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3
次編輯
變更
西敏橋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西敏橋''' </p>
|-
|<center><img src="https://i1.wp.com/blog.kkday.com/wp-content/uploads/900_UK_London_Big-Ben_AShutterstock_44225473.jpg?w=900&quality=80&strip=all&ssl=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kkday.com/26824/europe-uk-london-city-of-westminster 圖片來自.kkday.com]
</small>
|}
'''西敏橋'''({{lang-en|'''Westminster Bridge'''}})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拱橋]],跨越[[泰晤士河]],連接了西岸的[[西敏市]]和東岸的[[蘭貝斯]]。[[英國國會]]、[[大本鐘]]及[[倫敦眼]]等名勝分列於橋的兩端。
本橋於1862年開通,以取代1750年時即已啟用的舊橋。[[英格蘭遺產委員會]]在1981年時將此橋列為[[英國登錄建築|二級星登錄建築]]。
==簡介==
造訪這座歷史悠久的橋梁,該橋橫跨泰晤士河,並連接北側的西敏和南側的藍伯斯。
西敏橋是倫敦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橋梁之一。步行過橋,欣賞優美的倫敦美景,並一睹著名的南岸獅子 (South Bank Lion)。
西敏橋建於 1862 年,名列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橋梁之一。此地點的第一座橋建於 1738 年,當時正值喬治二世在位期間。原來的橋梁據說經常搖擺,在建造不到十年就開始下沉。一睹現在長達 252 公尺並擁有七道拱門的橋梁。
留意這座橋的顏色,此色彩與下議院的綠色真皮座椅相同,下議院就位於附近,橋梁靠近西敏的一側。橋梁的鍛鐵細節出自查爾斯‧巴里 (Charles Barry) 之手,這位建築師也設計了議會大廈。
步行過橋時,可欣賞議會大廈的美景。望向上游,便能看見蘭貝斯大橋,這座橋漆成上議院座椅的顏色。望向下游,可看見亨格福德鐵路橋 (Hungerford) 和倫敦眼的旋轉乘坐艙。
嘗試在夜晚造訪此地,這時候的景色格外迷人,因為周圍許多地標皆以燈光打亮,映照著黑暗的夜空。威廉‧華茲華斯在他的十四行詩西敏橋上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描述這個令人難忘的景色。
別錯過橋梁西南隅的南岸獅子。威廉‧F‧沃丁頓 (William F. Woodington) 於 1837 年設計這隻獅子,其為三隻守護老獅子啤酒廠 (Old Lion Brewery) 的獅子之一。這隻獅子重達 13 公噸,以名為「科德石」(Coade) 的陶瓷石製成,這種石材以極度耐用聞名。啤酒廠在 1949 年拆除後,獅子便搬移到滑鐵盧站 (Waterloo Station),後來又在 1966 年遷移到目前的位置。
西敏橋連接河流北側的國會大廈和南側的郡會堂。若要步行過橋,可搭倫敦地鐵到西敏站,該站鄰近泰晤士河北岸。此橋梁開放免費參觀。<ref>[https://www.expedia.com.tw/Westminster-Bridge-London.d508423.Place-To-Visit?pwaLob=wizard-package-pwa 威斯敏斯特大橋],expedia智遊網</ref>
==沿革==
===第一代西敏橋===
西敏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664年,當時已有擬議在西敏橋的現址興建新橋,但遭到倫敦人的反對。1736年一份法案頒布後,當局組織了委員會,並發行每份5[[英鎊]]的獎券,籌妥造橋總經費所需的62.5萬英鎊。祖籍[[瑞士]]、歸化英籍的建築師——查爾斯·拉貝黎在1738年5月時成為橋樑設計者。1739年開始設置橋墩時,拉氏選用了木製的大型沉箱,將他們安置到河床中,然後從內樹立石造橋墩<ref>{{Cite book |title=A Description of Westminster Bridge |author={{Link-en|查爾斯·拉貝黎|Charles Labelye|Labelye, Charles}} |publisher=[[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ear=2014 |isbn=978-1-108-07195-6 |accessdate=2014-08-24}}</ref>。
1750年,西敏橋正式啟用,亦成為整個倫敦地區自[[倫敦橋]]開通後、第二座跨過泰晤士河的橋樑,兩者的登場年代足足相隔了540多年。與後者相比,西敏橋的長度多出了300英尺(91公尺),建材則是[[波特蘭石]],下有大型橋孔13座、小型橋孔2座,均呈半圓狀。舊倫敦橋拆除後,該橋的橋墩飽受嚴重的沖刷問題所苦,數位專案委員和土木工程界專家先後投入了橋體的修繕工作。
===第二代西敏橋===
到了19世紀中葉時,隨著西敏橋面臨的橋體結構問題,再加上國會廳舍——[[西敏宮]]正在進行重建,在該處設置新橋的迫切性也開始升高。英國工程師湯馬斯·佩吉負責新橋的規劃與設計,並由查爾斯·梅爾(C.J. Mare)開設的公司承建。但當工程作業於1854年5月展開後,梅爾的事業便於1855年9月垮台了,施工進度因而大大延宕,整座橋直至1862年5月24日——[[維多利亞女王]]的43歲誕辰日——才通車啟用<ref name="TfL">{{Cite web |title=Westminster Bridge is reborn |author=[[倫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 |date=2008-12-22 |accessdate=2014-08-24 |url=https://www.tfl.gov.uk/info-for/media/press-releases/2008/december/westminster-bridge-is-reborn}}</ref><ref>{{cite web |author=John Eade |url=http://thames.me.uk/s00130.htm |title=Where Thames Smooth Waters Glide |publisher=Thames.me.uk |date= |accessdate=28 November 2011 |archive-date=2011-04-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27181954/http://thames.me.uk/s00130.htm |dead-url=no }}</ref>。
第二代西敏橋採用的是[[哥德式建築|哥德式風格]],以配合國會新樓的建築特色,並有7座拱狀的橋孔,最中央的橋孔跨度約130英尺(40公尺),第三、第五座橋孔約125英尺(38公尺),第二及第六座橋孔為115英尺(35公尺),最外端的兩座橋孔則是100英尺(30公尺)。橋面總寬58英尺(18公尺),兩側的人行道寬度各約13英尺(4.0公尺)。橋體採用綠色漆面,原因是為了要和[[英國下議院|英國下院]]議場裡的綠色皮製長椅色調一致,而本橋及國會南側的[[蘭貝斯橋]]則漆成紅色,呼應國會廳舍南側的[[英國上議院|英國上院]]內所採用的紅色座席<ref>{{Cite book |title=The Bumper Book of Londo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ndon and More... |publisher=Frances Lincoln |year=2012 |author=Becky Jones,Clare Lewis |isbn=978 1 781011 03 4 |page=127 |accessdate=2014-08-24}}</ref>。然而,該橋預留給河道船隻通行的淨空高度,卻在泰晤士河諸橋之中敬陪末座<ref name="Westminster Bridge gets a face-lift">{{Cite news |title=Westminster Bridge gets a face-lift |publisher=Construction News (CNplus) |url=http://www.cnplus.co.uk/news/westminster-bridge-gets-a-face-lift/386979.article |date=2006-12-14 |accessdate=2014-08-24 |author=Barker, Andrew}}</ref>。
1970年2月5日,英國文化遺產機構正式將西敏橋列入登錄建築,其級別在1981年3月27日時修正為「二級星」。2001年時,西敏橋的鋼拱和橫梁在一次船隻撞擊事件中受損<ref name="Westminster Bridge gets a face-lift"></ref>。2003年起,[[倫敦交通局]]展開了本橋的翻新工程,改善項目從橋身損壞部位的補修,涵蓋到水面下的橋墩防護措施。由於該橋是倫敦最繁忙的行人橋兼公路橋之一,因此所有的修繕作業都是在離峰時段進行,以降低干擾<ref name="TfL"></ref>。
==景點介紹==
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是倫敦靠近泰唔士河畔的一個區域,這一帶含括了許多非常鄰近的景點,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倫敦眼(London eye)、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s Park)、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柯芬園(Covent Garden) 等等,都只要步行就能抵達,因此這一區域時常被安排市區景點的一日遊或是半日遊,全程不需要搭到Tube也不至於太累。
倫敦的地鐵大都在老舊的地下、設備也相對老舊,車廂內擁擠之外大多車站也沒有電扶梯,既辛苦又無法享受旅程的美景,因此散步就變成了一個欣賞倫敦市景的好方法。雖然英國的雨天多,但大多是綿綿細雨,只要準備一頂帽子或是防脫水的外套就能夠輕鬆繼續旅程,既舒適又浪漫。
大笨鐘落成於1859年,高97.5公尺,是世界第三高鐘樓。許多人將整座鐘樓稱為大笨鐘,但它的正式名稱其實在2012年時,英國政府為了慶祝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後正式更改為是伊麗莎白塔。大笨鐘與國會大廈相連在一起,是英國的經典地標。
從2017年開始,大笨鐘開始進行為期四年的維修工作,除了除夕等重大節日以外平常日則停止常規的敲鐘報時,僅一面鐘面維持正常運作,但大笨鐘仍是來到倫敦絕對不能錯過的打卡點。拍攝大笨鐘最經典也最美的角度就是過橋到對岸拍,在這裡拍的照片張張都是明信片等級,也因為許多電影的取景,這個角度成了各國觀光客來到倫敦必訪的景點。<ref>[https://blog.kkday.com/26824/europe-uk-london-city-of-westminster 【英國】漫步西敏區:大笨鐘、西敏寺、倫敦眼、白金漢宮,景點介紹、行程規劃、散步地圖大公開,走訪倫敦經典中的經典],kkday</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西敏橋''' </p>
|-
|<center><img src="https://i1.wp.com/blog.kkday.com/wp-content/uploads/900_UK_London_Big-Ben_AShutterstock_44225473.jpg?w=900&quality=80&strip=all&ssl=1"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kkday.com/26824/europe-uk-london-city-of-westminster 圖片來自.kkday.com]
</small>
|}
'''西敏橋'''({{lang-en|'''Westminster Bridge'''}})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的[[拱橋]],跨越[[泰晤士河]],連接了西岸的[[西敏市]]和東岸的[[蘭貝斯]]。[[英國國會]]、[[大本鐘]]及[[倫敦眼]]等名勝分列於橋的兩端。
本橋於1862年開通,以取代1750年時即已啟用的舊橋。[[英格蘭遺產委員會]]在1981年時將此橋列為[[英國登錄建築|二級星登錄建築]]。
==簡介==
造訪這座歷史悠久的橋梁,該橋橫跨泰晤士河,並連接北側的西敏和南側的藍伯斯。
西敏橋是倫敦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橋梁之一。步行過橋,欣賞優美的倫敦美景,並一睹著名的南岸獅子 (South Bank Lion)。
西敏橋建於 1862 年,名列泰晤士河上最古老的橋梁之一。此地點的第一座橋建於 1738 年,當時正值喬治二世在位期間。原來的橋梁據說經常搖擺,在建造不到十年就開始下沉。一睹現在長達 252 公尺並擁有七道拱門的橋梁。
留意這座橋的顏色,此色彩與下議院的綠色真皮座椅相同,下議院就位於附近,橋梁靠近西敏的一側。橋梁的鍛鐵細節出自查爾斯‧巴里 (Charles Barry) 之手,這位建築師也設計了議會大廈。
步行過橋時,可欣賞議會大廈的美景。望向上游,便能看見蘭貝斯大橋,這座橋漆成上議院座椅的顏色。望向下游,可看見亨格福德鐵路橋 (Hungerford) 和倫敦眼的旋轉乘坐艙。
嘗試在夜晚造訪此地,這時候的景色格外迷人,因為周圍許多地標皆以燈光打亮,映照著黑暗的夜空。威廉‧華茲華斯在他的十四行詩西敏橋上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描述這個令人難忘的景色。
別錯過橋梁西南隅的南岸獅子。威廉‧F‧沃丁頓 (William F. Woodington) 於 1837 年設計這隻獅子,其為三隻守護老獅子啤酒廠 (Old Lion Brewery) 的獅子之一。這隻獅子重達 13 公噸,以名為「科德石」(Coade) 的陶瓷石製成,這種石材以極度耐用聞名。啤酒廠在 1949 年拆除後,獅子便搬移到滑鐵盧站 (Waterloo Station),後來又在 1966 年遷移到目前的位置。
西敏橋連接河流北側的國會大廈和南側的郡會堂。若要步行過橋,可搭倫敦地鐵到西敏站,該站鄰近泰晤士河北岸。此橋梁開放免費參觀。<ref>[https://www.expedia.com.tw/Westminster-Bridge-London.d508423.Place-To-Visit?pwaLob=wizard-package-pwa 威斯敏斯特大橋],expedia智遊網</ref>
==沿革==
===第一代西敏橋===
西敏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664年,當時已有擬議在西敏橋的現址興建新橋,但遭到倫敦人的反對。1736年一份法案頒布後,當局組織了委員會,並發行每份5[[英鎊]]的獎券,籌妥造橋總經費所需的62.5萬英鎊。祖籍[[瑞士]]、歸化英籍的建築師——查爾斯·拉貝黎在1738年5月時成為橋樑設計者。1739年開始設置橋墩時,拉氏選用了木製的大型沉箱,將他們安置到河床中,然後從內樹立石造橋墩<ref>{{Cite book |title=A Description of Westminster Bridge |author={{Link-en|查爾斯·拉貝黎|Charles Labelye|Labelye, Charles}} |publisher=[[劍橋大學出版社|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ear=2014 |isbn=978-1-108-07195-6 |accessdate=2014-08-24}}</ref>。
1750年,西敏橋正式啟用,亦成為整個倫敦地區自[[倫敦橋]]開通後、第二座跨過泰晤士河的橋樑,兩者的登場年代足足相隔了540多年。與後者相比,西敏橋的長度多出了300英尺(91公尺),建材則是[[波特蘭石]],下有大型橋孔13座、小型橋孔2座,均呈半圓狀。舊倫敦橋拆除後,該橋的橋墩飽受嚴重的沖刷問題所苦,數位專案委員和土木工程界專家先後投入了橋體的修繕工作。
===第二代西敏橋===
到了19世紀中葉時,隨著西敏橋面臨的橋體結構問題,再加上國會廳舍——[[西敏宮]]正在進行重建,在該處設置新橋的迫切性也開始升高。英國工程師湯馬斯·佩吉負責新橋的規劃與設計,並由查爾斯·梅爾(C.J. Mare)開設的公司承建。但當工程作業於1854年5月展開後,梅爾的事業便於1855年9月垮台了,施工進度因而大大延宕,整座橋直至1862年5月24日——[[維多利亞女王]]的43歲誕辰日——才通車啟用<ref name="TfL">{{Cite web |title=Westminster Bridge is reborn |author=[[倫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 |date=2008-12-22 |accessdate=2014-08-24 |url=https://www.tfl.gov.uk/info-for/media/press-releases/2008/december/westminster-bridge-is-reborn}}</ref><ref>{{cite web |author=John Eade |url=http://thames.me.uk/s00130.htm |title=Where Thames Smooth Waters Glide |publisher=Thames.me.uk |date= |accessdate=28 November 2011 |archive-date=2011-04-2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427181954/http://thames.me.uk/s00130.htm |dead-url=no }}</ref>。
第二代西敏橋採用的是[[哥德式建築|哥德式風格]],以配合國會新樓的建築特色,並有7座拱狀的橋孔,最中央的橋孔跨度約130英尺(40公尺),第三、第五座橋孔約125英尺(38公尺),第二及第六座橋孔為115英尺(35公尺),最外端的兩座橋孔則是100英尺(30公尺)。橋面總寬58英尺(18公尺),兩側的人行道寬度各約13英尺(4.0公尺)。橋體採用綠色漆面,原因是為了要和[[英國下議院|英國下院]]議場裡的綠色皮製長椅色調一致,而本橋及國會南側的[[蘭貝斯橋]]則漆成紅色,呼應國會廳舍南側的[[英國上議院|英國上院]]內所採用的紅色座席<ref>{{Cite book |title=The Bumper Book of London: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ndon and More... |publisher=Frances Lincoln |year=2012 |author=Becky Jones,Clare Lewis |isbn=978 1 781011 03 4 |page=127 |accessdate=2014-08-24}}</ref>。然而,該橋預留給河道船隻通行的淨空高度,卻在泰晤士河諸橋之中敬陪末座<ref name="Westminster Bridge gets a face-lift">{{Cite news |title=Westminster Bridge gets a face-lift |publisher=Construction News (CNplus) |url=http://www.cnplus.co.uk/news/westminster-bridge-gets-a-face-lift/386979.article |date=2006-12-14 |accessdate=2014-08-24 |author=Barker, Andrew}}</ref>。
1970年2月5日,英國文化遺產機構正式將西敏橋列入登錄建築,其級別在1981年3月27日時修正為「二級星」。2001年時,西敏橋的鋼拱和橫梁在一次船隻撞擊事件中受損<ref name="Westminster Bridge gets a face-lift"></ref>。2003年起,[[倫敦交通局]]展開了本橋的翻新工程,改善項目從橋身損壞部位的補修,涵蓋到水面下的橋墩防護措施。由於該橋是倫敦最繁忙的行人橋兼公路橋之一,因此所有的修繕作業都是在離峰時段進行,以降低干擾<ref name="TfL"></ref>。
==景點介紹==
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是倫敦靠近泰唔士河畔的一個區域,這一帶含括了許多非常鄰近的景點,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倫敦眼(London eye)、聖詹姆士公園(St James’s Park)、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柯芬園(Covent Garden) 等等,都只要步行就能抵達,因此這一區域時常被安排市區景點的一日遊或是半日遊,全程不需要搭到Tube也不至於太累。
倫敦的地鐵大都在老舊的地下、設備也相對老舊,車廂內擁擠之外大多車站也沒有電扶梯,既辛苦又無法享受旅程的美景,因此散步就變成了一個欣賞倫敦市景的好方法。雖然英國的雨天多,但大多是綿綿細雨,只要準備一頂帽子或是防脫水的外套就能夠輕鬆繼續旅程,既舒適又浪漫。
大笨鐘落成於1859年,高97.5公尺,是世界第三高鐘樓。許多人將整座鐘樓稱為大笨鐘,但它的正式名稱其實在2012年時,英國政府為了慶祝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後正式更改為是伊麗莎白塔。大笨鐘與國會大廈相連在一起,是英國的經典地標。
從2017年開始,大笨鐘開始進行為期四年的維修工作,除了除夕等重大節日以外平常日則停止常規的敲鐘報時,僅一面鐘面維持正常運作,但大笨鐘仍是來到倫敦絕對不能錯過的打卡點。拍攝大笨鐘最經典也最美的角度就是過橋到對岸拍,在這裡拍的照片張張都是明信片等級,也因為許多電影的取景,這個角度成了各國觀光客來到倫敦必訪的景點。<ref>[https://blog.kkday.com/26824/europe-uk-london-city-of-westminster 【英國】漫步西敏區:大笨鐘、西敏寺、倫敦眼、白金漢宮,景點介紹、行程規劃、散步地圖大公開,走訪倫敦經典中的經典],kkday</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