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汪广洋

增加 5,98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 | 圖像 = [[File:1483183192901942.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makepolo.net/news/allimg/20161231/1483183192901942.jpg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明朝| 别名 = 字朝宗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年宰 ,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 | 知名 张良、诸葛亮。品 =《凤池吟稿》 </br> </br> </br> </br> }}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 '''汪广洋'''(? ~1379) 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 南行省提控 苏[[高邮人]],字朝宗 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 明朝 建立后 初年宰相 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 重臣 受封忠勤伯 汉族 洪武十二年(1379年) 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 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 尤工诗 善隶书。[[ 朱元璋 赐死 ]]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
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著有《 [[ 凤池吟稿 ]] 》、《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 [[ 明诗综 ]] 》收其诗三十一首  == 人物生平 ==少年生活'''汪广洋'''年少时曾跟随余阙学习,通经能文,工诗歌,擅长篆、隶大书。性格庄严稳重,为人宽和自守。早年曾客居太平(今安徽当涂县)。 == 尾随太祖 ==[[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汪进呈"高筑墙,广积粮"之策略。汪广洋担任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职务。设置正军都谏司后,升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 仕途生涯 == [[洪武]]元年(1368年),山东平定,太祖朱元璋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洪武二年(1369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患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杨宪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朱元璋]]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杨宪被诛后,太祖朱元璋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朱元璋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并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且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  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又授汪为[[右丞相]]。然而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朱元璋也多次告诫他。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 == 历史评价 == [[朱元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 [[张廷玉]]: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赞曰: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然徐达、李文忠等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俱致重谴,不亦大负爰立之初心,而有愧置诸左右之职业也夫? == 史籍记载 == 《明史·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五》 == 个人作品 == 《[[凤池吟稿]]》8卷,是汪广洋个人诗集。《[[明诗综]]》中也收录汪广洋三十一首诗。 清朝时,《凤池吟稿》被录入[[四库全书]]。 汪广洋诗歌作品: 《过高邮有感》 去乡已隔十六载,访旧惟存四五人。 万事惊心浑是梦,一时触目总伤神。 行过毁宅寻遗址,泣向东风吊故亲。 惆怅甓湖烟水上,野花汀草为谁新? 《过[[寿州]]望八公山有感》 八公草木晚离离,仿佛成人似设寄。老气逼云含雾雨,空青拔地镇淮夷。 谢玄归奏平戎日,王猛徒劳料敌时。[[淝水]]不关兴废事,夕阳西下浪声迟。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家族成员 == 祖父:汪冠世 妻子:李氏、陈氏 儿子:汪子持、汪子守、汪子元 孙子:汪彦才、汪彦琛 == 墓葬 == 据《[[高邮州]]志》记载:"相公坟,不详其名、代,或曰,丞相汪广洋坟也,其坟方三十余亩,在城西十五里茅塘港口。"茅港的相公坟为汪广洋坟只是一种说法,州志没有定论。临清博物馆馆长魏辉认定汪广洋的墓在临清八岔路镇杨二庄村西300米汪广洋家族墓群中。  汪广洋墓是在2009年12月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证实的。其依据:一是《汪氏族谱明宰相后裔卷二》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汪广洋长子子持为避牵连,推柩携子侄由山东福山迁至馆陶县杨二庄僦(音就,意租)屋而居,并将公之柩隐葬。 二是此墓为圆形砖室穹窿顶墓,为明代墓葬,墓葬出土墓志一方,上有书写但不清晰字迹若干,隐约可见"洋"字,该墓发现遗骨两具,经鉴定为一男一女,其中男墓主人遗骨位置杂乱。由此可以推断,该墓为二次迁葬。 三是汪广洋的墓与其后裔墓位置排列符合葬制风水习俗,而且与族中德高年长者的口传位置非常吻合。魏馆长自豪地说,汪广洋墓的发现,弥补了历史对于汪广洋葬于何处的空白,对研究明丞相汪广洋提供了最为有力的佐证。 == 艺术形象 ==2006年《[[传奇皇帝朱元璋]]》史宪富饰演汪广洋
61,98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