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底峽

移除 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生平 ==
[[File:Atisha.jpg|thumb|left|阿底峽]]
公元982年,阿底峽出生于印度孟加拉南部王族,父親名為善勝吉祥,母親名為吉祥勝光。十一歲時,阿底峽前往中印度[[那爛陀寺]]親近[[菩提賢]]論師,後跟隨[[阿伐都帝]],居住在金剛座,學習出離心及《[[中觀論]]》。
五十八歲,受[[古格王朝]][[智光王]]([[意希沃]])的請託,決心入藏傳戒以及傳授佛法。開創[[噶當派]]。其弟子众多,最著名者为[[库敦·宗哲雍仲]]、[[俄·勒贝喜饶]]、[[仲敦巴·甲哇迥乃]]三人,合称为“库、俄、仲”。
1054年八月十八日,在[[聶塘]]入[[涅盤]]。<ref name="Tucci2012">{{cite book|author=Tucci|title=''Religions Of Tibet''| 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UrBgAAQBAJ&pg=PA22|date=2012-11-12|publisher=Routledge|isbn=978-1-136-17945-7|page=22}}{{en}}</ref>阿底峽圆寂后,他的骨灰一直供奉在聶塘寺,寺里至今仍保留著一塊他打坐時使用過的石板。1904年英國《[[每日邮报]]》隨軍記者{{link-en|艾德蒙.坎德勒|Edmund Candler}}記載他對阿底峽墓的印象,說是他在西藏看到唯一乾淨簡單的宗教建築。<ref>{{Cite book | trans-title=《拉薩真面目》|title=''The Unveiling of Lhasa''| chapterurl=https://archive.org/stream/unveilingoflhasa00cand#page/241/mode/1up | chapter=Chapter XIII Lhasa and its vanished deity - Atisa's tomb| author=Edmund Candler| pages=214-243| year=1905年}}{{en}}</ref>
1963年,應孟加拉佛教訪華代表團的請求,[[周恩來]]同意將阿底峽的部份骨灰運返他的出生地。
阿底峽尊者著有《[[菩提道燈論]]》、《[[菩提道燈難處釋]]》。後[[宗喀巴]]以《菩提道燈論》為底本,寫作了《[[菩提道次第廣論]]》,成為藏傳佛教的根本論書之一。後被編入噶當六論之中。其中三士道的[[道次第]]修學次第深入[[藏傳佛教]]各大派。民國時期,[[法尊法師]]將《菩提道燈論》翻為漢文,後經[[釋如石|如石法師]]重校,將之流傳於華人社會。
== 參考 資料 文獻 == {{Reflist}}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jamezku/products/0010013325?utm_source=jamezku&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501 菩提道燈抉微]》,釋如石著,臺北市,法鼓文化,1997[民86]。9578473230(平裝)。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