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次編輯
變更
梨山
,無編輯摘要
===環境承載的極限在哪裡?===
一條充滿故事的山路,一座糾結人與土地關係的山城,繁華、沒落,期待再起,梨山與中橫,在大自然的挑戰下,將走出什麼樣的未來?五千多人落腳的大梨山,在農業、觀光與生態之間拉扯,環境承載的極限在哪裡?
2013年10月8號,一群梨山居民,凌晨兩點摸黑出發,趕到九點之前抵達台北,爭取中橫復建。他們呼喊著「政府要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包括道路。」、「未來我們的梨山,就是瑞士的型態,中橫沒有通,台灣就像中風。」
民國88年的九二一大地震,震碎了「人定勝天」的自信。中橫上邊坡八成以上發生崩塌,谷關至德基之間的24公里,受損最嚴重。公聽會上,公路總局第二區養護工程處處長陳敬明說,原來預定97年7月15號開放通車,但是7月2日碰到敏督利颱風,花了二十幾億的修整,全都付諸流水。
民國93年8月,行政院宣佈暫緩修復,原本梨山居民走中橫到台中只要一個多小時,路斷之後,必須繞道合歡山下南投再往台中,車程多上4小時,交通成本暴增,民怨四起。
民國97年,行政院核定中橫便道搶通計畫,提供梨山居民緊急維生需求,編定為『台8臨37線』,去年5月完工開放。日本關東大地震,山體恢復穩定需要40年,距離921地震14年後,大甲溪中游穿越的山區,還是崩塌落石不斷。
期待中橫貫通的還有當地農民。梨山是溫帶作物的重鎮,溫帶水果、高冷蔬菜、茶葉種植面積超過4000公頃,年產值超過26億元。農地主要分布在福壽山農場、新佳陽、松茂、環山的原住民部落,以及實行租地造林政策的國有林班地。因為氣候與地理條件,種出來的作物風味獨特。
開通了中橫,帶來的是資源還是破壞?一條快速連通都會與高山的道路,一座在生態與開發之間掙扎的山城,在居民期待與環境條件之間,當上位計畫依舊模糊,山路與山城,環境與經濟,梨山的未來,還在擺盪。
<ref>原文網址:https://ourisland.pts.org.tw/%E9%97%9C%E9%8D%B5%E5%AD%97/%E6%A2%A8%E5%B1%B1</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