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布洛赫

增加 4,923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布洛赫| 外文名 =| 图像 = [[File: u=u=3096289670,1392450611&fm=214&gp=0.jpg |缩略图|center|[http://img0.imgtn.bdimg.com/it/u=3096289670,1392450611&fm=214&gp=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qqzhi.com/article/11119215/]]]| 图像说明 =布洛赫|center| 出生日期 = 1885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出生地点 = | 国籍 = 德国| 职业 = }}== 人物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 布洛赫(Ernst Bloch 1885—1977) 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生于巴伐利亚路德维希港一个铁路职员家庭。他智力早熟,兴趣广泛,在中学时代就写过有关无神论文稿,并向学术界一些名流通信请教 </p><p style="text-indent:2em;"> 1905年入慕尼黑大学读心理学。1907年在维尔茨堡攻读哲学、物理学、音乐。</p><p style="text-indent:2em;"> 1908—1911年,在柏林大学就教于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席美尔。在那里结识了卢卡奇、韦伯等人,并加入和平主义社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避居瑞士,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的腐朽性有所认识,开始同情无产阶级革命。30年代初希特勒上台后,他流亡国外,1938年侨居美国,从事哲学写作,批判法西斯主义,进一步靠近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寄希望于“东方之光”。1949年回民主德国,被聘为莱比锡大学教授、哲学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院士等职 </p><p style="text-indent:2em;"> 1952年发表了《主体——客体》一书,为黑格尔哲学辩护,直接同当时官方哲学观点发生冲突。1956年苏共20大后,因公开批评社会主义制度,指责马克思主义为"狭隘"的客观主义、“教条主义”,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说明社会发展等,受到官方批判。1961年访问联邦德国时,留居不归,在图宾根大学任教,更猛烈地抨击“斯大林主义”,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他在辗转流徙的一生中写了大量著作,最有代表性的有 、《本时代的遗产》、《主体——客体》、《希望的原理》、《图宾根哲学导论》等。</p> <p style="text-indent:2em;">1885年,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生于德国莱茵河畔路德维希港城(Ludwigshafen)的一个犹太家庭,其父为巴伐利亚铁路局的职员。路德维希港城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空气污浊,充斥着大量的无产阶级,在这里,布洛赫看到了资本主义最丑恶的一面。隔河相望的曼海姆市(Mannheim),历史悠久、文化繁荣,这里的古建筑群、剧院、音乐厅和图书馆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他,在城堡图书馆,布洛赫发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宝藏。一桥之隔,有天壤之别,不幸生长在桥这一端的布洛赫,并没有受狭隘环境的局限,缺乏文化气氛的路德维希港城,反而使他对精神世界格外向往和偏爱,他和小伙伴们一道,用儿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赋予路德维希港城以神秘的、精神性的外貌。从小,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布洛赫就爱幻想,对于神秘的未来和广阔的未知世界充满了冒险家般的激情,这些富于青春气息的激情与梦幻为他一生的哲学思辨定下了基调。</p><p style="text-indent:2em;">虽然他从小受到过一些宗教训练,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的家庭有文化氛围,布洛赫的少年早慧只能用“天才”两个字来形容。13岁那年,他成了无神论者,并在一部名为《根据无神论看待世界万物》(Das Weltall im Lichte des Atheismus)的手稿中提出了他对于生活意义的看法:不存在非物质性的本质,物质是</p>== 主要作品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图宾根,布洛赫曾辛勤地整理自己汗牛充栋的著作与手稿。经修订后再版的书有:《革命神学家托马斯•闵采尔》(1962),《主体-客体》(1962),《这个时代的遗产》(1962),《阿维森那与左翼亚里士多德主义者》(1963),《穿越荒漠》(1964),《乌托邦精神》(1923年版,1964年再版)。新版的书有:《自然权利和人类的尊严》(Naturrecht und menschliche Würde)(1961),《哲学基本问题》(Philosophisch Grundfragen)(1961),《图宾根哲学导论》(Tübinger 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e)(1963,1964),《文论》(Literarische Aufs?tze)(1965),《基督教中的无神论》(Atheismus im Christentum)(1968),《关于客观想象的哲学论文集》(Philosophische Aufs?tze zur objektiven Phantasie)(1969),《革命前,布拉格时期,政治评论》(Politische Messungen,Pestzeit,Vorm?rz)(1970),《唯物主义问题》 (Das Materialismusproblem)(1972),《经验世界》(Experimentum Mundi)(1975),从长达3000页的《莱比希哲学史讲义》(Leipziger Vorlesungen zu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未发表)中摘选出来的《哲学史中的诸世界之间》(Zwischenwelten in der Philosophiegeschichte)(1977)</p>
436
次編輯