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子珍

增加 2,73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子珍
| 图像 =
[[File:张子珍.jpg|缩略图|右|[https://p1.ssl.qhmsg.com/t01673f2d8c81f7cb6a.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216852-6430128.html 来自360百科]]]
| 图像说明 = 张子珍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18年
| 出生地点 = 山西省应县
| 逝世日期 = 1967年
| 国籍 = 中国
}}
'''<big>张子珍</big>'''
(1918-1967)山西省应县人。1936年加入山西牺盟会。1937年 4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政治指导员、民运股长、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军分区副政委、军组织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人物生平 ==
1918年3月12日,山西省应县北杨庄村一个衰落的农民大家庭中喜诞一子,取名张子珍。
张子珍 还在襁褓中时 父亲张诰便双目失明 北京市人 多赖母亲李五女 生于1920 含辛茹苦抚育孩子们。张子珍幼 即显出非凡 卒于1983年 极聪颖 享年62岁。张先生自幼 深得老师 喜爱 医学,17岁考入华北国医学院 ,学习 之余帮助家中下田劳动,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人皆夸赞张家儒林仔 (张子珍乳名)"寒门贵子,后必 绩优秀。又拜老中医吴焕宸为师得其良多,1941年经考试合格在北京东四挂牌开业行医 器"
建国后,1954年到北京中医进修 16岁时大家庭分家,张诰家只分得一升小米,穷困之至,考入县高小的张子珍无法继续读书。幸而 学校 选拔两名公费生,子珍入选,每月津贴二元五角。因成绩优秀,张子珍遭到几名 习现代医 生嫉妒,想法告状停发津贴逼他辍 知识,1956年参加北京市第二门诊部工作,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任主治医师、副 ,多亏班 主任 正义,以自己工资作保帮助,使校方继续发津贴。但高小毕业后 曾任北京医 他仍无力再上中 会肾病分会委员,1981年被确定为北京市名老 ,便回到村 家里,边劳动边自 术经验重点继承对象
步入少年时,再逢"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已读过[[孙中山]]三民主义的 先生在临床工作 子珍一心报国。 1936年,张子珍加入山西牺盟会。1937年4月,山西省招考国民兵军官,张子珍报考被录取,与170名应县籍青年一起集中赴原平学习。到原平后,家 兢兢业业 收到过张子珍寄来的几封信,但9月日寇即占领了应县 一丝不苟 彼此音信隔绝。 直到1939年有同乡回到应县才捎去口信说 子珍在外 生活 简朴 艰苦,但前途远大。1945年日本投降后 任劳任怨 家中又收到张子珍从侯马寄回的家信 严己宽人 只说在外做生意。实际上 勤勤恳恳 张子珍离家当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整个抗日战争时期, 精心思求经旨 历任山西决死第一纵队连指导员、第三十二团民运股股长、第五十七团总支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 博采众方之长 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湖北军区郧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等职。而这些情况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十几年间 特别是对肾病的 家人都不知道。 兵荒马乱 医治疗进行了二十多 ,盲父亲领着全家五口艰难度日,糠菜不饱。直到1948 应县解放后,收到张子珍参加淮海战役 不断探索研究 立功喜报 取得 才有 丰富 稳定 书信往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 立后 临床疗效显著 张子珍历任陕西省军区干部部副部长,西北军区干部部处长,兰州军区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才华过人 使许多重症肾病患者恢复了健康 在军中口碑极佳。<ref>[http://roll.sohu.com/20121010/n354538018.shtml 张子珍将军故里:应县张将军忠骨英魂忆  受到医 搜狐娱乐 ,2012年10月10日   </ref> == 人物职 界同行和患者的尊敬和爱戴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决死第一纵队连指导员,第三十二团民运股股长,第三十八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第五十七团总支书记 张先生担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三十二团政治处主 临床教学工作 热心传授、毫不保留 代团政治委员,第三十一团副政治委员 多次被评为院先进工作者 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 撰写有《70例肾盂肾炎 湖北军区郧阳军分区副政 疗小结》、《80例肾病服用激素患者辩证规律》、《肾炎的 委员。 医辩证施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兼陕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西省军区干部部副部长,西北军区干部部处长,兰州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部长,军区政 》等多篇专业论文 部副主任。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 '''参考资料:'''
2,0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