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解剖学

增加 4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开放性课堂教学,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第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解剖学名词多、内容繁杂,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故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且当前尸源短缺,标本少,实验示教时,学生多,展示视野较小,往往使学生觉得人体解剖学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适应当前倡导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对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研究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根据研究对象不同,有植物解剖学、动物解剖学和人体解剖学等分支,其中以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最为深入详尽。一般所称之解剖学即指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有悠久的历史。 [[[ 中国 ]] 公元前500年的医书《内经》中即有人体解剖的资料记载。公元前400年,亚里士多德曾进行过较详细的动物解剖。16世纪,维萨里解剖尸体并用肉眼观察了人体器官的形态构造,著成《人体的构造》一书,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开创了现代解剖学。19世纪末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X线透视、B型超声图、电子计算机图形处理、同位素示踪、荧光免疫、冰冻蚀刻等新技术的运用,将解剖学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等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和重点,又可分为:(1)系统解剖学,研究人体八大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及其相互关系;(2)局部解剖学,研究人体某一局部区域内(如头部、胸部、上肢等)的结构和器官间的层次关系和毗邻关系;(3)年龄解剖学,研究个体出生后,各发育时期(如 [[ 婴儿 ]] 期、 [[ 青春期 ]] 等) [[ 器官结构 ]] 的年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4)X线解剖学,利用X线观察和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和结构;(5)病理解剖学,研究病变器官形态和结构的改变;(6)比较解剖学,对各类脊椎动物和人的有关器官、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组织学和细胞学可以说是显微镜下的解剖学。
解剖学的发展与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密切相关,同时也推动着生产和医疗的发展。如表面解剖学的兴起推动了对人体体表形态与深部结构对应关系的研究,也为从体表“望、扪”诊查或处理内部器官疾病提供了理论根据。临床医学的发展要求对器官内部形态结构如肺内支氯管的安排、肝内管道的配布等有较详尽的了解,因而掀起对肺段、肝段、肾段的深入研究,进而也使肺、肝、肾等外科手术有了大步前进。解剖学的研究也是分类学、人类学、法医学等研究的基础。在经济建设中,在规划和设计中国的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上都需要中国人民自己的体质常数和标准作参考,这也要求通过对人群作解剖学的调查研究来提供。<ref>[https://w-ww.wiki 解剖学] </ref>
人体的骨骼系统是由206块骨头及超过200个关节所组成,约占成年人体重的15%。骨骼构成了人体的支架,支持人体的软组织,赋与人体一定的外形,并承担起全身的重量。如果没有了骨骼系统,人体就无法支撑。骨骼亦具有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任务,如颅骨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骨骼也为肌肉提供了附着面,好让肌肉收缩时能够牵动骨骼作为杠杆,并结合关节引起各种各样的运动。骨的红骨髓有造血的功能,而黄骨髓则有储藏 [[ 脂肪 ]] 的作用。骨还是人体 [[ 矿物盐 ]] (特别是钙及磷)的储存库,供应人需要时之用。骨骼的主要功能总括为:支持、运动、造血、储存、保护。
==人体骨架是以 [[ 骨骼 ]] 为主,并佐以关节、 [[ 韧带 ]] [[ 肌腱 ]] [[ 肌肉 ]] 和关节软骨组成。==
人体的骨骼可按其所在位置而分成中轴骨及四肢骨(附肢骨):
==化学成分==
骨是由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约占骨总重量的30至40%)和无机物(主要是 [[ 磷酸钙 ]] ,其次是碳酸钙和 [[ 氟化钙 ]] ,约占骨总重量的60至70%)构成,骨的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而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骨整体的弹性和硬度也就是由这两种化学成分的比例而决定。骨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率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成年人的骨含有2/3 的无机物和1/3 的有机物,这样的比率使骨有最大的坚固性。根据力学测定,每平方厘米的股骨能承受170至220千克的抗压(缩)强度(轴向)。由于儿童的骨是有机成分大而无机成分小,故硬度差,但韧性及可塑性大。虽然不易骨折,但却容易弯曲变形。因此,儿童应特别注意良好的坐立姿势。反之,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随年日而增多,有机物却相对地减少,所以骨较脆而易折断,而且不易愈合。因此,老年人不宜从事太过剧烈和幅度大的活动。<ref>[https://m.-sohu.co 基础瑜伽之解剖学] </ref>
==骨的形状==
1,0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