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朗润园

增加 118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朗润园 ''' 今位于 [[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校 ]] 内,居鸣鹤园、镜春园之北,万泉河之南。其前身在 [[ 清朝 ]] 嘉庆时期曾为庆亲王永璘的赐园,旧名“春和园”, [[ 咸丰 ]] 年间改赐恭亲王 [[ 奕訢 ]] ,并改称“朗润园”。朗润园如今被用作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 办公场所。
==基本信息==
朗润园是北京大学校园的一部分。初为圆明园附园,称春和园。清嘉庆年间赐 [[ 乾隆 ]] 十七子永璘,因永璘封庆王,俗称庆王园。咸丰年间,转赐恭亲王奕訢,始名朗润园。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奕訢故,园收归内务府,曾做内阁、 [[ 军机处 ]] 会议之所。宣统年间,隆裕皇太后赐贝勒载涛。1920年由燕京大学购入,1952年随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今保存基本完整。朗润园的东所目前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所在地。
==重修朗润园==
1995年10月至1997年5月, [[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 筹资对朗润园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增建。在修复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支持。工程告竣以后,北京大学特意立碑以纪其事。由学界泰斗 [[ 侯仁之 ]] 先生与考古系张辛教授合撰《重修朗润园记》,追忆往昔历史,叙述修复原委,实为叙写朗润园历史的简洁文字。碑文由张辛教授书丹于石碑之上。这块新立石碑现在立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前。致福轩为当年恭亲王的起居之处, [[ 匾额 ]] “致福轩”三字为咸丰皇帝御笔亲题。行人到此,观致福轩,读《重修朗润园记》文,或可将朗润园的历史原委了然于胸。
告竣后,就作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办公用地。此后渐觉用地不敷使用。2001年,在台湾同胞万众先生的资助下,在朗润园主体建筑以东修建了万众苑,以万众楼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庭院。苑内全部采用中国古典庭院式宝顶建筑,整个院落以恢复朗润园古建园林为主要风格,所有建筑游廊连接,环境优美,为燕园又增添了一处美景。取名“万众苑”,一是为了铭谢万众先生慷慨义举,二是取“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之义。事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 [[ 经济学家 ]][[ 林毅夫 ]] 欣然命笔,撰写《万众苑记》一文以记其事。并将全文铭刻于碑,立于万众楼前。
==历史渊源==
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清嘉庆(1796-1820)间为永璘赐园。永璘是乾隆帝第十七子, [[ 嘉庆 ]] 二十五年(1820)
封庆亲王(赐园当在是年),所以春和园又俗称庆王园。到了 [[ 道光 ]] (1821-1850)末年,春和园转赐奕訢(恭亲王),始改称朗润园。现在朗润园服务站前方迤西有方亭,匾曰“涵碧”,还是奕訢的手笔。按,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奕譞(醇亲王)的六兄,《九思堂诗稿》有“题六兄朗润园图”一诗(卷2,页8上——下),就是指的这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奕訢去世,朗润园收回内务府管理。这时那拉氏( [[ 慈禧 ]] )权势炙手可热,常驻新经修葺的颐和园, [[ 垂帘听政 ]] 。由于朗润园相去不远,就被用作内阁军机处及诸大臣会议的地方,每逢三、六、九日在此集会(见《北京西郊成府村志》,稿
本,不记卷页)。因此朗润园这个地方和光绪最后十年间的朝政是有一定关系的。《十朝诗乘》载光绪丙子(三十二年,1906)诏王大臣议官制于朗润园(卷24,页297),这是清廷搞假立宪的一个手段,根据这次 [[ 会议 ]] 的结果,六部等名称又有所改变。余棨昌《故都变迁记略》谓:
“光绪丙子……八月,有诏改巡警部为民政、 [[ 户部 ]] 为度支、兵部为陆军、刑部为法部、工部并商部为农工商, [[ 理藩院 ]] 改部,大理寺为院,即朗润园所定也。”[[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48,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