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增加 26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坐落在美丽的钱塘江畔、六和塔边的月轮山峦,解放前为之江大学所在地,其是基督教美北长老会和美南长老会在中国杭州联合创办的一所教会大学,也是中国的十三所基督教大学之一,前身为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于宁波创立的崇信义塾,1867年(清同治六年)崇信义塾从宁波迁到杭州,1887年改名为育英义塾,1897年正式称为“育英书院”(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1907年在月轮山峦修建新校舍,1911年2月正式迁入新校舍,因地处钱塘江弯曲处,成“之”字形,故改名称之江学堂,1914年因办之江大学计划实现,又改名为之江大学(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1951年被浙江省文教厅接管,美籍教员离校回国。1958年浙江大学组建核物理系后,归为浙江大学,当时名“浙江大学物理无线电系”,又称“浙大三分部”。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此建设基础部,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八五”计划 <ref>[https://www.sohu.com/a/306906630_233583 【历史上的今天】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搜狐,2019-04-09</ref>
2006年,香港光华教育基金会向浙江大学法学院捐资一亿元人民币襄助,次年,浙江大学法学院改名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并迁址至百年老校园——浙江大学之江校区。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历史当中最辉煌的时期。竺可桢老校长也因其历史贡献,成为了浙大校史上最伟大的人,并为浙大确立了“求是”校训和文言文《浙江大学校歌》。
浙江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 <ref>[https://www.sohu.com/a/223745622_243614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思路与实践] ,搜狐,2018-02-24</ref> 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学科最齐全、学生创业率最高的大学。[1-2]
截至2016年6月,浙江大学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7个校区,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3]校舍总建筑面积2047856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83万余册,并有7家附属医院;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7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本科专业127个,全日制在校学生47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6090人,博士研究生10463;留学生5800余人,其中学位生3000余人。[3]
==历史==
建国前,中国共有13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之江大学Hangchou Christian College、齐鲁大学Shantung Christian University(cheeloo)、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华中大学Huachung University、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华南女子文理学院Hwa Nan College、金陵女子文理学院Ginling College、沪江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5,9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