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04
次編輯
變更
科学技术史
,無編輯摘要
科学技术史是理学的一级学科,研究范围涉及理、工、农、医四大学科门类,主要包含科学史、技术史、农业史、医学史、科技考古与 [[ 文化遗产 ]] 保护、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史综合运用 [[ 自然科学 ]] 、技术科学和人文 [[ 社会科学 ]] 的相关方法,以文献资料和实物遗存为研究内容,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性。 [2]
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主任张秉伦、原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副所长王渝生、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路甬祥认为:“科学技术史学科在国内外已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从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研究队伍的构成三方面来看,属于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哲学并不等同 “ ” 。 [3]
==学科介绍==
科学技术史学科有着相当悠久的 [[ 历史 ]] 。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西方一些学者即开始了对科技发展历史的研究。17世纪, [[ 英国 ]] 、丹麦等国已有科学史著作问世。18世纪,欧洲人对于数学、 [[ 物理学 ]] 、 [[ 化学 ]] 、 [[ 天文学 ]] 、医学等发展的历史已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1892年,法兰西学院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史教授席位。20世纪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史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1913年,萨顿创办了第一份科学史独立刊物,提出了科学史的研究纲领,在 [[ 哈佛大学 ]] 首次开设了系统的科学史课程。1928年,萨顿、辛格、米利等科学史家创立国际科学史研究院,次年,首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召开。
我国的科学技术史研究工作起步 于20 于[[20 世 纪20 纪]]20 年代李俨、钱宝琮、 [[ 梁思成 ]] 等学者对我国古代科技文献与文物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史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54年,在 [[ 竺可桢 ]] 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竺可桢任主任委员,叶企孙、侯外庐任副主任委员。1957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后来发展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并开始招收首批科学史硕士 [[ 研究生 ]] ,标志着科学技术史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我国诞生,也标志着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 [1]
==开设院校==
拥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3所):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大学 ]] (培育) [7] 。
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研究所(14所): [[ 北京大学 ]] 、 [[ 清华大学 [8] ]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 [9-10]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11] 。
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研究所(30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景德镇陶瓷大学、东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北京印刷学院 [4]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1] 。
==学科范围==
本学科主要包含科学史、技术史、农业史、医学史、 [[ 科技 ]][[ 考古 ]] 与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研究方向。
==视频==
==参考文献==
[[Category:525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