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庶

增加 13,03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徐庶
| 外文名 = Xushu
| 图像 =
[[File:2134443455-013781788165df3b01f.jpg|缩略图|center |[http://wwwp0.so.huangpucnqhimgs1.com/uploads/allimgbdr/170625_240_/2134443455-0t01d5d0c19371b04bdc.jpg 原图链接] [http://wwwimage.huangpucnso.com/lishi/gushi/81780.html v?src=360pic_strong&z=1&i=0&cmg=9449694fd5a7bfdd036fd93c0a810398&q=%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orrect=%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msid=de8b7a3183ab52a333aa38c314b40d12&cmran=0&cmras=0&cn=0&gn=0&kn=15#multiple=0&gsrc=1&dataindex=36&id=910f86b40dabd7c1a271bbbf12c6ed9e&currsn=0&jdx=36&fsn=75&adsimgsn=0 自黄埔 自360 网]]]
| 出生地点 = 颍川长社
== 徐庶生平 ==
  徐庶的出生年月因史书无载而无法考证,但依据史籍记载其活动情况来看,他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年)。徐庶在少年时代,非常敬慕那些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武林侠士,矢志要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大侠。为了实现这一宏愿,自幼拜师学艺,苦练武功,结交同道侠友,探讨切磋各个流派艺技。待学有所成之后,便游历四方,做一些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侠行善举。 徐庶很快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少年侠士。?    东汉灵帝中平末年(188年),徐庶的一位朋友因与当地一家豪门恶霸结怨而被害得家破人亡,万般无奈之际,只好请少侠徐庶为其报仇雪恨。徐庶接受朋友的请求后,以白色垩(音è)泥涂抹面孔,只身闯入恶霸家中,一剑刺死了这个仗势欺人、为害一方的恶徒。徐庶正要离去,不幸被闻讯赶来的大批官差包围。因寡不敌众,失手被擒,官府对徐庶进行了严酷审讯,徐庶出于江湖道义,始终不肯说出事情真象。又怕因此株连母亲,尽管受尽酷刑,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官府计穷,派人将徐庶绑在刑车的立柱上,击鼓游街,要老百姓来辩认他的身份。老百姓感于徐庶行侠仗义,为地方除去一霸,所以无人出面指认。官府也无可奈何,后经徐庶的朋友上下打点,费尽周折,终于将其营救出狱 这次事件,在徐庶思想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认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铲除人间不平事,诛尽天下害人虫。审时度势,又见东汉王朝日趋腐朽,诸侯割据,烽烟四起,决心弃武从文,掌握一身治国用兵的本领,造福于天下苍生。自此以后,徐庶告别武林诸友,摒弃刀枪剑戟,潜心读书求学。初进学馆时,同窗得知他曾以武犯禁,都不愿与他来往。徐庶对此毫不介意,依然我行我素,孜孜不倦地投入学习。由于他学习勤奋,天资聪颖,学习进步很快。加上他为人忠厚诚恳,豁达大度,很快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谅解。在学馆求学期间,与同郡的石韬(字广元)志趣相投,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友。
  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年),汉室衰微,悍臣专政,中原大地群雄并起,混战连绵。徐庶、石韬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到荆州地区。在荆州,徐庶结识了客居此地的崔州平、孟公威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在与诸葛亮的交往中,徐庶为诸葛亮渊博的学识、超人的见解、对时局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和独到的治国用兵之术所倾倒。诸葛亮也对徐庶出众的才学,高尚的人品而敬仰。两人来往频繁,推心置腹地畅谈天下大势,品评当时豪杰,探讨治国用兵之道。徐庶对诸葛亮以春秋名相管仲、战国名将乐毅自喻,深信不疑。
  
  徐庶客居荆州时,荆州牧刘表多次礼聘徐庶出仕。但徐庶观刘表其人,以为此公虽号称皇室宗胄,颇有礼贤下士之名,但骨子里却优柔寡断,知善不能举,知恶不能去,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徐庶坚辞不就。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在中原地区战败的刘备来投靠刘表,刘表对他心怀疑惧,让他屯兵新野抵挡曹操。徐庶通过观察,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于是就前往新野拜见刘备。刘备正刻意结交荆襄一带的有识之士,对颇有名气的徐庶前来投靠,喜不自胜。刘备非常器重徐庶的才干和人品,当即把他留在营中并委以重任,让他参与整顿军事,训练士卒。
  建安九年(204年),刘备乘曹操出兵河北攻邺城之机,出兵掠地,北至叶县附近。留守许昌的曹魏大将夏侯敦带于禁、李典等出兵抵御。因刘表拒绝出兵相助,刘备兵弱将少难挡曹军。在这危机关头,徐庶建议放火烧寨,佯装退兵,然后派关羽、张飞、赵云等领兵埋伏以待曹军追兵。夏侯敦不知其中有诈,不顾李典的劝阻,同于禁率轻骑追击刘备。刘备埋伏的军队同时发起进攻,将曹军团团围困,曹军伤亡惨重。刘备反败为胜,有惊无险,这才从容收兵,返回新野。?
  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刘备大喜过望,盛赞他有王佐之才。徐庶极力谦让,称自己的才学远远无法同诸葛亮相比,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过去刘备在荆州曾拜访过阳翟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如今见徐庶又极力推荐诸葛亮,当即就产生了招募延揽之心。他想委托徐庶代表自己,礼聘诸葛亮出山。徐庶婉辞,他指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能,人称“卧龙”先生,得其能安天下。对这位盖世奇才,不是贸然能请得来的,建议刘备亲自前往。刘备为图霸业,求才若渴,他不惜降尊纡贵,三顾茅庐,虔诚之心终于感动了诸葛亮,接受了刘备的邀请,于207年出山辅佐刘备,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这时刘表已亡,他的儿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军民二十多万人南撤。在曹军追及到当阳长坂坡时,刘备寡不敌众,大败而逃,辎重全失。徐庶的母亲也不幸被曹军掳获,并被曹操派人伪造其母书信召其去许都,徐庶得知此讯,痛不欲生,含泪向刘备辞行。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本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耿耿此心,唯天可表。不幸老母被掳,方寸已乱,即使我留在将军身边也无济于事,请将军允许我辞别,北上侍养老母!”刘备虽然舍不得让徐庶离开自己,但他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不忍看其母子分离,更怕万一徐母被害,自己会落下离人骨肉的罪名,只好同徐庶挥泪而别。
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他听到徐庶归曹入魏后的经历,不禁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叹息不已。
建兴六年(太和二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
  徐庶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也坎坷不平,最终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
 
== 徐庶生平故事 ==
  徐庶自幼爱好击剑,因替友人报仇犯了杀人罪而被官府捉拿,卒吏再三追问姓名均遭拒绝,无奈只好将他绑在车上,敲锣打鼓游于集市,以便让认识者说出姓名。  但认识他的人谁也不忍心说,友人们却趁机设计将他救出,遂更改姓名为单福。以后便折节向学,遍访名师,经常与隐士司马徽讨论时势,自以为满腹经纶,欲求贤主,以便施展才能,匡抚天下。听说荆州刘表善恶分明,投靠后发现刘表只是徒有虚名而己,虽能分清君子小人,但有才能的君子得不到重用,而奸佞小人却也照常混饭吃。无奈,只有找借口离开了刘表,别求贤主。  一天晚上,徐庶来到司马徽隐居的山林小屋。正巧刘备逃难至此睡在隔壁。司马徽便告诉他刘备就是当世的英明贤主,劝他投奔。徐庶为了得到刘备的重视,便在刘备必经集市上装扮成狂人唱歌。  歌词大意是:天地翻覆大火将起,汉朝大厦频临崩溃,独木难以支撑。山里有位贤士希望找到明主,只可惜明主却不认识。刘备一听便知此人决非等闲之辈,立即卜马相见,邀请他到新野县衙门里畅谈,刘备拜徐庶为军师,调集训练手下人马。   不久,曹仁手下吕旷、吕翔二将率5000人马攻打新野,刘备请徐庶商议御敌之策。徐庶便让关羽、张飞、刘备与赵云分别率三路人马迎敌,结果是大败敌军,二吕被杀。徐庶并没有被眼前的胜利淘醉,而是意识到远多于刘备兵力的曹仁决不会坐视损兵折将的,肯定会发大兵报复。  徐庶让刘备率一部分兵力守新野,估计曹仁可能倾城出动,便让赵云带一部分人马乘虚夺取曹军后营樊城。果不出徐庶所料,第二天,曹仁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向新野杀来。至城郊曹军布成一个阵式,派人问刘备是否知道是什么阵,言外之意,知道就较量一下;不知道的活干脆投降。刘备忙请徐庶上高处观看,他一看便说:“这叫八门金锁阵”  并对刘备说应该如何打才能胜利。刘备按计指挥军队,结果是大败曹仁。曹仁只好兵退樊城,没想到赵云早己拿下此城。  曹仁兵败后向曹操汇报,说徐庶在刘备军中为军师。曹操忙招来谋士程昱,问:“徐庶和您相比,谁更厉害?”程昱说:“胜我十倍。”曹操惊呼:“太可惜了,贤士归了刘备使其羽毛丰满,就不好办了。”程昱便向曹操献了一计。  第二天,曹操派人到徐庶家,将其母请到军中,好生恭养。无奈老太太不领情,不仅不写信招儿子归曹,反而大骂曹操。程昱只好摹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信,说其母在曹营,劝徐庶投曹,否则母将有生命危险。  徐庶是个大孝子,接信后泪如雨下。只好辞别刘备,表示决不为曹操进一策一计,以报答刘备知遇之恩。后犹嫌不够,走了几十里又退回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徐庶来曹营见到母亲方知中了计,母亲气绝而死。徐庶无奈,欲走,曹操看管甚严,且待之优厚;欲留,与刘备有约,不为曹操进一计。只好开始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生涯,并伺机逃走。  赤壁战前,曹操亲率80万大军南下伐吴,徐庶乘机散布马腾、韩遂北来犯后的谣言,再以讨马、韩立功为名,编了3000人马离暂而去。关于徐庶后来之事,《三国演义》没有交待。  《三国志》倒明确指出徐庶来到曹营后就没再回去,虽无大的建树,还是做了不少官的,最后死在魏国。《三国演义》出于塑造忠汉室忠刘备的徐庶形象,特意又为他制造了赤壁战前设计逃离曹营的故事来。 
== 徐庶的传说故事 ==
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
这便是三国名士徐庶摆脱魏曹集团,自由翱翔的那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徐庶到底去了哪里呢?
据现有的资料和传说,这位向刘皇叔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名留青史的徐庶在经过一番游历后到了青岛胶南的帽子峰一带隐居下来。
徐庶作为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刘备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徐庶大展才华,在数月之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使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变,使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因其母被曹操所执,被迫降曹后,徐庶作过中郎将,御史中丞。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史书,都未交代这位三国著名人物的去处,是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不谈?我们无从考证。
徐庶的去处也众说纷纭,在胶南近年整理校注的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灵山卫志》中找到了关于徐庶在胶南隐居传说的记载,胶南的帽子峰现仍有徐庶庙的遗迹,胶南民间有许多关于徐庶的传说。
话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说起:三国混战,生灵涂炭,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刘备携民渡江尸塞河道;赤壁一场大火,亡兵数十万。面对残酷的现实,加上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
徐庶悲愤到了极点,虽预谋摆脱了赤壁之战的干系,却也是万念俱焚,无处发泄的他,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
满腹文韬武略的他眼睁睁地看着数十万兵士丧身火海而不能请缨解救,却行若无事,回想起少时“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的誓言顿觉羞惭自秽,更无颜面见世人。
年轻时雄心万丈、豪气冲天,只想寻得明主,得以为国家运筹帷幄。
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为“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竭尽自己的智慧,遏止住大汉的衰落,象古贤管仲、晏婴仁名垂于竹帛、德光施及草木。
可是综观当时天下之势,已成鼎立,曹孟德虽败赤壁,却具天时。此人虽虚怀纳士,终是枭雄,争权夺利之徒,挟天子令诸侯,以百万将士之白骨,搭建自己通向权力顶峰的台阶,不能扶汉家之威,救黎民于战火涂炭之中。
孙郎安居江东,占尽地理之利,亦虎视眈眈,难免兴战火之燎原。
心灰意冷的徐庶,内心的悲酸只有自己明白。他百感交集,满脑子是退隐江湖、与世无争的念头,盼望着归隐山林、清风扫门、明月侍坐的时光。
在曹操造好铜雀台待锁二乔时,正春风得意,此时的徐庶已易装、潜形,避开繁华闹市,一路出散关、绕长安、游嵩山、回颖川。拜泰山、走青州、访蓬莱、沿渤海湾畔寻访;踏上了秦始皇三次登台祭拜、刻碑颂德、求长生不老仙药的琅琊台。
他拜祭了始皇帝、汉武帝均来琅琊祠过的四时主神,探访先祖徐福的足迹。徐福是齐乡方士代表和首领,而琅琊则是齐方士最集中的地区,有着众多的人数和实力。与徐福同时的方士首领,被后人尊为神仙的安期生即是“琅琊阜乡亭人”,曾与秦始皇“语三夜”。
也许,徐庶是被琅琊的名气和众多的“神仙”吸引来,他也要到这里修炼成仙。
他刚登临泰山之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又立足琅琊台感受秦始皇君临天下的英武。泰山虽高,然观日出,难见大海,而琅琊台观日则可目睹其从海底升腾之全景,更为壮丽。站在琅琊台上,放眼望去,汹涌澎湃的大海,无涯无际,朝夕晖阳,让人心旷神怡。脚下云遮日霭,水回天籁;鹤舞松涛之上,鹿呦涧水林阴,大珠山、小珠山、水灵山岛、斋堂岛(为秦始皇斋戒的小岛)环伺周边;观龙湾的白龙戏滩,海市蜃楼的时隐时现,这一切令他陶醉,使他忘却了战场的血雨腥风。
他到了与琅琊台隔海相临的大珠山。大珠山僻荒一域,怪石嶙峋,与海天相依。
走兔飞乌,碧树成阴,松涛訇鸣,涧泉戏流水,白云舞清风。
[[File:T0104de331e82ab6845.jpg|缩略图|center |[http://p3.so.qhimgs1.com/bdr/_240_/t0131f481901c3c2db3.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strong&z=1&i=0&cmg=9449694fd5a7bfdd036fd93c0a810398&q=%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orrect=%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msid=de54c5ab7efa493e97ea865d4b70218b&cmran=0&cmras=0&cn=0&gn=0&kn=15#id=bf89f5ae1b5e4a61a764d8c7f7d6b4e5&itemindex=0&currsn=0&jdx=40&gsrc=1&fsn=75&multiple=0&dataindex=40&prevsn=0 来自360网]]]
山上有峰状如帽子,曰帽子峰。峰下麓角入海。潮涌起处白雪横铺,蛟枭龟寿,渔礁存生。白帆孤影尽穷天际,一派仙家乐土,隐士圣地。他选择了帽子峰隐居下来。玉盘罩顶的帽子峰上,宽袖逸衫,剑影青锋。丹炉红光闪烁,香烟缭绕,风吼箫和。
半仙之体的徐庶这时候已达到忘我的境界。随后的岁月里,乡民们经常见到一位仙姿道骨的长髯隐士穿行于胶南沿海一带。他就是厌倦战争的军事家、归隐帽子峰的社会活动家徐庶。
据青岛市博物馆及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的考察,距离帽子峰不远的徐山(原属胶南,今为青岛市黄岛区)即因徐庶而得名。传说三国时,徐庶从大珠山经过这里,在西山的山洞中住过一夜,故将该山称为徐山,即徐庶之山。
在牛王庙山西坡的石头上,有两段长数米的粗如茶杯、状如自行车辙印的石槽,当地人说这是徐庶当年推着独轮车经过时压下的车辙印。在徐山东坡有徐庶洞,数年前因采石而被人炸毁,现仅余一大石坑,约100平方米。
徐庶用那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帮助乡民。他知天文、晓地理,为渔民出海打鱼选择适当的气候时令。躲恶风、除蛟害,用他的岐黄之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教农人采桑养蚕,耕种五谷,承平富庶。乡人有难无不倾心相助,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在胶南还有“徐庶不离帽子峰”之谚。在《灵山卫志》中就记载有徐庶在胶南活动的传说。他被乡人奉为神仙,传颂方圆数百里。若干年后,人们在大珠山帽子峰建起了徐庶庙,从此香火不断,供奉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无事不求。过往渔民和胶南、胶州、诸城、高密等地的群众都来进香,十分敬重。象南方人出海前拜祭妈祖一样,此地人出海则是到徐庶庙叩拜。
约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徐庶庙被毁,今庙基尚存。当地很多居民仍信奉着徐庶,每当出海远行必先到徐庶庙址祭拜徐庶,按时进香,“徐庶不离帽子峰”的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每到正月初一至初五,人们便成群结队的到帽子峰祭拜他。正月爬帽子峰是胶南的一项独特习俗,在正月初一五更年夜饭后,附近的人们纷纷持灯笼,携鞭炮等,向帽子峰顶攀去,远远看去,像一条蜿蜒游动的火龙,极其壮观。《胡氏世说》云:灵山东北海中有鼓子洋。岛上有白耐冬花,大可拱把。好事者泛海致之,遇老人驾小舟至,芒履道服,貌甚古。问"小子何往?"以实对。叱曰:"此非世俗间物,可留伴耐冬人耳。"又云:"即墨有道学先生胡峄阳,为吾通一问讯。"言已不见。其人惊疑,遂反登筏。大风忽起,弃其所获乃已。后访胡峄阳,具道其事。胡怃然曰:此三国时徐庶也,隐居鼓子洋久矣 。
帽子峰,位于青岛胶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鱼池村,是大珠山众多的险峰奇观之一,海拔223米。峰顶突兀险峻,隆起宽大,状似礼帽(也有的说因时常有白云萦绕,远眺象是戴着一顶帽子)故名帽子峰。帽子峰挺拔险峻,不易攀登。登上峰顶,顿觉腾空而立,心旷神怡。站在峰顶,东观灵山岛,西眺琅琊台,南望大海,北仰壁立千仞、姿态万千的大珠山。古人留下了这样一首诗:“乘胜攀登帽子峰,石礓高仰几千重。悬崖步履心盛怯,窄径崎岖足不容。东望灵山双奇秀,西偏琅琊四面峰。北接珠山通洞府,南临黄海有渔翁。湘子门前云霭霭,桃林村外水盈盈。”经考证,三国徐庶曾隐居胶南,早年帽子峰曾建有徐庶庙。庙宇呈正方形,四面各3.5米,高4米,飞檐斗拱,青瓦盖顶,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庙内正面有泥塑徐庶像,正中是香案,墙壁绘有壁画,历代香火旺盛;庙外北侧有凉棚,相传是徐庶看书观海之处。庙宇早已坍塌,但其庙基尚清晰可见。凉棚处仍保留着几处立顶柱的柱洞。徐庶隐居胶南沿海一带时,曾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渔民做了许多好事。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庙。现在,虽然徐庶庙已坍塌,但当地人们仍对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断。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渔民们便登峰祈祷。每到过年,附近村庄人们带上供品,到此燃放鞭炮,怀念徐庶,祈祷岁岁平安。
徐庶庙
徐庶庙,又称徐公祠,在湖北省南漳县城东北角,有一座古幽典雅的建筑群,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庶庙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嘉庆十七年(1812)守备任海复立“汉徐庶故里”石牌,塑徐庶坐像。现主要有牌楼、大厅、正殿等,是明清建筑汉式风格。大厅内隔扇上悬挂徐庶造像,栩栩如生,两旁并附有对联“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正殿基座上的徐庶展卷夜塑像,身旁一盏高杆油灯。
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这便是三国名士徐庶摆脱魏曹集团,自由翱翔的那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徐庶到底去了哪里呢?据现有的资料和传说,这位向刘皇叔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名留青史的徐庶在经过一番游历后到了青岛胶南的帽子峰一带隐居下 [[File:T0104de331e82ab6845.jpg|缩略图|center |[http://p3.so.qhimgs1.com/bdr/_240_/t0131f481901c3c2db3.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src=360pic_strong&z=1&i=0&cmg=9449694fd5a7bfdd036fd93c0a810398&q=%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orrect=%E5%BE%90%E5%BA%B6%E5%9B%BE%E7%89%87&cmsid=de54c5ab7efa493e97ea865d4b70218b&cmran=0&cmras=0&cn=0&gn=0&kn=15#id=bf89f5ae1b5e4a61a764d8c7f7d6b4e5&itemindex=0&currsn=0&jdx=40&gsrc=1&fsn=75&multiple=0&dataindex=40&prevsn=0 自360网]]]
== 徐庶 -人物评价 ==《魏源版》徐庶字:元直籍贯:豫州 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一带)官职: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 历史年表:徐庶原名徐福,本是寒微人家的孩子。(注:《魏略》原文“庶先名福,本单家子”,有人将其解释成徐庶原 三国 姓单人家的孩子,不过目 期为数不多 主流说法将“单家”解释成背景单薄、出身寒微 智者之一 人家 在刘备王朝 故有了如本文 建立过程 解释。) 徐庶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曾于东汉 曾经起 平末年(189年左右)为人报仇,脸上涂上白垩,披发逃走,被官吏抓获。官吏问他姓名,他不回答,于是官吏将他绑 过非常重要 车上,击鼓行于市,认识他 作用 人也不敢说 作了刘备 后来,徐庶 军师后 同伴一起来解救他 得以逃脱。 徐庶 大展才华 感慨获救,从此弃刀戟,换上疏巾单衣 在数月 折节向学。开始拜访学堂 时,诸位学生听说他以前作过贼,都不与他接近。徐庶于是摆出卑躬的态度,常早起独自扫除,从而得以听课,通晓义理。他与同郡的石韬交好。东汉初平年 连施妙计 (190年-193年) 杀吕旷斩吕翔 中原地区开始战乱 大破八门金锁阵 徐庶和石韬一起南行 败曹仁取樊城 客居荆州。到达荆州后 使 徐庶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 刘备 的士气军心为之一变 屯于新野期间 使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 徐庶去见刘备 他向 刘备 所器重。后经徐庶的 推荐 ,刘备得到 了诸葛亮 。因其 。208年,曹操南征,刘备于长坂兵败,徐庶的 被曹 操所执 军抓获。徐庶向刘备告辞,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就是靠这方寸之地。如今已失老母,方寸乱了,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刘备同意徐庶离开 被迫 徐庶和石韬向北投 后, 操。魏黄初年间(220年-226年), 徐庶 作过 在魏国官至右 中郎将, 御史中丞。 但无论 魏太和年间(227年-233年)后,徐庶病逝,留有碑在彭城。历史评价:诸葛亮:①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②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 按【魏略】中的说法,徐庶少年时是一个任侠击剑的狂放少年——或许就 《三国演义》 一个强盗 曾经为人报仇(我的理解 杀死了仇人),后来才折节学问,则 弃武从文之时应该不下十五六岁了,而此时向来狂放的徐庶居然能够不理会那些因为 曾经当贼而瞧不起他的同学的白眼,卑躬早起,刻苦读 书, 都未交代这位三国著名 很快就在学问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则其志向见识也应该异于常 物的去处 似乎 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 和壮年始学的吕蒙 个重要 的人物 。而诸葛亮却将他放到石广元、孟公威一个档次,认为其只能胜任刺史州郡级别的职务,如果属实的话 可能 因为当时诸葛亮和他相交尚浅,徐庶由 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 求学时间尚短,学问还 谈?我们无从考证 很精深的缘故 而后来 徐庶 学业完成,和诸葛亮相交日深,其志向和道德学问也基本成熟,在诸葛亮 去处 眼里,自然 众说纷纭 就非“吴下阿蒙”了。 但从后来徐庶弃刘归曹的情况来看,徐庶与人“共图王霸之业”的志向可能确实并非他自幼的志向,而是他折节向学后,随着学问的增长 在胶南近年整理校注 其志向才逐渐远大起来 编纂于清乾隆年 。但因为时 尚短,并不非常坚定,因为母亲 《灵山卫志》中找到了关于 原因不得不投奔曹操后, 徐庶 在胶南隐居传说 对功名之事看 记载 就很淡了 胶南 而且曹操帐下英才辈出,也没有徐庶合适 帽子峰现仍有 位置—— 徐庶 遗迹 志向是与人共图王霸之业 胶南民间有许多关 需处 从事、别驾之位才能展现其才华的,致使 徐庶 最终仅做到御史中丞——实际上这时 传说 徐庶就是一个隐于朝的大隐了。如果徐庶不归曹操而继续追随刘备,其功名虽然赶不上诸葛亮,应该也不低于孙乾、简雍之流,或许能够和法正庞统并列吧
话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说起:三国混战,生灵涂炭,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刘备携民渡江尸塞河道;赤壁一场大火,亡兵数十万。面对残酷的现实,加上老母亲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徐庶悲愤到了极点,虽预谋摆脱了赤壁之战的干系,却也是万念俱焚,无处发泄的他,不由地仰天长叹:“我徐某,报国有心,却无力回天;不忠、不孝,枉为人臣。”满腹文韬武略的他眼睁睁地看着数十万兵士丧身火海而不能请缨解救,却行若无事,回想起少时“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的誓言顿觉羞惭自秽,更无颜面见世人。
年轻时雄心万丈、豪气冲天 《三国志》版徐庶《三国志》无传,裴松之引注《魏略》中记载有:“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末,尝为人报仇,白垩突面,被发而走 只想寻 为使所 明主 ,问其姓字,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维磔之,击鼓以令于市廛,莫敢识者,而其党伍共篡解之 ,得 以为国家运筹帷幄 脱。于是感激,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 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作贼, 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读了这段记载我们 可以 实现 知道《三国演义》对徐庶生平的介绍取 《魏略》,而单福这一名字 远大抱负,为 来历无疑起源于 寰区大定 庶先名福 海县清一 本单家子 。按照《三国演义》中 理想竭尽自己 描写,徐庶早先名福,是单姓人家 智慧 子弟,所以叫做单福 遏止住 后改名为徐庶。但是这种理解 错特错了。”单家“二字在这里绝不是”单姓人家“ 衰落 意思。单字有四音 作姓时读作”SHAN“,一般的情况下读作”DAN“。 贤管仲、晏婴仁名垂 籍中常见”单家“一词。如《晋书。苏峻传》:”峻本以单家,聚众 竹帛、德光施及草木 扰攘之际 可是综观当时天下 “裴松 势,已成鼎立,曹孟德虽败赤壁 注《三国志》引《魏略》叙薛夏事迹:”薛夏字宣声 却具 水人也。博学有才 此人虽虚怀纳士 天水旧有姜、净、任、赵四姓,常推于郡中 终是枭雄 而夏为单家 争权夺利 不为降屈。四姓欲共治 挟天子令诸侯 夏乃游逸 东诣京师。“所 百万将士之白骨 《魏略》所谓徐庶”本单家子“ 搭建自己通向权力顶峰的台阶 是说徐庶出身寒微 不能扶汉 非高门大族。并非说徐庶本是姓单人 家之 子。 徐庶,字元直 救黎民于战火涂炭之中 曹魏重要谋士 孙郎安 在刘备 江东 新野时投奔刘备。208年,曹操南下 占尽地理之利 大破新野 亦虎视眈眈 徐庶与诸葛亮一起行至长板坡时被曹操击溃 难免兴战火之燎原 徐庶的母亲也被曹操抓了去 心灰意冷的 徐庶 对刘备说:“我所能发挥才能的 内心的悲酸 只有 自己明白 新野小县 他百感交集 现在新野没有了 满脑子是退隐江湖、与世无争的念头 我心已乱。老母在曹操处 盼望着归隐山林、清风扫门、明月侍坐的时光 请让我去 ”刘备签应后,徐庶就去投奔了 曹操 。赤壁之战时,徐庶被派往镇守长安,以防西凉马腾。赤壁之战后,徐庶很 铜雀台待锁二乔时 的起到了谋士的作用 正春风 曹操喜爱。曹丕继位后 此时的 徐庶 已易装、潜形 官至三公之列 避开繁华闹市,一路 在诸葛亮北伐时都为司马懿 散关、绕长安、游嵩山、回颖川 了不少主意 拜泰山、走青州、访蓬莱、沿渤海湾畔寻访;踏 历史 了秦始皇 的徐庶和《 次登台祭拜、刻碑颂德、求长生 国演义》中写的是完全两个人。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 老仙药 发”是完全没有根据 琅琊台 徐庶非但不是一言不发,而是说了很多话。否则 拜祭了始皇帝、汉武帝均来琅琊祠过 决不可能会官至三公。如果不说忠义 四时主神 探访先祖 庶真是一个不错 足迹 谋士 三国志09的徐庶按三国演义的说法, 庶之才强于二荀,但在【三国志】中,对徐庶的记述却极少,只说他 齐乡方士代表和首领 诸葛亮少年时的朋友,后来跟随刘备,也没有什么建树 只是推荐了诸葛亮算是功绩。 琅琊则是齐方士最集 如果结合裴注中所载【魏略】 中的 地区 说法 有着众多 则徐庶 形象就更不那么圆满了:“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 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在诸葛亮的眼中,徐庶的才能只能做到郡守, 实力 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庶后来由于襄阳追击战中,老母被捕获,于是就 方士首领 朋友石韬一起跟随了曹操 只是做到了御史中丞,似乎也验证了诸葛亮的评论。因此有 据此就认 神仙 历史上 安期生 徐庶是一个和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完全不同的凡夫俗子, 没有荀、郭之才,也没有鸿鹄之志,对于刘备阵营来说,实际上也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人物。 但如果我们读史时再仔细一些,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徐庶的志向 是“ 琅琊阜乡亭人 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 ——和诸葛亮的志向是一样远大的。他跟随刘备后,立刻得到刘备的器重,这个器重是在徐庶推荐诸葛亮之前就得到的,因此徐庶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后来 曾与秦始皇 诸葛亮听说徐庶在魏国只作到御史中丞时,又叹息说 语三夜 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和少年时的评价截然不同 (但徐庶不被重用,不一定是能力问题, 也许 存在其它方面的原因。因为毕竟徐庶与刘备阵营的关系太密切了 所以魏国不可不防。赤壁时曹操让 徐庶 去镇守长安,也 被琅琊 不想让他与故主在战场上相见,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徐庶处境的尴尬。至于诸葛亮说“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则更多 名气 是在感叹魏国人才济济 众多 对旧友才华被浪费 惋惜,并没有想说 神仙 徐庶在魏国排不上号 吸引来,他也要到这里修炼成仙 的意思)
他刚登临泰山之顶领略 《资治通鉴》版【资治通鉴】中的 览众山小 段记述,更能说明徐庶在诸葛亮心目中 豪气 地位:“五月,太子禅即位 又立足琅琊台感受秦始 时年十七。尊皇后曰 君临天下的英 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 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泰山虽高 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 然观日出 广忠益也。若远小嫌 ,难 见大海 相违覆 旷阙损矣。违覆 琅琊台观日则可目睹其从海底升腾之全景 得中 更为壮丽 犹弃敝趫而获珠玉 站在琅琊台上 然人心苦不能尽 放眼望去 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 汹涌澎湃的大海 董幼宰参署七年 无涯无际 事有不至 朝夕晖阳 至于十反 让人心旷神怡 来相启告 脚下云遮日霭 苟能慕元直之十一 水回天籁;鹤舞松涛 幼宰 勤渠 鹿呦涧水林阴 有忠于国 大珠山、小珠山、水灵山岛、斋堂岛( 则亮可以少过矣。””将当时已经在曹魏出仕的徐庶作 秦始皇斋戒 道德高尚 小岛)环伺周边;观龙湾的白龙戏滩 楷模提出来,要臣下们向其学习 海市蜃楼 足见在诸葛亮 时隐时现 心目中 这一切令他陶醉,使他忘却了战场的血雨腥风 徐庶绝非泛泛之辈
《三国演义》版 徐庶 自称姓单,名福。《三国演义》是这样介绍的。其实徐庶只是改名,并未改姓。《魏略》说 “本单家子”,是出身单寒,并非高门大族之意。解为“姓单人家之子”,《三国演义》作者未免望文生义 与琅琊台隔海相临的 。此人少年任侠,曾替人报仇,失手被擒,同伙 珠山 闹法场,把他解救出来 大珠山僻荒一域 从此改变宗旨 怪石嶙峋 折节读书 与海天相依 在荆州结识了诸葛亮 走兔飞乌 刘备屯驻新野时,他去见刘备 碧树成阴 又向刘备介绍诸葛亮 松涛訇鸣 于是就有“三顾茅庐”这一幕。他离开刘备 涧泉戏流水 投向曹操 白云舞清风。山上有峰状 却并不 帽子 《三国演义》说的那么光彩 曰帽子峰 也并无“走马荐诸葛”之事 峰下麓角入海 他早就向刘备推荐了孔明,不是等到临走之时 潮涌起处白雪横铺 《三国演义》说是曹操迎来徐母 蛟枭龟寿 请徐母写信招唤徐庶。徐母痛骂 渔礁存生 砚击曹操 白帆孤影尽穷天际 于是程昱献计 伪造徐母 派仙家乐土 隐士圣地 招引徐庶 他选择 徐庶为了“忠孝不能两全”,只得辞别刘备,投曹去 帽子峰隐居下来 玉盘罩顶的帽子峰上 在这里,《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徐母 宽袖逸衫 正气凛然 剑影青锋 颇为成功 丹炉红光闪烁 然而事实却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时,刘琮军前投降 香烟缭绕 刘备措手不及 风吼箫和 由樊城南走,曹兵穷追不舍 。半 仙之体的 路上,徐母为曹兵捉获,于是 徐庶 就向刘备告辞。他是在刘备最最狼狈的 时候 已达到忘我的境界。随后的岁月里 乡民们经常见到一位仙姿道骨 为了“尽孝”,而辞刘归曹 长髯隐士穿行于胶南沿海一带 他就 “走马荐诸葛” 厌倦战争的军事 小说 、归隐帽子峰 为了安排情节而加插 社会活动家 ,其实那时诸葛亮已由刘备请出山了。 《三国演义》让 徐庶 。据青岛市博物馆及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所 在庞统献连环计时再露了一面,是顺笔加上去 考察 距离帽子峰 正史没有记载。此后便 远的 再提及。而正史却说: 山(原属胶南 庶在魏文帝(曹丕)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闻知此事 青岛市黄岛区)即因 感慨的说:“ 庶而得名 元直只当上这个官吗?”言下之意,是委屈了他的。不过其他事迹亦无可考 传说 三国 时, 演义》对 徐庶 从大珠山经过这里 固然有维护之处 在西山 但却安排了徐母痛责儿子和自缢身亡 山洞中住过一夜 情节,这又颇有“春秋笔法” 故将该山称 不单 母的形象了。徐庶不去投曹 庶之山 母未必便死 因为 牛王庙山西坡的石头上 曹操来说 有两段长数米的粗如茶杯 那时还要与刘备 状如自行车辙印的石槽 孙权争夺天下 当地 为了收罗 说这 才,他 徐庶当年推着独轮车经过时压 不肯胡乱杀一个在对手幕 工作的人的母亲,以免引惹许多人的反对 车辙印 在徐山东坡 他毋宁还会 意优待 徐庶 的母亲,以便获取爱贤的名声。陈宫的事也可以为证:《三国志·吕布传》有一段记载:“太祖之擒宫也,问宫欲活老母乃女不?宫对曰:‘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 数年前因采石而被 仁施四海者不乏 炸毁 之祀。老母在公 现仅余一大石坑 不在宫也。’太祖召养其母终其身,嫁其女。”徐母之死,是《三国演义》作者创造性的安排 约100平方米 含义可谓深刻
== 徐庶 用那渊博的知识和过人的智慧帮助乡民。他知天文、晓地理,为渔民出海打鱼选择适当的气候时令。躲恶风、除蛟害,用他的岐黄之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教农人采桑养蚕,耕种五谷,承平富庶。乡人有难无不倾心相助,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大量的好事,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有关他的传说故事,在胶南还有“徐庶不离帽子峰”之谚。在《灵山卫志》中就记载有徐庶在胶南活动的传说。他被乡人奉为神仙,传颂方圆数百里。若干年 - 歇 ,人们在大珠山帽子峰建起了徐庶庙,从此香火不断,供奉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无事不求。过往渔民和胶南、胶州、诸城、高密等地的群众都来进香,十分敬重。象南方人出海前拜祭妈祖一样,此地人出海则是到徐庶庙叩拜。 语 ==  约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徐庶庙被毁,今庙基尚存。当地很多居民仍信奉着 徐庶 ,每当出海远行必先到徐庶庙址祭拜徐庶,按时 香,“徐庶不离帽子峰”的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每到正月初一至初五,人们便成群结队的到帽子峰祭拜他。正月爬帽子峰是胶南的一项独特习俗,在正月初 曹营—— 五更年夜饭后,附近的人们纷纷持灯笼,携鞭炮等,向帽子峰顶攀去,远远看去,像一条蜿蜒游动的火龙,极其壮观。《胡氏世说》云:灵山东北海中有鼓子洋。岛上有白耐冬花,大可拱把。好事者泛海致之,遇老人驾小舟至,芒履道服,貌甚古。问"小子何往?"以实对。叱曰:"此非世俗间物,可留伴耐冬人耳。"又云:"即墨有道学先生胡峄阳,为吾通一问讯。" 见。其人惊疑,遂反登筏。大风忽起,弃其所获乃已。后访胡峄阳,具道其事。胡怃然曰:此三国时徐庶也,隐居鼓子洋久矣 == 帽子峰,位于青岛胶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鱼池村,是大珠山众多的险峰奇观之一,海拔223米。峰顶突兀险峻,隆起宽大,状似礼帽(也有的说因时常有白云萦绕,远眺象是戴着一顶帽子)故名帽子峰。帽子峰挺拔险峻,不易攀登。登上峰顶,顿觉腾空而立,心旷神怡。站在峰顶,东观灵山岛,西眺琅琊台,南望大海,北仰壁立千仞、姿态万千的大珠山。古人留下了这样一首诗:“乘胜攀登帽子峰,石礓高仰几千重。悬崖步履心盛怯,窄径崎岖足不容。东望灵山双奇秀,西偏琅琊四面峰。北接珠山通洞府,南临黄海有渔翁。湘子门前云霭霭,桃林村外水盈盈。”经 证,三国徐庶曾隐居胶南,早年帽子峰曾建有徐庶庙。庙宇呈正方形,四面各3.5米,高4米,飞檐斗拱,青瓦盖顶,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庙内正面有泥塑徐庶像,正中是香案,墙壁绘有壁画,历代香火旺盛;庙外北侧有凉棚,相传是徐庶看书观海之处。庙宇早已坍塌,但其庙基尚清晰可见。凉棚处仍保留着几处立顶柱的柱洞。徐庶隐居胶南沿海一带时,曾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渔民做了许多好事。为了纪念他,人们在帽子峰上建起徐庶庙。现在,虽然徐庶庙已坍塌,但当地人们仍对帽子峰有特殊的感情,帽子峰上一直香火不断。每逢三月三、九月九,渔民们便登峰祈祷。每到过年,附近村庄人们带上供品,到此燃放鞭炮,怀念徐庶,祈祷岁岁平安。徐庶庙 徐庶庙,又称徐公祠,在湖北省南漳县城东北角,有一座古幽典雅的建筑群,是省级重点 物保护单位。徐庶庙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嘉庆十七年(1812)守备任海复立“汉徐庶故里”石牌,塑徐庶坐像。现主要有牌楼、大厅、正殿等,是明清建筑汉式风格。大厅内隔扇上悬挂徐庶造像,栩栩如生,两旁并附有对联“在新野高歌自荐,到曹营一言不发”。正殿基座上的徐庶展卷夜塑像,身旁一盏高杆油灯。献 ==
1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