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334
次編輯
變更
小兒麻痺
,無編輯摘要
[[File:A4-0.jpg|280px|thumb|有框|右|小兒麻痺的兒童患者,圖片來源:[https://bjorgaas.org.tw/about2.php 畢嘉士醫師的精神]畢嘉士基金會]]
'''小兒麻痺'''( [[ 英語]] :'''Poliomyelitis ''' ,簡 稱polio 稱 '''polio''' ),古書即有類似病例記載,1789年–Michael Underwood提出 Poliomyelitis 來自希臘文–Polio(灰色), Myelon(脊髓),後者則譯自英語infantile paralysis),又譯「急性灰白髓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可感染人類之病症。患者大約有90%到95%的感染並沒有任何症狀。5%到10%有發燒、頭痛、嘔吐、腹瀉、頸部僵硬以及四肢疼痛等輕微症狀。有症狀的患者往往在一到兩周內就會完全復原。只有約0.5%的患者會發生肌力變弱而導致行動困難。
==疾病概述==
===致病原===
'''小兒麻痺''',學名「脊髓灰白質炎」(英語:poliomyelitis),是由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感染所引起,它是一種[[腸病毒]](Enterovirus) ,包含三種血清型別,其中以第一型小兒麻痺病毒最常引起流行。小兒麻痺病毒傳染力高,但在衛生良好的環境下,透過咽喉分泌物的傳播相對上就比較重要;有少數的報告指出,遭糞便污染的牛奶、食品也可能成為傳染媒介。Poliovirus 感染脊髓引發的麻痺性疾病。傳染方式是由–糞-口傳染或飛沫傳染。潛伏期是3到35天,通常7到14天。人類歷史上的大流行–19世紀的 [[ 歐洲 ]] ,1843年以及1952年的[[美國]],1921的美國[[羅斯福]]總統是世界知名的患者。小兒麻痺症學名脊髓灰白質炎,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的傳染病,通常攻擊五歲以下幼童的中樞神經運動細胞,造成肌肉萎縮、麻痺、癱瘓,甚至死亡。小兒麻痺症的發生為世界性、季節性,常見於夏季與早秋,主要經由人類的糞便傳染,在大流行期間也可能經飛沫途徑傳染,並且通常傳染源為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的人。
====可侵染中樞神經系統====
少數小兒麻痺病毒可侵入 [[ 淋巴組織 ]] 、血液而後感染 [[ 中樞神經 ]] 系統之細胞,前角及腦幹的運動神經元受感染後導致細胞破壞而引起典型的小兒麻痺症狀,可能導致永久性的後遺症或死亡。病毒由口中進入後在咽喉及腸道增殖,通常可在剛被感染者之咽喉及糞便中發現小兒麻痺病毒,1週後咽喉只存在少量病毒,但仍會存在於患者糞便中數週,在人口密集機構或是家庭中密切接觸的情況下,傳播風險增加。小兒麻痺症曾帶給很多家庭巨大的身心創傷,也對整體社會及國家帶來龐大人力及經濟的損失。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繼西元1979年全球撲滅天花之後,又從1988年起推動全球根除小兒麻痺症。根據WHO所訂的標準,小兒麻痺症根除地區是指在該區內最後1名小兒麻痺症確定病例發現後,3年內無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Wild Poliovirus, WPV)引起的小兒麻痺病例發生,且環境中亦證實沒有野生株病毒的存在。
====少數出現肢體無力麻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