏。“苏黄台”是苏东坡、黄庭坚讲经论道的地方;“明秀楼”有宰相周必大的诗咏;“金钱池”有[[状元]]罗洪先的诗咏;“东坡井”有苏东坡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他在这里小住,为观题名,在这里会见了农学家曾安止,曾为其所著《禾谱》补写了农具图,作《[[秧马歌]]》。
如今古迹名胜历数百年,天灾兵祸,多忆湮没,有的仅存遗迹,只有24个如冈似阜的[[古窑]]包错落有致相嵌在镇旁的田野上,用万古不化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古镇昔日的辉煌;建于 [[ 唐代 ]] 的本觉寺塔依然耸立,成为永和 [[ 古镇 ]] 的标志。
==视频==
2,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