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88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北大传统、深圳活力的新兴院系。 学院致力于 新材料“基因组 ”与清洁能源体…”
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北大传统、深圳活力的新兴院系。
学院致力于 新材料“基因组 ”与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的采集(热电、太阳能电池)、存储(储能和动力电池)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新型有机光电显示、照明)及通过高通量的材料计算、合成与检测等新材料“基因组 ”技术开展关键材料等研究,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学院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为基地,目前有教员19人,包括从哈佛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剑桥大学、日本、国内著名高校全职教员10人,和双基地(本部与深圳研究生院)教员7人,兼职(外聘)教员2人。新材料学院与北大化学学院、工学院等学院形成优势互补的紧密合作关系,团队成员承担过多项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转化经验,以及在项目组织实施、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优势。学院将采用哈佛工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注重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实现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的培养。
==办学历史==
新材料学院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北大传统、深圳活力的新兴院系;以产业化发展目标进行交叉学科的协同创新。学院正承担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并获得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支持。学院还先后获评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和地方基础及应用专项支持等。
2014年,北大新材料学院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申报国家。陆续引进了孟鸿老师(UCLA博士)和王新炜(北大百人,哈佛博士)等高端人才,使学院的一 流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
2016年,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拟面向全国高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将采用推免和统考两种方式招收,博士生采用推免直博、硕转博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方式招收。
==学术研究==
新材料学院致力于“节能及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包括清洁能源的采集(太阳能电池)、存储(储能和动力电池)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相关研究,以及新型有机光电显示、照明和信息材料的研究,为新能源和节能关键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学院围绕节能和清洁能源体系这一核心研究方向,开展原子、能量、信息、生命融合的基础研究,实现新材料、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的交叉研发和创新。
学院以产业化为科研发展目标,从产业革命的技术瓶颈和科研需求出发,力争成为新能源关键材料基础研究到应用协同创新的枢纽和支撑平台。
学院致力于 新材料“基因组 ”与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重点领域包括清洁能源的采集(热电、太阳能电池)、存储(储能和动力电池)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新型有机光电显示、照明)及通过高通量的材料计算、合成与检测等新材料“基因组 ”技术开展关键材料等研究,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学院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为基地,目前有教员19人,包括从哈佛大学、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剑桥大学、日本、国内著名高校全职教员10人,和双基地(本部与深圳研究生院)教员7人,兼职(外聘)教员2人。新材料学院与北大化学学院、工学院等学院形成优势互补的紧密合作关系,团队成员承担过多项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并具有丰富的产学研转化经验,以及在项目组织实施、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优势。学院将采用哈佛工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注重从基础到应用的研究,实现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的培养。
==办学历史==
新材料学院创建于2013年,是一所北大传统、深圳活力的新兴院系;以产业化发展目标进行交叉学科的协同创新。学院正承担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并获得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支持。学院还先后获评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和地方基础及应用专项支持等。
2014年,北大新材料学院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申报国家。陆续引进了孟鸿老师(UCLA博士)和王新炜(北大百人,哈佛博士)等高端人才,使学院的一 流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
2016年,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拟面向全国高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将采用推免和统考两种方式招收,博士生采用推免直博、硕转博和“申请-考核”制三种方式招收。
==学术研究==
新材料学院致力于“节能及清洁能源体系”的研发,包括清洁能源的采集(太阳能电池)、存储(储能和动力电池)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相关研究,以及新型有机光电显示、照明和信息材料的研究,为新能源和节能关键材料和器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学院围绕节能和清洁能源体系这一核心研究方向,开展原子、能量、信息、生命融合的基础研究,实现新材料、新能源与信息技术的交叉研发和创新。
学院以产业化为科研发展目标,从产业革命的技术瓶颈和科研需求出发,力争成为新能源关键材料基础研究到应用协同创新的枢纽和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